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疑难案件的成因和解决

时间:2022-10-07 05:21:43

论疑难案件的成因和解决

[摘 要] 社会不断发展,各种关系相互交织,案件结构也呈复杂化的趋势,作为最重要的社会规范既有前瞻性也有滞后性,加之某些法律互相矛盾、连接不畅,在处理一些社会事件的时候难免会产生不协调、不尽意的结果,而且法律在实际实行中也是受到各种关系的牵绊,因此在司法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疑难案件,“钓鱼式”执法作为社会中的一种现象解决起来也变得复杂难调。

[关键词] “钓鱼式”执法;成因;难点;解决办法

【中图分类号】 D9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7-079-1

一、“钓鱼式执法”的成因

(一)行政执法机构财政管理与执法的不协调

《行政处罚法》中除了处罚还有大部分是以批评教育的方式为内容的,而我们可以发现“钓鱼式执法”的处理手段主要是罚款,我国《行政法处罚法》规定任何行政部门都没有权利私自处理罚没款, 都要上交国库, 但各地财政一般会按40%到50%的比例将罚没款返还给行政执法部门, 有关部门再按照四六或五五的比例返还给各分支机构, 此办法被俗称为“两次五五分成”。这样的财政分配必然会激发“钓鱼式执法”的冲动和欲望,也是钓鱼式执法的根源,应了古话“利益是一切罪恶之源”,尤其是对于基层执法人员的经费没有保障,更能诱发他们进行违法执法。

(二)“指标任务”的压力

在实践中,各种各样的单位在年初都会制定一个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比如一个基层检察院每年各科室要查处若干个案件算完成任务,基层公安局要打击多少盗窃犯罪和交通犯罪,交警队每年要创收多少等,在实际中可能上级机构以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工作目标,而基层执行中却以达到某种量来体现目标的实现的,因此便会有突击办案,突击处理。其次就是执法人员的奖金与指标的完成情况挂钩,任务的是否完成决定着奖金的数额。

(三)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基层执法人员中存在大量的临时工和合同工,这些临时工和合同工中大部分是基层单位从社会中进行批量招募的,与通过竞聘、考试等竞争性机制进入的正式员工相比他们知识素养不高,依法行政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非法营运案件的增多和处理难度大

“钓鱼执法”作为一种法律现象并不是中国的首创。钓鱼执法在英美法系中叫做“执法圈套”, 但限于刑事侦查, 并有着严格的限制:第一, 诱捕对象是犯罪嫌疑人; 第二, 已经掌握其部分证据; 第三,诱捕时的事实不作为犯罪证据。

二、解决“钓鱼式执法”问题的难点

有一句话说的好:“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因此解决“钓鱼式执法”主要难点是如何解决监管执法机构的执法行为,让交管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和接收罚款去向接受人民和有关部门的监督的问题。《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了“当事人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三、“钓鱼式执法”的解决办法

(一)使执法权力与经济利益相分离

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规定将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不允许处罚决定机关收取处罚费和财物。将罚款作为收入势必会影响执法的合法性,因此严厉禁止地方上的“分成”习惯。此外经费保障是行政执法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而经费的不足也会使得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难题和不便,对于交管部门的经费不足则会直接导致打黑车变成“黑打车”,因此既要注重执法与经济利益的相分离,又要保证经费的充足。

(二)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

现在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城管局,在人们的印象中城管局就是流氓形象,但是现在大部分城市开始以招聘公务员的形式招聘城管人员,这样的行为既能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基业率,也能相应的提高城管人员的整体素质。交管部门作为对城市交通管理的实际执行者,更应该招聘一些懂法、守法、严格依法办公、依法行政的高素质人才,提高行政质量。相信,一群懂法的人在实施“钓鱼式执法”的时候应该会好好掂量其中的利弊。

(三)转变执法理念

交通管理治安的工作质量好坏不应当以办案数量来说明,而应当以实际工作效果。有些基层执法单位定指标,以指标的完成率来评比工作质量的高低,这就会造成执法部门的违法执法,在交管部门则体现为“钓鱼式执法”。因此,转变执法理念,不以惩罚数据作为衡量工作优劣的标准。

(四)放宽营运资质登记门槛

黑车之所以成为黑车就是因为其没有办理营运资质,而众所周知,营运资质的办理除了在硬件上要求司机有足够的驾驶经验和汽车的达标外,还需要缴纳大笔的费用,因此,在人、车能够正常运营的时候可适当放低运营准入门槛,将黑车以合法的形式投入到运营中,这样既可以使黑车合法,加强对营运的监管,也增加了就业,给人们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缪国书,张洛丹.“钓鱼式”行政执法成因及防范对策探析[J].行政与法制,2010,(7).

[2]冯浩文.博弈论视角下的钓鱼执法的成因分析及其破解策略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作者简介:王啸林(1991-),男,汉族,河南郑州人,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研究方向:法学理论。

上一篇:浅析如何调动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下一篇:加强物业管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