七个关键词看穿《罪恶之城 2》

时间:2022-10-07 10:12:27

图画小说(Graphic novel)

严蓬:《罪恶之城》系列改编自弗兰克・米勒的同名图画小说(Graphic novel)。在目前的美国成年人群体中,流行的已经不是漫画,而是这种图画小说,弗兰克・米勒是这个领域里的佼佼者。所以,电影版的《罪恶之城》基本上就是动态版的图画小说。有人说,图画小说是现在最有意义的艺术形式,它脱胎于流行文化,深度又比一般的通俗小说要高,更重要的是它有直观的视觉表现,能够把思想性包装于其中,这符合当下视觉化时代的大众需求。

严蓬:《罪恶之城2》完全符合黑的标准,蛇蝎美人、堕落的警察、腐化的参议员、杀手、保镖等等,这都是黑的必备元素。

兰波:还有就是对权力的挑战,以及对弱视群体的同情。从片名可以看出来,“罪恶之城”可以影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切,包括其中对政客的反讽。这就跟我们武侠小说里的侠义是很接近的。所以说,《罪恶之城》实际上就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快意恩仇”。

蛇蝎美人

严蓬:蛇蝎美人是起关键性作用的人物,她能够让主角从顶峰一下掉到谷底,但是也能关键时刻救了男主角。20世纪30年代起,伴随着女权主义的萌芽,电影中对于女性的展现也出现了变化。在此之前,电影中的年轻女性、小孩通常都是好人。观众、导演、编剧都会在想,为什么一定要把女人塑造成一个好人呢?于是,女性角色,尤其是年轻貌美的女性角色开始具有两面性,也就被赋予了“蛇蝎心肠”。蛇蝎美人是女神、和母亲的综合体。

兰波:所有的人类其实内心都有光明和黑暗的地方,好多女孩子平常没有发泄口,她突然看到银幕上堕落的女人迎合了她堕落的欲望,对应了自己的生活,好像一下子得到了心理上的释放。蛇蝎美人时尚靓丽、勾引男人,这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女性观众的兴趣点。

漫画改编

严蓬:动漫文化已经开始显现出越来越强的影响力,在国外来讲其实是从小孩到老人,都是各自匹配的动漫作品。以现在打得不可开交的漫威和DC旗下的超级英雄为例,也有成人化和青少年化的不同倾向。比如“蜘蛛侠”的粉丝和“蝙蝠侠”的粉丝就不是一个年龄层,前者更偏青少年群体,而“超人”的粉丝可能就更老一点。

《罪恶之城》系列与那种超级英雄故事还不同,它的叙事更宏大,主题更沉重,它只是在用图画和文字的组合充当形式而已,骨子里却是非常严肃的表达。落实到电影改编上,也能够看出《罪恶之城》系列、《斯巴达300勇士》系列这样的漫画改编电影,与超级英雄电影是完全不同的类型。

新型黑白片

兰波:《罪恶之城2》不是传统的黑白片,它所采用的是高反差的黑白画面。2005年,第一部电影上映时,算是为这种风格的电影开了头。之前也有人尝试过,但是不成功,是因为在胶片时代不可能形成这样的高反差打光。另外在黑白的情景之下,不容易透出一点彩色。斯皮尔伯格在《辛德勒的名单》里使用的红衣小女孩,算是个经典案例。他是在胶片时代间接使用数字技术,还没有达到像《罪恶之城2》中想抓什么颜色就抓得出来的效果。这是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结果,可以就在绿幕里直接拍,然后用电脑辅助打光,再用色差抓出颜色,这才能真正还原漫画里的原著。

颜色密码

兰波:颜色的使用是对主题的融合,比如说伊娃・格林的眼睛,瞳孔是绿的,代表着她是“蛇蝎美人”,是一条母狼。《罪恶之城2》最亮眼的就是这个“蛇蝎美人”的形象,这大抵是这十年以来,好莱坞电影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蛇蝎美人”角色了,而且,在当下的这批女演员中,也只有伊娃・格林能够驾驭这样的角色。再比如第一部里引人注目的红唇,实际上象征着主人公米基・洛克对这个女人的爱,其实是代表他内心的燃烧。这实际上是用电影化的手段,画面就已经告诉观众这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暴力美学

严蓬:罗德里格斯的《罪恶之城》系列算得上暴力美学,但是他一定没有昆汀・塔伦蒂诺的水准高。例如拿《杀死比尔》来做比较,美学不仅仅在于说挥刀后血溅出来,而在于节奏上的变化、动静的变化、构图、色彩等多个环节。《罪恶之城2》充其量算是一种比较粗暴的暴力美学,夸张过瘾,但也仅此而已。《杀死比尔》庭院中的一场对决戏,就是个暴力美学的正面教材,庭院、落雪,整个日式的氛围营造,以及两个人之间毕恭毕敬的礼节。在打斗的过程当中,她们也都在展现技巧,而不是单纯地打架。相比之下,就能够看出罗德里格斯在造诣上的不足,他的暴力太单调了。

上一篇:10月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03.4 下一篇:中国人口红利真的结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