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07 04:15:00

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2例,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常规基础治疗上给予血栓通粉针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疏血通注射液; 阿司匹林

缺血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恶化快、致残率高等特点,针对脑梗死的损伤机制,进行多种药物的活血化瘀治疗是减少神经损伤、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本科自2009年8月-2011年9月应用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9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16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均为首次发病,发病时间为6~36 h。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46~75岁,平均(63.1±1.2)岁;对照组82例,其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43~74岁,平均(62.0±1.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改的诊断标准[1]:有临床症状者;CT或MRI证实有脑梗死。(2)排出标准:脑出血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严重内科其他疾病者(如严重心力衰竭、消化道溃疡、严重药物过敏史等)。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治疗14 d,对照组给予血栓通粉针45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1)基本痊愈:功能残缺评分减少91%~100%,残缺程度0级;(2)显著好转:功能残缺评分减少46%~90%,残缺程度1~3级别;(3)好转:功能残缺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残缺评分减少18%[2]。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发生轻度皮肤瘀点,检查血纤维蛋白原轻度降低,对症治疗,观察2~3 d后消失;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卒中是我国人口的第二大死亡因素,也是第一致残性疾病,脑卒中患者是我国神经内科医师的主要服务对象。数十年来,我国的脑血管病诊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医疗知识有了很大普及,急性期脑血管病的病死率有明显降低,但脑卒中的发生率并没有明显的下降[3]。随着人口老年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急性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已经成为中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4]。本病病因是由于脑组织血液的供应障碍而发生坏死。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与脂类代谢障碍、血栓、脑血管畸形、狭窄、堵塞、痉挛、血小板粘附聚集、血液黏度增加、组织有效灌注下降等方面有关。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首选溶栓治疗,但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据统计,能进行溶栓治疗的比例不超过几个百分点或2%~3%[5],国内更是因为就诊晚,急救不及时等原因,失去了溶栓治疗的机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目的是使梗死灶缩小,减少残疾,目前证明唯一的措施是溶栓后恢复灌注。针对脑梗死的损伤机制,进行多种药物的活血化瘀治疗是减少神经损伤、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中药治疗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方面最大的不同途径,并且中医治疗已经成为常规标准的治疗手段。药理学研究证明某些中药具有扩张脑血管,抑制血小板集聚,促进血液循环,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增加缺血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等作用[6]。因此采用多途径多重保护机制的综合药物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7-8]。

疏血通注射液由水蛭、地龙两种中药制成,水蛭提取物中含有水蛭素、肝素和抗血栓素等,其中水蛭素为凝血酶特效抑制剂,能与凝血酶结合,抑制血液的凝固,还能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结合、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活化纤维蛋白酶原前活化因子、分解纤维蛋白、从而改善血液黏度。同时与其他抗凝剂如肝素等相比,出血不良反应小,大大增加了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地龙中含有蚯蚓素,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作用,同时具有抗凝、抑制凝血酶活性,促纤溶、溶解血栓,改善缺血性脑组织血液循环,还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缺血后自由基及炎性因子的脑组织损伤[9-10]。

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够较好的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既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溶栓,又能防止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缺血性脑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治疗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1.

[3]吕传真.有关脑卒中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4):217-218.

[4]中国脑卒中医疗质量评估(QUEST)协助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现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4):223-228.

[5] Szoeke C E I,Parsons M W,Butcher K S,et al. Acute stroke thrombolysis with intravenous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an Australian tertiary hospital[J]. Med J Aust,2003,178(7):324-328.

[6] Wu B,Liu M,Liu H,et al. Meta-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for ischemic stroke[J]. Stroke,2007,38(6):1973-1979.

[7]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M].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634–638.

[8]李飞.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3(5):209.

[9]仇晨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效果评价[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95-196.

[10]沈雅舰.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837-3838.

(收稿日期:2013-06-05) (本文编辑:欧丽)

上一篇:混凝土防渗技术在白马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 下一篇:高职实施导师制的瓶颈分析及有效机制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