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目标在昆山的新发展

时间:2022-10-07 04:22:05

全面小康目标在昆山的新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昆山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改革开放20多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于2005年底率先实现了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全面小康社会水平,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昆山之路”。

综合运用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发展新机制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2003年初,省委、省政府以昆山为样本,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省级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18项25条指标。围绕这一指标体系,我们明确了实现时间表、目标时序进度,建立了符合科学发展观、体现又好又快发展要求的考核机制,将目标具体化和项目化,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政绩评价的重要依据,引导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

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昆山创造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全面小康具体形态”:在发展动力上,由依靠外资带动为主向内资外资竞相发展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在空间布局上,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变;在社会阶层结构上,由“宝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在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上,由注重经济增长向五大文明协调共进转变。通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了富民与强市良性互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外资与民资竞相发展,城市与乡村共同繁荣,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昆山与苏南其他城市推进“两个率先”的区域性超前探索,正在形成以城乡统筹、全面协调、充满活力、和谐安宁为特征的“新苏南现象”。

把握全面小康内涵,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径

在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引领下,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优先”方针,努力走出一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区域科学发展新路。

坚持富民第一导向,全力推进共同富裕。一是产业富民,通过全市产业的发展,为群众增收提供机会。二是创业富民,成立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农民创业担保中心、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创造性地建立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担保机制,为群众创业搭建平台。三是就业富民,出资实施农民定单式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专业化、技能型转变。四是物业富民,发展“房东经济”,通过出租、出售等方式增加收益。五是投资富民,组建了农村三大合作组织,建设物业载体,让农民投资入股。六是保障富民,积极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保险的接轨,加快被征地农民和灵活就业人员进社保步伐。七是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努力解决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八是帮扶经济薄弱村带动富民,重点研究解决薄弱村的“造血”功能,努力使全市80%以上的行政村年可支配收入超过100万元。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四大发展格局”:外向型经济与民营经济竞相发展的格局――重点引进规模型、龙头型、基地型项目,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累计批准注册外资超200亿美元,注册民资超过350亿元;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格局――一手抓先进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光电、太阳能、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服务外包,加快建设以花桥国际商务城为龙头的十大服务业集聚区,不失时机地打造“昆山服务”的新高地;产业升级、企业生根、产品创牌整体推进的格局――去年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总量的近1/3,民营企业为外企配套销售额超250亿元,200多家中外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格局――加快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规划建设,形成“三个10万亩”的产业布局。

坚持以创新促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实施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以重点园区、产业基地为主要载体,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基地化,推进外资企业本土化、民营企业国际化,走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发展、大企业支撑大基地建设的路子。建立了软件园、清华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传感器产业基地、模具实验区等科技型、研发型功能园区。着力推进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基本形成了以国家级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为龙头,省级高新区、花桥国际商务城、旅游度假区为重点的园区型开放型经济格局,实现了“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加大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力度。在产业布局时优先考虑环境容量,在项目选择时优先考虑污染排放指标,严控高能耗项目、严禁高污染项目进入,以铁的手腕落实最严格的环保措施,实现了经济持续增长、单位能耗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荣获国家节水型城市和国家生态市称号。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全面发展水平。牢固确立城乡统筹和片区发展的理念,以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快城市国际化、现代化步伐。把整个城市规划为一个中心城区和六大片区,从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和特色镇、农村新型社区、自然村落五个层面推进建设,对重大基础设施做到城市和农村一并考虑,统一布局、统一建设,基本形成“六纵六横二环五高”的市域交通大框架。从市政设施、综合治理、便民服务等各方面实现城乡衔接的一体化发展,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网络,形成与片区规划相适应的教育布局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实施区域组团供水和水质提升工程,实行农村垃圾“村收集、镇集中(转运)、市处理”,今年将实现公交村村通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促进城市生活要素向农村延伸辐射。

坚持以共建促和谐,优化社会综合环境。优化服务环境,打造“效率昆山”――率先实行首受负责制、告知承诺制、限期办结制、重点审批岗位AB角制等制度,启动建设综合行政电子监察平台,有针对性地实行契约式服务、个性化服务,并实行问责制和责任追究办法,使昆山的服务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准。创建法治环境,打造“平安昆山”――建立社会治安、社会稳定和社情民意等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平台,推行“五位一体”治安管理模式,建成路面电子监控系统。连续三年荣获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市称号。提升人文环境,打造“魅力昆山”――大力弘扬六大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举办昆剧艺术节、国际啤酒节等节庆活动,加大文明城市创建力度,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不断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增添城市魅力。

提升全面小康水平,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当前,昆山发展已进入由全面小康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我们将按照总书记“6.25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坚定不移”的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开放发展理念,以创新促发展,以共建促和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主动学习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扎实做好“补短、补缺、补软”的工作,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另一方面立足于开放这一大背景,认真分析研究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从综合实力、产业层次、科技创新、竞争能力、社会发展、环境生态、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对比,确立更高的目标定位。同时,立足于扩大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以重点园区、产业基地为主要载体,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基地化,推进外资企业本土化、民营企业国际化,走大项目带动大产业发展、大企业支撑大基地建设的路子,加快实现“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的转变。坚持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以服务业集聚区为主要载体,加快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服务外包的跨越式发展,打造“昆山服务”、“昆山办公”的新高地、新品牌。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昆山的主要发展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城市格局、社会事业、人居环境、公共政府构架,以及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和干部队伍,力争始终走在全省发展的最前面。责任编辑:杭邦华

上一篇:怎样当好中层干部 下一篇:积极促进就业 实现富民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