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利养生的4大问题

时间:2022-10-07 05:25:15

不利养生的4大问题

柳宗元的《柳河东集》上有一个故事:一位商人在河心翻船落水后,游得非常吃力,久久不能靠岸。有人催他游快点,他说“身上带了很多铜钱,所以游不快”。岸上许多好心人很焦急地劝他快把钱扔掉,但商人不听,结果终因精疲力竭,与身上带的铜钱一起沉入了江底。这位自认为十分“精明”的商人,其实打错了人生的算盘。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算错了人生大账的又岂止是一位商人?

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那就是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健康是创造万事万物的基础,却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很多人为了事业、钱财,日日透支自己的健康,有些人未老先衰,甚至英年早逝。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不利养生的几个问题。

问题1:重治疗 轻预防

自古人们就非常重视养生保健,认识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预防为主的重要性,并在《内经》中首先提出了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对避免与减少疾病的发生、延年益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知道,调摄精神形体,增强身体健康,与人体能否适应外在环境变化,抗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这就是说,要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保持身体健康,保证精力充沛,必须对饮食、起居、劳动、休息等都有适当的节制与安排。然而现在不少人平时对养生保健并不重视:起居无节,睡眠不足,暴饮暴食,生活毫无规律。

笔者平时所见,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得了病一次住院花几万元毫不吝惜,但平时却舍不得花几十元钱订一两份保健杂志或报刊,或不重视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等。直到失去健康之后,回忆起健康是福的种种美好,很多人才醒悟,却悔之晚矣。所以,笔者认为,现在应该是大家觉醒的时候了,那种平时不重视养生保健、不重视定期体检、病重时才治、年轻时拼命拿健康换金钱而到年老时拿金钱买健康的恶性循环,都早该摒弃了。

问题2:重玩乐 轻锻炼

古人早就认识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也就是说“生命在于运动”。据统计,健康长寿者约有75%~80%的人都长期坚持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实践证明,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细胞的活力,改善组织器官的功能,使关节活动,肌肉有力,血管富有弹性,心脏功能增强,肺活量增加,食欲改善,提高机体对外界的应激能力。然而现代生活中,至少有60%的人平时很少锻炼,也舍不得在锻炼方面做一点投资,但对吃喝玩乐却十分热衷。有些人整天进出于酒吧、舞场,或,或打麻将,通宵达旦,正如《内经》中所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这种轻重倒置、厚此薄彼的做法,实在是与通向健康长寿的康庄大道背道而驰。

我们大家都应该明白,人虽然是高级动物,但高级动物也是动物,而动物就不应该离开动。提到锻炼,每周至少有两三次才好。

现在大多数专家都提倡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就是指那种持续时间较长、强度并不是很高的运动,比如散步、慢跑、较长距离的慢速游泳、骑自行车、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地锻炼心、肺等器官,能改善心血管和肺的功能。有氧运动最适合于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症患者、脂肪肝患者以及患有心律不齐、心脑血管动脉硬化的人。

如果是为了强壮肌肉、健美形体可做无氧运动。无氧运动大部分是负荷强度高、瞬间性强的运动,所以很难持续长时间,而且疲劳感消除得也慢。常见的无氧运动项目有赛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肌力训练等。参加无氧运动可去健身房,不过在锻炼的时候,最好听从教练的指导,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训练计划。

另外,笔者告诉大家的是,“身体移动都算动”。除了体育运动是动之外,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不要忘记动。上下班少坐两站地,换成走路是动;看书或在电脑前工作累了,起来甩甩胳膊、伸伸懒腰、打个哈欠是动;在家中拖拖地、干点家务活也都是动,不仅动了,还增进了夫妻感情,何乐而不为?

问题3:重药物 轻食疗

很多人在患病之后,立刻想到的就是吃药与住院,很少想到该怎样调整饮食。其实古时候人们患了一般疾病,首先想到的是调整饮食。古人非常重视食疗,认为“药补不如食补”。特别是到了唐宋时期,我国的药膳不但在理论上得以系统发展,在应用方面也更为广泛。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又说:“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孙思邈的弟子集前人之大成,共收集241种药用食物,并编成《补养方》一书,以后还有《食疗本草》、《食疗心镜》、《食性本草》等著作,可见古时对食疗的重视。

我们每一个人首先应该注意平时的饮食,做到多品种、多变化,注意主副食、粗细粮、荤与素的合理搭配,适当多吃蔬菜、水果,每餐吃七八成饱,戒烟少酒,避免暴饮暴食,保障膳食的平衡,以尽量减少与避免疾病的发生。二是应做到饮食个体化。特别是人到中老年时,更要根据年龄、体质、季节、所处环境、所患疾病等不同,具体细致地安排自己的饮食。如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的患者,在遵医嘱服药的同时,饮食应做到低脂、低胆固醇、低盐、低糖,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那种轻视饮食保健,“想吃就吃”,甚至暴饮暴食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问题4:重身体 轻心理

看一个人是否健康,不但应该有一个健康的体质,而且更应该有健康的心理与精神状态,并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和复杂的社会环境,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身心健康”,才能够延年益寿。调查结果也显示,长寿老人,绝大多数都是性格开朗、情绪稳定、心态平和之人。然而在平时的生活与养生之道中,大多数人比较重视身体方面的保健,比如参加体育锻炼,加强营养,经常吃点补品等,而对心理保健缺乏足够的认识。有些人动不动就生气,容易激动、愤慨,甚至暴跳如雷,这种性格脾气,实际上是对自己最大的精神摧残,在这种时候,即使是再好的补养药吃进去也没有用。还有的人一生名利思想严重,争名于前,逐利于后。还有一些人,一生都活得特别累:如嫉妒心过重,“气人有,笑人无”;或一生特别迷信,或忌讳过多,如自己没儿子,就讨厌别人说儿子,自己秃顶,怕别人说美发;或整天牢骚满腹,或热衷他人隐私等等。整日劳心耗神,心事重重,天长日久,必然会导致生理与心理的不良变化,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明白,在注意身体保健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心理保健。乐观开朗,心情愉快,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焦虑、紧张、激动,暴怒;保持家庭和睦,增强人际交往,与人为善,多点友谊、少点嫉妒,多点诚信、少点欺诈,这对增对进身心健康都是很重要的。

上一篇:“当归生姜羊肉汤”让您温暖过冬 下一篇:冬季里的“火炕”――电热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