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市场分析

时间:2022-10-07 07:34:07

红色旅游市场分析

摘 要:本文通过照金纪念馆2013年9月至2014年底游客类别进行分析,通过红色旅游市场的变化以及发展趋势,总结旅游市场的变化。

关键词:照金纪念馆;红色旅游;旅游市场

《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比上年增长10.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1]。2013年法定假日29天,双休日93天;2014年法定假日11天,双休日104天。足够的可支配收入和假期,旅游意识的增强和旅行消费的逐步攀高,2012年中国人均GDP约6100美元,旅游业已进入旅游消费升级阶段。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随着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在国家政策的高度重视和鼓励下快速发展。2013年全国红色景区接待游客7.86亿人次,同比增长17.3%;在纪念场馆免费开放的前提下,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1985.6亿元,同比增长19.1%;直接就业122.4万人,间接就业460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2.3%和2%[2]。

一、研究现状

红色旅游研究集中于开发模式和社会效益,而旅游市场的研究颇少,现将相关研究整理如下:

余凤龙等(2005)借鉴井冈山发展经验,提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发挥政治、经济等多重功能,以利于红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3]。郑良文等(2006)在海丰县开发优势和限制因素的分析下,认为营销也是红色旅游开发中关键的一环。可利用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的广告效应,大力宣传该地的红色旅游;也可通过节庆活动,推广旅游品牌,以此增加红色旅游的吸引力[4]。熊继红(2006)认为旅游商品应延长扩展链,在红色基调上向其它方面发展,提高目的地经济收入,并带动其他资源的开发、传播景区的文化形象等功能[5]。陈佳平(2006)建议红色旅游应选取重点、建设精品、注重品牌的开发策略[6]。黎明辉等(2007)认为井冈山可选择传统的开发模式、体验旅游开发模式和混合开发模式。第三种最适合井冈山,将传统观光讲解模式和体验式、参与性的旅游项目结合起来[7]。张伟伟等(2013)用SWOT分析五台县开发对策,提出创建红色旅游智慧景区,以新技术为支撑。利用多媒体构建红色叙事,将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高科技展示作为讲述历史的方式方法,通过想象化的诠释变得通俗易懂、形象有趣,提升旅游资源吸引力[8]。

二、目的地背景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后简称:照金纪念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距西安西北方向约110公里处,在耀州区、旬邑和淳化交界之处。

1.2012年之前

1993年5月,陕西省委在照金镇举行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苏区创建六十周年纪念活动,并决定修建照金纪念馆。该工程1996年动工修建,2002年7月前完成布展;2004年4月9日举行开馆仪式;2008年纪念馆二期工程续建了二号展馆和纪念碑;2010年对改扩建后的纪念馆进行重新布展。随着二期工程的扩建,整体景区开发逐渐完善,基础公共设施与之配备,政府加大对照金大景区的宣传,初级市场逐渐形成。

2.2012年之后

2012年5月14日,铜川市政府、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开发建设照金景区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成立组织机构,合资组建投资主体,形成“资源+技术+资金”的优化组合,共同出资10亿元。2012年5月22日,确定了组织机构、成立投资建设主体等相关事宜。2012年6月6日,铜川市照金红色文化旅游名镇管理委员会、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2012年9月照金红色小镇开工建设,2013年9月13日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建设80周年纪念活动拉开了小镇对外开放的大幕。

三、游客数据分析

照金纪念馆自2013年9月13日开馆之后,比2012年之前游客量增长10倍之上。新建成的小镇对外运营以来,截止2014年底共接待约15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3.2亿元。2013年9月至12月共接待约54.9万人次,接待团队共1378批次;2014年1月至12月约102.9万人次,团队4170批次。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中2013年的数据不完整,但可根据游客类别的百分比进行比较,了解红色旅游市场的变化。2013年党政机关最多,接近总接待的一半;而旅行社最少,约占总接待的十分之一。2014年企事业单位最多,约占总接待的五分之二,个人团队比2013年有所增加,但占总接待量最少。红色旅游的市场从党政机关参观学习转化为企事业单位的工会活动组织。

四、结论

红色旅游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旅游,更注重革命历史的传承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但在过去集中于公费消费的政务接待,游客类别单一,市场较为固定。但根据以上数据,照金红色旅游市场逐渐拓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红色文化嫁接区域旅游资源特色,使游客寓教于乐;(2)旅游产品开发形式多样,适合各种旅游需求的人群;(3)市场推广不局限于传统形式,结合现代信息传播形式,使红色旅游文化不再单一枯燥地展陈,增加了与游客互动性。

红色旅游市场的拓展使其不再依赖于政府政策的扶持,可根据市场调节,在实现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也可促进经济效益,以此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不仅可以丰富我国文化旅游的内容,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工程[9]。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参考文献:

[1] 中国新闻网.2013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实际增长8.1%[EB/OL].http:///gn/2014/02-24/5874242.shtml.2014-02-24.

[2] 2013年全国红色旅游待客7.86亿人次中国网[EB/OL].cn.2014-02-25.

[3] 余凤龙,陆林.红色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及对策――兼论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5,04

[4] 郑良文,施菁莞,陈俊鸿.海丰县红色旅游开发策略[J].经济地理.2006年12月.

[5] 熊继红.湖北省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年3月第461期.

[6] 陈佳平.我国红色旅游开发的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6年8月

[7] 黎明辉,刘锦云,龚勇华.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的选择[J].商业现代化.2007年5月第504期.

[8] 张伟伟,王建军.基于SWOT分析的五台县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No.6.

[9] 王立东.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J].求实.2005

上一篇:环保物联网的发展对绿色经济的促进研究 下一篇:住宅产业化进程中住宅部品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