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表演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时间:2022-10-07 07:42:24

让表演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贵州省罗甸县木引乡摆落小学550100

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最富有好奇心,好动、善于模仿和表演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善于借助孩子的这一特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表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不仅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以《坐井观天》一文为例谈谈课堂表演的几个重要环节。

1.从“无声”到“有声”

课本只是语言文字、标点符号、和图形的一个综合载体,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然而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使这无声的语言变得有声有色。所以,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表演能否成功的首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要仔细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然后认真琢磨,哪里读轻;哪里读重;哪里读快;哪里读慢;读人物对话时,还要注意哪些该抑;哪些该扬;哪些该顿;哪些该挫;读的时候只要把握好轻、重、快、慢,和抑、扬、顿、挫就能把这些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色。 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让学生认真体会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青蛙的语气要低沉而傲慢;小鸟的语气要清脆而真诚。读青蛙的语调时,要“抑”;小鸟的语调时要"扬"。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已经能把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读得有声有色。这样就实现了从“无声”到“有声”。

2.变“课本”为“剧本”

语文课上的课本剧表演是一种深读课文推敲课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情感并将其形诸于外的排演过程,是一种特殊而有效的阅读理解手段。 因而在表演课本剧前,首先要反复阅读课文,圈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然后讨论如何把握角色。其次要让学生深入研读“剧本”,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内容。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先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用“”画出小鸟说的话,用“〖CD#2〗”画出青蛙说的话。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最后让学生讨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评评青蛙和小鸟的话谁对谁错。表演青蛙该用什么语气和神态;表演小鸟又用用什么语气和神态。

有了对课文的研究,对人物面貌的大致把握,就为课本剧的表演,探究“角色”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样“课本”也就变成了“剧本”。

3. 由“声色”进入“角色”

表演是朗读的深化和提高,而情感是表演的生命线。没有情感的表演是枯燥无味的,那种“喜不见笑意,悲不见颤音”的表演是多么的遗憾啊!所谓表演就是将剧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综合体现在表演者的身上,让观众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在教学《坐井观天》一文的角色表演时,我让学生先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自主选择合作伙伴进行演习。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扮演青蛙,青蛙说的每句话分别用什么语气和神态,伴演小鸟,小鸟说的每句话又分别用什么语气和神态。如青蛙问:“你从哪儿来呀?”要用惊讶的语气和神态。“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要用轻蔑的语气和神态。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要用天真、和蔼的语气。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要表现出青蛙自以为是神态。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要用肯定、劝告的语气来表现。总之要让学生通过表演,力争体现出青蛙见识短浅,自以为是;小鸟见识多广,真诚可亲的生动形象。这岂不是由“声色”进入“角色”?

4.从“角色”回到“本色”

本色,就是编者的意图,也就作者写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要读者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反映什么思想内容,或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读得有“声色”,演得有“角色”,还要悟其于“本色”。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从有声有色的朗读到入情入义的表演之后,再启发学生去评价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天有多大”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它们说的究竟谁对谁错呢?学生都说:“小鸟说的对,青蛙说的错。”小鸟为什么说对了?“因为它经常在天上飞,见多识广。”青蛙为什么会弄错呢?“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所见有限。”青蛙明明弄错了,可它为什么坚持说:“我不会弄错的”呢?“说明青蛙骄傲自大,自以为是;”现在我们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来评价青蛙和小鸟行吗?“青蛙:见识狭小,自以为是……”“ 小鸟:见多识广,和蔼真诚……”是啊!同学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对青蛙和小鸟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你们应该向谁学习呢?“向小鸟学习!”对!我们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怎样才能象小鸟一样做到见识多广,和蔼真诚呢?“多看些课外读物、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就会增加许多见识。”“如果你看到同学或朋友有什么缺点和错误,要耐心地指出和帮助他。”

上一篇:我与汉语拼音同行 下一篇:试论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