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中如何上好《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

时间:2022-10-07 09:30:02

送教下乡中如何上好《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

摘 要: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信息能力已成为人类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送教下乡”是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从业农民中招收涉农专业学生,边学习边提高生产,系统学习涉农专业中职课程。《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门公共必修课。

关键词:计算机 信息技术 信息意识 送教下乡 农村学员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网络资源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26-01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意识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信息能力已成为人类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送教下乡”是为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培养新农村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在从业农民中招收涉农专业学生,并把正规的农业职业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让农民不离家门、不离土地,边学习边提高生产,系统学习涉农专业中职课程。《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是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送教下乡”专用教材开设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可以解决农民的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对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村中计算机知识普及后打开了村民的视野开阔度与进取探索之心,无形中缩小了城乡差距,带动了农村从经济到文化的各方面发展,对农村整体全面的进步产生重大的影响。如何上好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课,让农村学员真正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解决他们的实际遇到问题呢?以下是我归纳总结的一些教学心得:

1 农村计算机信息化现状

计算机已经走入了农村人的日常生活,农村家庭中基本上都配有计算机,并加入互联网。频繁使用和经常使用计算机的多数是年轻人,有些年纪稍长的人从未使用过计算机。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亟待提高,很大一部分人对于计算机可以实现的功能认识不够全面,只能部分地实现计算机的资讯、娱乐、办公、教学、数字控制、买卖交易等功能。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计算机功能、作用的知识普及。计算机的普及,也使那些从未使用过计算机的人比较向往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但是农村学员不同于在校生,年龄、文化程度、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这是我们的教学面临的问题。

2 用通俗的语言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计算机课中有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学员们理解起来很困难,但又是必须要掌握的。为此,我将抽象的知识通俗化,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语言,多层分解变成学员们能接受的知识内容。例如,我在讲到磁盘分区时,要让学员理解什么是磁盘的分区,还要理解为什么分区。为此,我将一个硬盘比做学员家的一座房子,硬盘的分区比做房子里的每一间屋子,主人根据需要分配每间屋子的用途,这样就理解了我的计算机里为什么有了C盘、D盘、E盘等分区。讲到文件夹和目录结构时,我将衣柜比做一个文件夹,衣柜里分层放着女主人四季的衣服,每一层就相当于一个这个衣柜的子文件夹。每个季节的衣服还会按内衣外衣等再分的一格格的,这就相当于每一层的子文件夹。由此一个树型目录结构就通俗的呈现出来。对于树型目录结构的理解,还用到父、子、孙这样的辈份关系,则父目录、子目录的关系也迎刃而解。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用学员的身边事,让学员轻松地接受了抽象的计算机术语。在练习对键盘和鼠标的操作时,用相应的练习软件中的小游戏来指导他们的训练,就把枯燥的指法练习变得有趣味,从而提高了学员们鼠标和键盘的操作能力。

3 突破教材,为学员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性强,为充分调动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以通俗化的方式,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打破教材章节,大胆进行教学设计。计算机对农村学员来说,最头疼的问题是计算机的日常维护。机器一旦不好用或瘫痪,他们只能请人来维修,费时又费钱。对此,我在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开课就领导着学员们认识计算机,着重于各器件常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边讲解边实物操作,易于学员们接受。比如在说到光驱时,讲到它常见的一个问题是光驱仓门不能弹出,一般只需一根缝衣针,插入前面板的应急孔插动,就能将仓门弹出。因为好多学员家里的计算机也出过这个问题,不是找维修人员就是干脆放置不用。一讲到这个问题,学员们听的特别认真,当看到我只用一根针就把仓门弹出时,都会心的点头微笑。农村学员们家里的计算机还常遇到一个问题,就是键盘使用时某些键不能按出字符或是出现其它字符。针对这一情况,我告诉他们,要注意日常的保洁,不要边吃东西边用键盘,掉在键盘上的垃圾要及时清理,同时演示了如何把掉落进去的垃圾清出。对于不能清出的还演示了如何拆开键盘清理并正确的组装起来。学员们都觉得受益匪浅。对于这类简单的维修维护操作,我都认真细心地进行了操作演示,为我们的学员很轻松地解决了很实际的问题,“计算机我们自己也能修”。我带着这次课的内容和实验机器去过好几个教学点,都非常受欢迎。

4 以学员为中心,进行有层次教学

由于学员们的个体差异,本身计算机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为我们因材施教提供了有利条件。每次课,我都为学员们设计多种任务。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员的,其它的任务则是学员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例如在学习完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后,我布置了作业:(1)打开IE浏览器,浏览“衡水热线”网站,找到“衡水三下乡网”的链接并打开浏览相应内容。(2)在“衡水三下乡网”的首页,将视频点播栏内的红字复制,并保存在桌上为“视频点播.txt”文件。将县市区导航栏中的图片保存在桌面,文件类型不变,文件名为“衡水地图”。(3)将衡水热线设为首页。(4)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河北职教研究网,并将其收藏。其中第一题就是最基本的任务,其它的题目面向高层次的学员来操作。学员们在操作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提倡学员协商互助,即有利于提高学习气氛,更因此充分调动了先进学员学习主动性和后进学员的学习能动性,提升了学员们学习的成就感,使我的计算机教学得以顺利进行。

另外,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员们能通过网络来搜索相关学习资料,浏览资讯,网络即时通讯,网上买卖。学员们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会应用。让信息改变生活,让信息带动农村的经济与文化发展。这便是我们农村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潘和平.如何上好农村计算机课[J].魅力中国,2011(20):209.

[2] 王丰峰,石立博.河北省农村计算机知识普及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对省内农村的调研为例[J].现代企业教育,2011(21):55.

[3] 赵洁.如何上好计算机课[J].成才之路,2008(3):94.

上一篇: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目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