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扶贫高效农业示范园助推产业增效

时间:2022-10-07 07:20:07

贵州:扶贫高效农业示范园助推产业增效

2013年初,贵州省提出重点推进“5个100工程”建设,旨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其中,100个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成为贵州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发动机”。

行走在贵州大地,处处能感受到现代扶贫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热潮。公路两边,一个个钢构大棚拔地而起,一个个农产品加工厂房正在加紧建设,连片种植的中药材、核桃、蔬菜等产业遍及山头、坝区,广大农户也积极参与其中。

走进毕节市赫章县,山山岭岭的核桃树都长出了新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核桃树下,农民正忙着种植中药材。财神村40多岁的村民李秀也和几个人一起在起垄、盖薄膜,他说:“2008年我家种了5亩核桃,去年开始挂果,但不多。后来政府帮助我们在核桃树下种植喜阴的中药材,去年收入很可观,再过几年,我家核桃盛果了,收入会更高。”

赫章县扶贫办主任黄春介绍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到70多万亩,今年,我们将按照现代高效扶贫产业示范园区的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种植规模。”根据规划,赫章县核桃产业将发展到200万亩,成为贵州省名符其实的核桃产业大县,按照这一目标,赫章县去年冬天就完成了16万亩核桃种植。

赫章县县长孙逊认为,核桃产业示范园区的建设,不光扩大了种植面积,还完善了基础设施、形成了科学化管理、提高了科技运用能力。早在几年前,赫章县就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探索核桃产业园区建设的经验,而且对龙头企业――赫之林公司进行扩能改造,提高生产能力,解决规模化的产业发展需求。

不仅仅是赫章,扶贫产业园区在贵州其他县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在平坝县羊昌乡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刚建成的12个联体蔬菜种植大棚颇具气势。园区长500米,宽20米的景观大道已经完成砂石铺垫,雏形初显。道路两旁设计了人行道,两个智能化育苗大棚主体框架已经完成,部分联体大棚内已经种上了茄子、黄瓜等蔬菜苗。示范园目前已投资1600万元,建成2.8万平方米的蔬菜种植钢架大棚,园区大门、道路等基础设施也在加快建设之中。谈到发展规划,园区负责人说,今后将投资3.28亿元,通过3-5年的建设,创建2万亩现代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实现蔬菜高效种植、设施农业展示、精品果树种植、产业开发的试验示范展示。带动黄土桥村、上安村、云头村、昌河村等周边村寨村民发展10万亩以上无公害蔬菜、精品水果、优质大米等种植,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农业产业升级增效。园区年新增总产值264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6000元。

近年来,六盘水市全力打造扶贫产业园区,加快农民增收步伐。该市按照“要素聚集、力量集中、节约资源、规模发展”的思路,打破县、乡、村行政区划界限,实行跨县、跨乡镇、跨村组连片规划建设,选择贫困村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产业规模形成的区域,打造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扶贫产业园区。

六枝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包括郎岱镇所在地及陇脚、洒志等乡镇,由科技种植园区(主要发展蔬菜种植、经果林种植、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园区(主要发展商品猪、肉牛、肉羊、禽类养殖)、农产品加工园区、农业观光旅游园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组成。建成后将成为集种植、养殖、加工、科技示范、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该园区现已有10多家企业入驻。

在全力抓好园区建设的同时,六盘水市不断创新园区发展模式,积极扶持发展一批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营销企业,推行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组织园区贫困群众组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建立起“利益联结、股份合作”的经济实体,形成“一个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多个经营实体”的利益共同体。以点带面、由面促点、连片推进的产业发展格局,有效促进了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目前,六盘水市的扶贫产业园区已达十多个,所覆盖农户每年人均纯收入可增加3000元以上,比非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一倍左右。

这只是贵州省扶贫产业园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贵州省相关领导曾作出要求,扶贫产业园区建设要落实到产业、企业、合作社、农户,鼓励社会资本踊跃参与。这一系列利好政策,吸引着社会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形成了一个园区一家或者多家企业带动的良好局面。

同时,贵州构建了党委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大扶贫格局,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为扶贫产业园区建设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2013年,安顺市普定县投入2亿元新建12万亩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该园区核心区规划覆盖城关镇、马官镇、化处镇的15个行政村和原太平农场。园区内现有养殖企业9家、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5家、种植企业15家、年产1.8万吨的有机肥加工企业1家、农家乐休闲观光企业3家。目前,已建成珍稀植物园2000亩,花卉育苗温室大棚27000平方米,蔬菜10000亩,金刺梨2000亩。

普定县扶贫办一位负责人说,通过建设园区,集聚了各类生产要素,整合了各种资源,发挥了人力、物力、财力的综合效应,更加有助于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农民的规范化种植水平。

另外,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基地、公司、市场形成一条龙服务,提高了农民掌握科技的能力,增加了收入。

凯里市三穗县的三穗鸭产业示范园内,一位养殖大户高兴地说:“以前都是各养各的,钱少不好办事。现在建了园区,政府大规模投入,让我们有钱发展的同时,还有公司帮助解决技术问题,打消了我们养殖的顾虑。”该园区位于三穗县瓦寨镇,建于2012年4月,园区沿邛水河规划布局15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其中以观音阁鱼塘为核心区,占地面积600余亩。产业园区依傍邛水河及其支流的溪沟、山塘、稻田等水域和山地,实施以养鸭为主,水下养鱼、地上种菜、山上种果的立体农业开发模式。

对于贵州省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热潮,省扶贫办主任叶韬强调,现代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园区要达到“调整结构、突出重点、规模发展,推进产业化”的要求,通过扶贫项目产业化,实现要素集聚,力量集中,集约经营,规模发展;实现产业从零星分散向点、线、面立体发展转变,推动产业提速增效、转型升级;实现扶贫由整村、整乡、整县推进向整市推进转变,实现扶贫攻坚在区域推进上的创新。

上一篇:农家墙上的画像 下一篇:贫困村大学生村官如何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