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电视的网络化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2-10-07 04:44:16

教育电视的网络化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电视凭借其传递信息量大、传输质量高、视听效果好等优势占据了我国教育领域主流传播媒体的位置。但近年来随着快速、便捷、信息量大、双向互动、直观形象的网络多媒体传播技术的迅速崛起和广泛普及,教育电视面临着严重的挑战。网络时代教育电视有无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以及未来教育电视应如何发展,一度成为该领域关注的焦点。针对此问题,本文首先从媒体发展的历史、教育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势对比三个角度分析了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将长期存在的必然性,并在此基础上,详尽阐述了教育电视和网络媒介相融合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内容以及形式。

[关键词]教育电视;网络媒介;发展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电视自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兴起以来,凭借其传递信息量大、传输质量高、视听效果好等优势为解决我国当时的教育资源短缺尤其是教师资源短缺问题,以及为我国的社会文化普及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大规模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占据了教育领域主流传播媒体的位置。但近年来随着快速、便捷、信息量大、双向互动、直观形象的网络多媒体传播技术的迅速崛起和广泛普及,尤其是视频传输在计算机网络上的较好实现,教育电视面临着愈来愈强烈的挑战与危机。一种观点认为,在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可能出现边缘化和非主流化的趋势,甚至会随视频网络化的成功传输而从电子媒介中消失;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电视因其视听方面的固有优势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丰富资源,将在网络环境下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究竟有无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以及未来教育电视如何发展、向哪个方向发展,一度成为该领域关注的焦点。针对此问题,本文在分析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将长期存在的基础上,详尽阐述了教育电视和网络媒介相融合发展的意义、内容和形式。

二、教育电视长期存在的必然性

1.媒体发展的历史

传播学把人类媒体的发展分为口头语言媒介、书面语言媒介、电子媒介三个阶段。但不争的事实是,处于电子媒介阶段的今天,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甚至一些更富原始色彩的表意符号还都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旧的媒体、媒介并没有因电子媒介技术的出现而消失,而是与新的媒体结合起来,以新的方式在一些特定的范围内发挥作用。即人类传播的各阶段之间并非是取代关系,而是叠加关系。无论我们处在媒介发展的哪个阶段,任何媒介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万能的媒介是不存在的,更何况,视频传输的计算机网络实现只是视频传输的途径问题,也是教育电视学科的延伸和拓展部分,是网络时代教育电视的新发展、新形式。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影响,但因此而否认教育电视存在的必要和价值是不正确的。

2.教育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的发展现状

我国教育电视起源于20世纪中期,截至2000年,全国70%的有线电视台转播CETV-1的节目,全国教育系统已建省、市级教育电视台104座,县级教育电视台、收转台700多座,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10000多座,河南、山东、江西、山西等省70%的县建有教育电视台。一个以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中心,以遍布全国的教育电视台、卫星地面接收站和有线电视网为依托的中国教育电视网络建设初具规模,构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电视节目传输接收体系。

据199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仅有线电视入户率就达到了17%,超过电话入户率9%和计算机入户率1.2%。从成本来看,教育电视接受费用代价和硬件设备条件要求很低,一所学校只需花2万左右可建立一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千余元可购一台电视机,而网络媒介相对来讲教育成本过高,且受网络带宽和操作技术上的限制,一时很难在全国,尤其是在偏远落后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普及中发挥作用。

一方面,教育电视在其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和经验并形成规模;另一方面,教育电视低成本高普及率的优势适合目前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特殊国情。毋庸置疑,教育电视仍然是推进现代化教育最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仍然是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中的支柱媒体,它必将在我国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中起到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可拓展的广阔空间。

3.教育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的对比

从传播效果来看,互联网依靠网络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完成对动态影像画面和声音信息的传输,但是在传输和播放效果方面是远不能和电视传播技术相比的。从受众角度看,受众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无论儿童还是老人,只要不聋不盲,且无论其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过教育、甚至文盲半文盲都可接收教育电视节目,尤其是在我国文化整体水平较低的地区,教育电视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以网络媒介为载体开展教育,对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受众的广泛性上不如教育电视。

但教育电视与网络媒介相比,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主要表现在信息的单向传播、无法同时实现信息的及时反馈、传输内容稍纵即逝且不易存储、不便修改等方面。如果以信息传递的眼光来看,教育电视和网络媒介在表征信息的符号、对学习者构成的刺激方面并无本质的区别,只是各有优势,两者相互融合、发挥各自所长是最好的发展途径。

三、教育电视的网络化发展趋势分析

任何新媒体的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对传统媒体产生冲击。但历史和实践表明,新兴媒体虽然会影响旧媒体的发展,对旧媒体产生冲击,甚至会使旧媒体发生某种变化,但并不会导致旧媒体的消亡,而是呈现出另一种趋势,即新旧媒体的共存、互融和相互渗透。新传播环境下,教育电视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整合发展及其应用形态的多样化将是教育电视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在互联网环境下生存的教育电视而言,怎样融合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是我们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1.教育电视网络化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1)实现资源共享。随着大容量磁盘存储媒体的出现和数字视频压缩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电视节目存储也逐渐由单一的磁带记录转化为磁带、磁盘存储的多元化媒体存储方式,从而使教育电视节目能够传送到网络。传统电视节目制作中需要拿光盘或磁带一盘一盘地查询,但有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后,制作者可方便地检索节目编制中需要的图片、音乐和视频资源等,方便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

(2)实现双向互动的传播方式。传统的教育电视以信息的单向、线性传播为特征,这使得受众基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与教育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方难以进行及时的交流与反馈。利用网络的及时反馈和非线性点播特点来传播教育电视节目,改变了信息的单向、线性传播方式,弥补了教育电视的先天不足,有利于受众主体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促进教育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

(3)能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传统教育电视传播中,节目内容依据时间顺序有序地传播,传播者决定学 习者的学习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及学习进度等,主动权掌握在传播者手中。而网络技术打破了有序、集体收视等限制,使受众不再受时间、地点等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地查询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真正实现无界传播,满足学习者多元文化知识的需求。

2.教育电视网络化发展的内容

近年来教育电视发展的滞后,不仅仅是因为受到网络媒介的冲击,而且和教育电视本身普遍存在的节目教育含量低、信息的单向传播、内容稍纵即逝等问题有关。网络时代对教育电视的探讨,不仅要关注教育电视的媒介层面,即教育电视和网络媒介相融合发展的形式,而且更要关注教育电视网络化发展的内容。

(1)教育电视的数字化。数字技术、网络传输技术已影响到教育电视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为了生存和发展,教育电视也必然要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建设进程,用高新技术更新改造现有基础设施,加快节目制作向无带化、传播向网络化、媒体形态向计算机媒体和电视媒体融合化方向发展。教育电视的数字化主要指节目采集的数字化、节目编制的数字化、节目播出的数字化和节目接收的数字化等。在我国,这几个环节的数字化在技术上都已经基本实现,主要包括基于数字视频的压缩技术、虚拟演播室技术、数字转播车技术、数字录像技术、数字录音技术、数字播控技术、数字后期制作技术(非线性编辑技术)、数字网络制作技术和数字网络播出技术等等。教育电视的数字化是实现自身改革的重要途径,亦是实现其网络化发展的前提。

(2)传播方式的网络化。网络化传播不仅具有新传媒的优势,而且传递信息更丰富与便捷,是电视和信息网络之间寻求互补与融合的信息传播形态,它使网络借助电视的传播界面、电视借助于互联网的传输网络,实现了电视和网络的互动传播。在多种新技术支持下,逐渐与互联网、电信网融合的教育电视通过不断挖掘各种与受众交流的方法,如观众来信、热线电话、E―mail、中心网站等,从单向传播向交互式双向传播方式过渡,从而实现与受众的互动,逐步满足受众对节目品位、样式、技巧的多种需求。

(3)制作手段的网络化。计算机、多媒体与数字电视技术相结合产生了非线性编辑和虚拟演播室系统,这些新技术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节目制作手段,使之逐渐摆脱了传统线性磁带编辑的单一形式。使用虚拟演播室,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让场景设计随节目整体的形式或主题风格而变化。计算机产生的三维场景的大小、布局、材料、道具、动画等均可随意设定,不受时间、空间、距离的限制,只要符合节目要求,就可充分发挥想象力,营造出独一无二、具有创造力的演播室。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进行后期编辑,素材使用方便,功能齐全,可使信号损失大幅下降,具有开放的特性。若干套非线性编辑系统联网,可达到一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既节省时间、资金,又缩短了节目制作周期。网络中的几个终端可同时制作同一节目的不同段落,将传统电视节目制作的串行工作方式转变为并行工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节目制作和播出环节,一个基于硬盘采集、数据传递、非线性编辑制作、多频道硬盘播出的数字制作网络,可方便地传输视频、文稿和其它数据,无需素材上、下载,实现了节目的无磁带播出,增强了节目的时效性。

(4)服务方式的网络化。未来的电视系统将是一种广义概念上的网络,电视网、通信网、数字网这些曾经相互分离的技术逐渐融为一体,彼此间的业务互相渗透、融合和会聚。这种发展趋势,可以使教育电视网络提供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交互式服务,如视频点播(VOD)、远程教学、电视会议、商务电视、远程监控等各类宽带服务。教育电视与网络的融合使更多的信息得到了传输,其中占用带宽最多的多媒体信息已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如网络直播课堂、网络精品课程等。

3.教育电视媒介与网络媒介融合发展的形式

可以预见,教育电视和网络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最终结果将是产生一种适合用于网络环境下教育电视节目传输的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具体来讲,电视与网络结合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网络中融入电视节目传播;另一种是在电视传播中增加互联网功能。

在网络中融入电视节目传播就是以网络为传播主体,建立可以播放电视节目的网站,通过点击链接的方式进行收看。该方式以宽带网络为基础,应用视频信号数字压缩、计算机多媒体播放等多种技术将文字、图片、图像、声音、动画融为一体进行互动性的立体传播。其优势是互动性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电视传播以时间为线、播出节目无法保留、无法反复播放的不足,有效延伸了电视功能,但在电视节目传输和播放效果方面有明显损失。目前,教育电视机构(包括主要的教育电视台和广播电视大学)也基本推出了自己的教育电视网站,有些教育电视机构在网上实现了节目的点播,如太原教育电视台网络频道,甚至实现了网上电视节目的直播等。但这些教育电视网站的主要信息内容几乎都是一些机构简介、节目预告等,很少涉及教育电视节目的点播等,即使有,充其量也只是教育电视的“网络翻版”,没有真正实现教育电视与网络媒介的全面融合。这些工作虽然大部分还都处在探索阶段,从节目制作的数量、质量到传输的技术水平、效果和单纯的电视传播相比还有差距,但毕竟在电视传播与互联网结合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且在实践过程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在有线电视网络中实现互联网的功能就是以有线电视网络为基础网络,充分利用其带宽资源,在电视传输信号中加上控制信号用以完成对用户指令信息的传递。这种结合方式解决了有线电视传输中的交互性问题,有很强的实用性,操作简单,保证了电视信号传输后的高质量声画效果。现阶段,我国使用的方法是给普通电视加上一个机顶盒,使其变成一个电视节目点播器,用户可以按自己的需要选择、制定、点播甚至是参与节目。将来的机顶盒具有“傻瓜计算机”能力,通过内部软件可以实现因特网浏览、视频点播、家庭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这种以有线电视为本体的结合方式的优势在于:一是与互联网相比,有线电视网络频带很宽,为数据量极大的电视信号传输提供了硬件保障;二是有线电视网络的普及率已经相当高,形成了规模,不需要硬件的重复建设,降低了成本投入。

无论以互联网还是以有线电视网络为本体来实现教育电视和网络媒介的融合发展,其必将经历从单纯的教育电视节目的“网络搬家”到教育电视与网络媒介多种功能融合后教育电视功能的全面扩展和提供多科综合服务。

总之,网络媒介在对教育电视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也拓展了其进一步深入发展的空间。网络媒介与教育电视媒介从形式到内容的全方位融合将是教育电视的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邢耀东,台州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的教学与研究。

本文责编:胡智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低段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能力与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县级电大核心能力分析及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