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多元不等式问题的解题思想探析

时间:2022-10-07 08:48:13

高考中多元不等式问题的解题思想探析

不等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等式的证明和解题方法多,技巧性强,所以不等式问题历来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难点.尤其多元不等式问题,更是一类颇具挑战性的题型.本文试以近几年各地高考题为例,探析此类问题的解题思想.

1 利用基本不等式

在2008年的数学考纲中明确指出不等式的考试要求:掌握两个(不扩展到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的定理,并会简单的应用.基本不等式a2+b2≥2ab (a,b∈R);a+b2≥2ab(a,b>0)的结论本身就是以多元的形式给出的,所以它为多元不等式问题提供了一种解题思想.

例1 (2006年重庆理科第10题)若a,b,c>0且a(a+b+c)+bc=4-23,则2a+b+c的最小值为().

(A) 3-1 (B) 3+1

(C) 23+2(D)23-2

解:a(a+b+c)+bc=a2+a(b+c)+bc≤a2+a(b+c)+(b+c22=(a+b+c2)2=(2a+b+c)24.

即 4-23≤(2a+b+c)24,

因为 a,b,c>0,所以2a+b+c≥23-2.选(D).

例2 (2007年山东理科第16题)函数y=loga(x+3)-1(a>0,a≠1)的图像恒过定点A,若点A在直线mx+ny+1=0上,其中mn>0,则1m+2n的最小值为 .

解:定点A(-2,-1),由已知得2m+n=1,

所以 1m+2n=(1m+2n)(2m+n) =

4+nm+4mn≥4+4=8(当且仅当n=2m=12时取等号).所以最小值为8.

探析:在高考题中,能用基本不等式的思想解决的此类问题,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要考查形式.

2 确定主元

所谓“主元思想”,即是指在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选择其中一个字母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视为“主元”,而将其余各字母视作参数或常量,来指导解题的一种思想方法.这一思想方法运用的核心是确定“主元”、选择“主元”,在多变量问题的解题中一旦选对了“主元”,等价于战斗中选准了主攻方向.

例3(2004年全国卷II第22题)已知函数f(x)=ln(1+x)-x,g(x)=xlnx.

(Ⅰ) 求函数f(x) 的最大值;

(Ⅱ) 设0<a<b,证明0<g(a)+g(b)-2g(a+b2)<(b-a)ln2.

解:(Ⅰ)略;

(Ⅱ) 设F(x)=g(a)+g(x)-2g(a+x2),

则 F′(x)=lnx-lna+x2.

当0<x<a时,F′(x)<0,因此F(x)在(0,a)上为减函数.

当x>a时,F′(x)>0,因此F(x)在(a,+∞)上为增函数.

所以当x=a时,F(x)有极小值F(a).

因为 F(a)=0,b>a, 所以 F(b)>0,

即 0<g(a)+g(b)-2g(a+b2).

设G(x)=F(x)-(x-a)ln2,则G′(x)=lnx-lna+x2-ln2=lnx-ln(a+x).

当x>0时,G′(x)<0,

所以 G(x)在(0,+∞)上为减函数.

因为 G(a)=0,b>a,所以 G(b)<0,

即g(a)+g(b)-2g(a+b2)<(b-a)ln2.得证.

探析:将a,b中任一字母变为x,构造函数,用函数求导知识,结合函数单调性求解,这是多元不等式证明的一种重要思想.

3 逆转主元

解决数学问题时,大多是从条件出发,借助于一些具体的模式和方法,进行正面的、顺向的思考.如果正向思维受阻,那么“顺难则逆、直难则曲、正难则反”.在多元不等式问题中,逆转主元思想常使思考产生新的源泉.

例4(2007年浙江理科第22题)设f(x)=x33,对任意实数t,记gt(x)=t23x-23t.

(Ⅰ) 求函数y=f(x)-g8(x)的单调区间;

(Ⅱ) 求证:()当x>0时,f(x)≥gt(x)对任意正实数t成立;

()有且仅有一个正实数x0,使得g8(x0)≥gt(x0)对任意正实数t成立.

解:(Ⅰ)略;

(Ⅱ) 证明:(i)方法一:令h(x)=f(x)-gt(x)=x33-t23x+23t (x>0),

则 h′(x)=x2-t23,

当t>0时,由h′(x)=0,得x=t13,

当x∈(t13,+∞)时,h′(x)>0,

所以h(x)在(0,+∞)内的最小值是h(t13)=0.

故当x>0时,f(x)≥gt(x)对任意正实数t成立.

方法二:对任意固定的x>0,令h(t)=gt(x)=t23x-23t (t>0),

则 h′(t)=23t-13(x-t13),

由h′(t)=0,得t=x3.

当0<t<x3时,h′(t)>0.

当t>x3时,h′(t)<0,

所以当t=x3时,h(t)取得最大值h(x3)=13x3.因此当x>0时,f(x)≥gt(x)对任意正实数t成立.

(ii)对任意x0>0,g8(x0)=4x0-163,因为gt(x0)关于t的最大值是13x30,所以要使g8(x0)≥gt(x0)对任意正实数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4x0-163≥13x30,

即(x0-2)2(x0+4)≤0,①

又因为x0>0,不等式①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是x0=2,所以有且仅有一个正实数x0=2使得g8(x0)≥gt(x0)对任意正实数t成立.

探析:含参数问题通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变元,习惯上我们把“x”当作自变量.Ⅱ(i)中的方法一就是以x为自变量构造函数求解,这是常规思路;方法二是视t为变量,x为常量,构造函数求解,这时就实现了自变量换位.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体现了变量的相对性.但对于Ⅱ(ii),如果仍把“x”当作自变量,这种思维定势就会把问题变得相当复杂,这时用逆转主元的思想将x与t角色换位,问题迎刃而解.一般地,可把已知范围的那个看作自变量,另一个看作常量.

4 消元

因为多元,所以通过消元来解决是很自然的想法.解题中,通过消元,分多为少、化繁为简、变难为易,常可降低思维难度.

例5 (2006年浙江文科第20题)设f(x)=3ax2+2bx+c,若 a+b+c=0,f(0)f(1)>0

求证 :(Ⅰ)方程f(x)=0有实根;

(Ⅱ) -2<ba<-1;

(Ⅲ) 设x1,x2是方程f(x)=0的两个实根,则33≤x1-x2<23.

证明:(Ⅰ) 若a = 0, 则 b= -c ,

f(0)・f(1) = c (3a + 2b + c )= -c2 ≤0, 与已知矛盾,所以 a ≠ 0.

方程3ax2+2bx+c = 0 的判别式 Δ=4(b2-3ac),由条件 a+b+c = 0,消去 b得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Δ=4(a2+b2-ac)=

4[(a-12c)2+34c2]>0.

故方程 f (x) = 0 有实根.

(Ⅱ)因为 f(0)・f(1) =c(3a+2b+c ),由条件 a+b+c=0,消去 c,得 (a+b)(2a+b)<0. 所以 (1+ba)(2+ba)<0,

故-2<ba<-1.

(Ⅲ)由条件,知x1+x2= -2b3a,

x1・x2=c3a=-a+b3a,

所以 (x1-x2)2=(x1-x2)2-4x1x2=49(ba+32)2+13. 因为 -2<ba<-1,

所以 13≤(x1-x2)2<49,

故 33≤x1-x2<23.

探析:由等量关系 a + b + c = 0, (Ⅰ) 消去 b,即用a、c表示b,尽管仍有两个字母,但整理得二次三项式后很容易联想到用配方解决问题;(Ⅱ)消去 c,即用a、b表示c,同时也就确定了解题目标中的元a和b,简化了问题;进而用(Ⅱ)解决了问题(Ⅲ).

5 换元

对于比较复杂的式子,其中某些含参数的部分若能看成一个整体,换成一个新的字母,于是问题中的参数就减少了.复杂问题可以简单化、明朗化,这就是换元思想独到的作用.

例6 (2006年四川理科第22题)已知函数f(x)=x2+2x+alnx(x>0),f(x)的导函数是f′(x).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x1、x2,证明:

(Ⅰ) 当a≤0时,f(x1)+f(x2)2>f(x1+x22);

(Ⅱ)当a≤4时,|f′(x1)-f′(x2)|>|x1-x2|.

证明:(Ⅰ)由f(x)=x2+2x+alnx,

得f(x1) + f(x2)2 =12(x21+x22) + (1x1 + 1x2) + a2(lnx1 + lnx2)=

12(x21+x22)+x1+x2x1x2+alnx1x2,

f(x1+x22)=(x1+x22)2+4x1+x2+

alnx1+x22

而12(x21 + x22) >14[(x21 + x22) + 2x1x2]2 =(x1 + x22)2①

又(x1 + x2)2 = (x21 + x22) + 2x1x2 > 4x1x2, 所以 (x1+x2)x1x2>4x1+x2②

因为x1x2<x1+x22,

所以 lnx1x2<lnx1+x22.

因为 a≤0,

所以 alnx1x2<alnx1+x22③

由①、②、③得 12(x21 + x22) + x1 + x2x1x2+

alnx1x2>(x1+x22)2+4x1+x2+alnx1x2,

即f(x1)+f(x2)2>f(x1+x22).

(Ⅱ)由f(x)=x2+2x+alnx,得

f′(x)=2x-2x2+ax

所以 |f′(x1)-f′(x2)| =

|(2x1-2x21 + ax1)-(2x2-2x22 +ax2)| =

x1-x2・|2 + 2(x1 + x2)(x21x22-a(x1x2|

因为 x1,x2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数,

所以 2 +2(x1 + x2)x21x22-ax1x2> 2 +4(x1x2)3-ax1x2≥2+4(x1x2)3-4x1x2.设t=1x1x2,u(t)=2+4t3-4t2(t>0),

则u′(t)=4t(3t-2),列表:

t(0,23)23(23,+∞)

u′(t)-0+

u(t)极小值3827

所以u=3827>1,

即 2+2(x1 + x2)x21x22-ax1x2>1,

所以 |f′(x1)-f′(x2)| =|x1-x2|・|2 + 2(x1 + x2)x21x22-ax1x2|>|x1-x2|

即对任意两个不相等的正数x1,x2,恒有

|f′(x1)-f′(x2)|>|x1-x2|.

探析:(Ⅰ)利用了基本不等式证得;(Ⅱ)也是多元不等式的证明,在尝试用(Ⅰ)中的思想不能完全证得命题时,却在变形过程中发现式子中出现一个整体1x1x2,此时巧妙地运用换元法化简式子,构造函数使问题得以转化.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下一篇:数形结合思想的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