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要籍 第9期

时间:2022-10-07 08:35:48

中国植物学知识的发展与传承,得益于中国传统的医药学――本草学,而本草书籍更是文化中的独特瑰宝。自《神农本草经》问世以来,本草著作经历了上千年的演义,而这些本草著作中论述的中草药绝大部分是植物,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草著作是我国古代的植物学著作。

两汉时期《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该书总结了战国时期的许多用药经验,经秦汉医家不断地抄录增补而成。《神农本草经》一般为三卷本,另有“序例”,序例是药物学的总论。三卷各论是按照上、中、下三品分类的药物解说。每药均记载了其药名、性味、主治病症及生长环境等。《本经》共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书中绝大多数药物临床应用都有很高的疗效,如补气的人参、黄芪,补血的当归、地黄,解表的麻黄、桂枝,泻下的朴硝、大黄,去寒的附子、吴茱萸,清热的黄连、石膏等。

《神农本草经》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不仅为我国古代的药物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神农本草经》原著已于唐代初年失传,现今流传的辑本有多种,其中清代孙星衍、孙冯翼辑本流行较广,森立之辑本考证较详;现有今人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复本。

魏晋南北朝《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根据前人的理论,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了另一次总结,整理成《本草经集注》一书。该书淡化了当时盛行的服石炼丹、长生不老之风对本草学的影响,变革了《神农本草经》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创造性地采用了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虫鱼、禽兽、果菜、米食及有名无用等7大类。陶弘景这一创新的药物分类法,在我国药物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唐朝的《新修本草》、宋朝的《经史证类本草》、明朝的《本草纲目》等本草经典著作,其药物分类都沿用了这个方法或者略加调整。

《本草经集注》记述的药物内容广泛,包括其正名、性味、主治、别名、产地、生境、采制等,一些药物还论述了性状、用法以及品种的优劣评价等。所收载的药物大都有可靠的疗效,如:桂枝发汗,百部止咳,牵牛子逐水,吴茱萸疗腹痛,半夏止呕,槟榔杀虫,大蓟、小蓟止血等。《本草经集注》原著早已不存在,仅存有敦煌石室所藏的残本,现有今人尚志钧《本草经集注》辑校本。

唐《新修本草》

唐代苏敬等主持编纂的药学著作《新修本草》是在《本草经集注》基础上修订、增补完成的。全书总54卷,分为本草、药图、图经3个部分。本草部分共载药844种,分玉石、草、木、禽兽、虫鱼、果、菜、米、有名未用等9类,记述了药物的性味、主治、功用以及产地、采制等内容。药图、图经部分,是征集全国各地所产药物,据实物摹绘而成图的。该书对《本草经集注》所载的药物进行了考证,对唐以前的本草也进行了整理修订。此著作新增的114种药物中,如:郁金、薄荷、蒲公英、稀莶、刘寄奴等,仍作为疗效确切的药物沿用至今;该书还收载了20余种外来药,如:龙脑香、安息香、诃黎勒、阿魏、胡椒等,丰富了中国药学宝库。《新修本草》作为首部官修本草于唐显庆四年(659年)颁行天下,影响甚广,被后世誉为中国的第一部“药典”,较之1542年欧洲的纽伦堡药典要早出880多年。

原书亡佚,现仅见有古抄本残卷存世;今有辑本传世:日本冈西为人的《重辑新修本草》,我国尚志钧的《唐・新修本草》。

宋《本草图经》

宋代苏颂的《本草图经》的编纂乃举全国之力,广为征集药材,令人摹绘成图。即所谓“下诸路州县应系产药去处,并令识别人仔细辨认根茎、苗叶、花实形色大小,并虫鱼鸟兽玉石等堪入药用者,逐件画图,并一一开说著花结实、收采时月、所用功效”。《本草图经》总20卷,目录1卷,载药约780条;一种药材名下,常附有多图;在其中635种药材名下,附图933幅,分别来自150个州郡。该书论述中注重药物名实的辨析,药物产地、采收时月、药用部位的记载,外来及少数民族药物的收录、药性、单验方及民间草药的收集和整理等。

原书初刊于宋嘉七年(1062年),绍圣元年(1094年)刊行小字本,后均亡佚。其药图及内容可见于《证类本草》,现有今人尚志钧《本草图经》辑复本。

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宋代唐慎微撰,简称《证类本草》。全书在掌禹锡《嘉本草》和苏颂《本草图经》的基础上,广集民间验方,各家医药名著以及经史传记、佛书道藏中的有关本草学记载,整理编著而成。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集北宋以前本草学之大成,代表了宋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该书虽为民间医家个人著作,但由于它高水平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流传不久,就引起朝野各方面的重视,宋朝依据年号分别校刊增订为《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等作为国家药典颁行天下。

将寇宗(shì)《本草衍义》中的药物内容逐条加以合编,改称《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此后各种,《政和木草》刊本都是该本的复刻。明代万历年间,开始出观《大观本草》与《本草衍义》合编的刊本,称为《重刊经史证类大全本草》。

现存《政和本草》主要版本有蒙古定宗四年(1249年)平阳张存惠晦明轩刊本、明成化四年(1468年)原杰氏刊本以及196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原大线装本等。现存《大观本草》主要版本有元大德六年(1302年)崇文书院刊本、明嘉靖间刊本、明万历五年(1577年)陈瑛刊本等。现存《重刊经史证类大全本草》主要版本有明万历五年(1577年)宣郡王大献尚义堂刊本、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籍山书院重刊王大献本等。《绍兴本草》在国内早已失传,但很早就流传到朝鲜、日本等国,现有若干种手抄本尚存。

明《本草品汇精要》

《本草品汇精要》是明代弘治年间刘文泰等奉命编纂的官修本草。全书共42卷,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等10部,载药1815种。每种药物按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等24项加以记述,内容涉及名称、性状、产地、采收、炮制、功效、配伍使用等诸方面,其中所绘制的1358幅工笔彩绘的药物图和制药图细腻精美,颇为难得。《本草品汇精要》自弘治十八年(1505年)完稿进呈孝宗皇帝后,未及刊行,就因刘文泰等编纂者获罪判刑,致使书稿深藏内宫,无法问世达数百年之久,直至清代才辗转流出宫外,后流经海外,并博得了极高的评价。

明清均有抄本传世,现已罕见;1936年有商务印书馆铅印本出版,现分别有今人曹晖、陈仁寿等《本草品汇精要》校注本。

明《本草纲目》

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倾毕生精力,广收博采,实地考察,对明以前的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编纂完成综合性本草巨著《本草纲目》。该书一经问世,就赢得了极高的评价。“从微至巨”、“从贱至贵”的自然属性分类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物以类从,目随纲举”的编写原则,使得全书条目清晰,查阅便捷。全书不仅汇集了以往大量的典籍资料,也有作者亲身实践、严密考证的研究成果和发现,以及对过去本草中谬误的指正。它是中国16世纪以前本草学的全面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蜚声海内外。目前,《本草纲目》已有拉丁、法、德、英、俄、日、韩等文字版本在海外流传。《本草纲目》在国内的出版印刷更加空前,其版本大致为胡承龙金陵版、夏良心江西版、钱蔚起版、张绍棠版四大系统,其中以胡承龙金陵版为祖本,夏良心江西版出版印数流传最广。

清《植物名实图考》

清朝吴其浚研究植物,考订名实,是从研究本草著作中开始的,这可从《植物名实图考》的体例和内容上清晰地看到。全书收载植物1714种,其中作者新增519种;附图1800多幅,分为谷类、蔬类、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类、木类等12类,每类按入载“本草”的历史先后编次为序。吴其浚将所调查采集到的各类植物,加以分类整理,凡认为是本草某品,依年代远近为序,均归入各本草名下;凡是可疑的,并非各本草所载的,则另辟专条列之;相同或近似种依类归并在一起,借以比较、验证。所绘原植物图的根、茎、叶特征精细入微,加之植物名称、性状、功用等方面的记述,使得研究和确定植物种类的考证更为客观准确。

传世的版本有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陆应谷太原府序刻本、清光绪六年(1880年)山西浚文书局刻本、1963年中华书局重印本等。

我国的传统医药源远流长,历朝历代编著出版的本草学著作数以百计,除了上面所述,还可奉为经典的亦不下数十种,为我国的中医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编 桑新华)

上一篇:浅吟轻唱古诗词 下一篇:和佛陀赏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