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白血病大学生的姐妹真情

时间:2022-10-07 04:06:44

【前言】两位白血病大学生的姐妹真情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上课时,同窗好友陈静见丁玉兰没有来,就向同学打听,得知丁玉兰的病情后,她三步并着两步来到医院,与丁玉兰抱头痛哭。两人尽管不住一个宿舍,但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相似的活泼开朗性格,大一开学没多久,她们就成了好朋友,学习、生活中,她们几乎形影不离。陈静...

两位白血病大学生的姐妹真情

同窗好友患上了可怕的白血病,她东奔西走,殚精竭虑,为其募集资金15万元,被师生誉为“爱心天使”。正当她计划准备继续为好友募集资金时,不料她自己也患上了与好友相同的病,两个同病相怜的花季女大学生的遭遇牵动了许许多多与她们素不相识的人,由此发生了一幕幕令人回肠荡气的人间真情故事。

2007年1月28日下午,寒风凛冽,冷气袭人,然而,江苏省镇江市城市客厅紫金广场上却暖意融融,由金山网、名城镇江网、镇江网友之家、镇江绿景户外等镇江市8家网站联合举办的“关注陈静,爱在镇江”之爱心义演活动正在这里激情上演,人们争相为身患白血病的校园“爱心天使”、江苏大学计算机系大四女生陈静捐款,祝愿她尽快能够进行骨髓移植,早日康复。

此时,正在盐城市第一医院静静等待骨髓移植经费的陈静流下了感激的泪水,至此,她手术需要的60多万元资金,经过多达15000人的捐款,已经基本解决。在此之前,这位身患白血病的女大学生,已历经9次化疗,而且很幸运地在中华骨髓库找到了合适的配型。一位资助陈静的企业家说:是陈静热心爱人、无私助人的义举感染了我,她曾经是别人生命的“充电器”,现在她有难,我们不能坐视不管,我们也要做她生命的“充电器”,好人一定有好报。

“如果生命中只剩一格电力,我就是你生命的‘充电器’”

事情还得从2005年3月6日说起。当天清晨,正在江苏大学计算机系读大二的女生丁玉兰起床后,突然觉得头昏眼花,四肢乏力,一头栽倒在地。同舍同学立即把她送到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结果让人惊呆了:丁玉兰被确诊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我才22岁啊,怎么患上了这个可怕的疾病?”勉强站起来的丁玉兰听后,像被电击了一下,瘫倒在地。

上课时,同窗好友陈静见丁玉兰没有来,就向同学打听,得知丁玉兰的病情后,她三步并着两步来到医院,与丁玉兰抱头痛哭。两人尽管不住一个宿舍,但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以及相似的活泼开朗性格,大一开学没多久,她们就成了好朋友,学习、生活中,她们几乎形影不离。陈静弹得一手的吉他和弦就是丁玉兰用一个月的时间手把手教会的。因为丁玉兰比陈静略微年长一点,陈静就亲切地称呼丁玉兰为“姐姐”,丁玉兰就叫陈静为“妹妹”。

丁玉兰家住南通市郊区唐闸镇,50多岁的父母早在几年前就双双下岗了。平日里,丁玉兰的学费和家里的日常开销全靠她的父亲丁荣华在外打工维持。丁玉兰的重病一下子压垮了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父母亲含着泪把女儿接到家乡的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治疗,双亲除了经济上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外,更承受着巨大的心理悲痛。 为了拯救好友的生命,陈静把父母给的500元生活费全都拿了出来,然而对于庞大的化疗费用来说,这点钱又能解决什么。于是,陈静想到了募捐,她联络了班里的其他同学,每个周末都抱起募捐箱,到镇江闹市、火车站为丁玉兰募捐。

陈静身背吉他,一词一句唱着感人的歌曲,期盼好心人捐款帮助丁玉兰渡过难关。人们为陈静关爱他人的精神打动,纷纷捐款。募捐持续了一个多月,但也只募集到几千元。

怎么办?一天傍晚,陈静满怀愁绪地在校园里踟蹰,忽然听到有两个同学在念叨保人身险的事,她眼前一亮:开学时同学们都缴纳了保险费,丁玉兰生这么大的病,保险公司应该有所赔偿。于是她给丁玉兰打电话,叫她把所有医药费单子寄给她,她到保险公司去看看。

保险公司领取保费手续非常复杂,左一个证明,右一个说明,但为了好友,陈静无怨无悔。她满含热泪地对保险公司的人说:“丁玉兰在家境贫寒的情况下还参加保险,说明她对保险公司是非常信任的,现在她有难了,请求你们拉她一把吧!”保险公司被陈静的诚意打动,经过研究,一次性支付丁玉兰10万元。 最终,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共为丁玉兰筹集到了包括保险费在内的15万元,解了丁玉兰的燃眉之急,暂时缓解了丁家的经济压力。陈静被师生们亲切地赞誉为“爱心天使”。

把这些善款汇入丁玉兰的账户后,陈静发短信安慰丁玉兰说:“如果生命中只剩一格电力,我就是你的‘充电器’。”

危难之际,“爱心天使”心中装的仍然是别人

目睹了丁玉兰所受病魔的侵扰,陈静备感生命的珍贵,她在热心为丁玉兰寄去各种复习资料的同时,自己抓紧学习准备考研,她还计划暑假回到家乡盐城,找亲戚朋友再为丁玉兰募捐。

2006年3月底的一天,正在温习功课的她忽然发现腿部出现了大面积的红斑,开始她也没在意,后来红斑越来越多,单个红斑面积也越来越大,她这才到镇江医院作了检查,检查结果让她大吃一惊,她罹患的是急性淋巴白血病。拿到诊断结果时,陈静差点晕倒在医院里。马上就要升大四了,同学们都忙着找工作,她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病痛给大家找麻烦,她没有惊动同学,一个人悄悄地回老家治疗。

陈静的家在江苏省盐城市农村,父母都是50多岁的农民,家里有几亩地,种些水稻、杂粮、蔬菜,维持家庭生活。陈静上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用,全靠父亲陈跃亮在工地上打零工,陈静唯一的姐姐已经结婚,而且已怀孕。在这样的家庭状况下,又目睹了丁玉兰在治疗白血病时家庭经济上的窘迫后,陈静脑海中有了放弃治疗的念头。

但陈静的父母得知女儿的病情后,立即决定即使倾家荡产也要为女儿治病,他们外出借债,筹了1万元钱将女儿送进了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然而,入院一周后钱就花完了。正在这时,得知陈静患病的江苏大学师生立即行动起来,大家表示:要像陈静救助丁玉兰一样去救助陈静。学校应用技术学院领导在陈静入院后的第一天就去探望,并带去了2000元慰问金;全院105名教职工争先恐后地捐款,一对退休的老教师到学院工会送来了100元,学院8个专业的同学也行动起来,在短短3天时间捐款近万元。陈静所在班的26名同学还深入到其他校区、走上街头,为陈静募捐。不久前,大家还精心筹划了一场名为“让‘爱心天使’留在身边”的义捐义演活动…… 更让人感动的是,躺在病榻上的陈静在得知盐城工学院学生李振华2005年5月初被确诊为慢性白细胞白血病,家境贫困的他同样面临无钱治疗的困境的时候,她在病房里用手机拨打了盐城红十字会电话,作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我感谢那么多的好心人关心我,为我募捐,我是幸运的。请从别人给我的捐款中,划拨5000元转给李振华!”

得知陈静要转赠5000元的决定后,李振华同样做出了感人的举动:他婉言谢绝了这笔爱心款。他说,陈静姐姐所患的白血病是急性的,而自己是慢性的,相比之下,她更需要这笔钱,所以自己坚决不能接受陈静姐姐的这份“救命钱”。李振华的父亲李令明特地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回到盐城,他动情地说:病榻上的李振华让他前往医院看望陈静,感谢陈静姐姐的一片心意。 面对两位风格高尚的学子,盐城市亭湖区红十字会经过商量,最终,陈静、李振华以及红十字会的领导都想到了另外一个更好的办法,将这笔无法送出的爱心捐款作为六一儿童节的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母亲残疾、父亲患病的年仅5岁的白血病“苦娃”――吉中咏。

此时,身患重病的陈静心里更惦念着丁玉兰。为了不让丁玉兰担心,她没有把自己得病的消息告诉丁玉兰。她更担心的是,丁玉兰家比自己家还要拮据,自己这一生病,谁又能去像她当初那样,为丁玉兰组织募捐呢。

一直蒙在鼓里的丁玉兰,仍然把陈静当做最坚实的依靠,陈静曾经在丁玉兰回南通治疗时许诺,到暑假时到南通看她。因此,病床上的丁玉兰一直在盼望着陈静的到来。有一天夜里,病痛中的丁玉兰无法入睡,便给陈静发了条短信,央求陈静给她发点好玩的笑话过来。而陈静这时候正被病魔困扰得坐卧不安,头发也因化疗大把掉落,但为了安慰好友,她仍然坚持从病床上坐起来,发了两条好玩的短信给丁玉兰。

眼见着暑假到了,可陈静并没有到南通看望丁玉兰。直到丁玉兰向同学问起,她才从同学口中知道了陈静同样患病的消息。 丁玉兰说,真正的朋友不一定在你笑时,要陪你笑,但一定会在你伤心,遇到困难时,给予你最大的安慰,陈静便是如此。

当时,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丁玉兰的病情已经有所缓解,处于稳定期,她就把自己吃的药,给陈静邮寄过来。

丁玉兰深知陈静的病情要得到治疗,必须得筹到大量的医药费,她每天到医院作了检查就怀揣着药片在南通的大小单位奔波着,她要为陈静筹集医药费。当人们得知一个得过白血病的女孩为另一个白血病女孩筹款时,人们感动了,她所到的单位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几天后,丁玉兰就给陈静汇来了3000多元钱,她知道这些钱是远远不够的,她还在四处奔波着。

姐妹情深,姐姐死后10万元捐款转赠妹妹

渐渐地,丁玉兰和陈静姐妹之间曲折动人的故事,引起了南通和盐城两地媒体的关注。2006年10月初,一份题为《永不言弃666》的帖子,出现在南通热线论坛的网络上,帖子里讲述了丁玉兰和陈静两姐妹的感人故事。而也就是这份帖子,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两个女孩的命运。

南通热线论坛的总版主戴荣荣,网名谷子,在着手筹备募捐之前,和几个骨干网友商量,还是先去看看丁玉兰和陈静,亲自了解一下她们眼下的真实情况。

此时的丁玉兰,病情再次恶化,身体已经非常虚弱。

网友们离开医院时,心情都很沉重,他们又来到陈静位于盐城的家。此时,陈静刚刚结束一个阶段的化疗,正在家里休息。

看着家里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年龄相仿的朋友,陈静的状态很放松,大家很快就聊了起来。

亲身体会到丁玉兰和陈静的坚强、乐观,以及面对病痛的无奈,谷子和其他网友都坚定了最初的信念,他们要办一场慈善义演,来帮助两个女孩筹集捐款。

晚会在紧张地筹备,然而,不幸的丁玉兰最终未能抗过病魔。 2006年10月28日,丁玉兰带着许多好心人的祝福,离开了人世。

网友们决定,义演照样举行。2006年11月11日,在江苏省南通市的濠河河畔,当地著名的环西文化广场上,一场名为“梦在心里,爱在手里”的慈善义演晚会正在举行。这场晚会吸引了众多的南通市民。而这场晚会的特殊之处在于,所有的演职人员,在此前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而吸引他们聚在一起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为两个生病的女大学生――丁玉兰和陈静募捐。

在义演晚会上,一个由两名志愿者演绎的情景剧格外受到大家的关注,而这个情景剧,就是根据女大学生丁玉兰和陈静的真实经历改编的。这两个志愿者说,自己就是被丁玉兰和陈静的友情和遭遇所感动,觉得亲身经历一下感人的事情,演绎出来,为她们做点事情,为社会做点事情,特别有意义。

这次义演,网友们共募得捐款3万多元。

丁玉兰去世后,为了让陈静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丁玉兰的父母没有把女儿的死讯告诉陈静,不知道丁玉兰已去世的陈静,还一如既往地给丁玉兰发去短信,可是陈静每次收到的短信回复都是“我很好,请不要挂念,你要多保重!”原来是丁玉兰的父亲代女儿回复的。回复短信的语气不像丁玉兰,这引起了陈静的猜疑,后来,她从同学口中得知丁玉兰已经去世的噩耗后,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丁玉兰的父亲来到盐城陈静的病房,将未用完的10多万元社会各界的捐款,转捐给陈静,说这是丁玉兰最后的心愿,希望姐妹俩至少能有一个活下来。尽管这时丁玉兰父母还欠着10多万元外债,但同样的命运,同样善良的心,使两个家庭有了剪不断的亲情。

“如果生命中只剩一格电力,我们都是你的‘充电器’”

陈静热心爱人尤其爱他人胜过爱自己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很多人,江西青年余智祥就是其中一个。2006年6月份,余智祥偶然听到陈静和丁玉兰的经历。他很同情陈静的遭遇,向陈静表达募款意愿,却被陈静婉言拒绝:“我不能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为我受累!”

但余智祥却下决心要为陈静募捐。他坚持骑自行车在全国募捐,每到一处都宣传陈静的事迹,2006年12月中旬,他终于到达北京,沿途募集善款近5万元。余智祥在北京体育大学做讲座时说:“陈静做了8次化疗,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帮助陈静。”同学们听后纷纷解囊捐款。

2006年12月下旬,从中华骨髓库里传来好消息,终于找到了与陈静配型成功的骨髓,医生认为,这是陈静移植骨髓的最佳时机。但是移植骨髓的手术费高达60多万元,面对这一天文数字,陈静的父母急得团团转:救命骨髓已经找到,资金缺口仍然很大!

在这紧要关头,陈静就读的江苏大学所在的镇江市掀起了“爱心风暴”,名城镇江网、金山网等8家网站在2006年12月底同时把“拯救江苏大学白血病患者陈静”的消息放在醒目位置。短短1周内,这则消息引起了数万名网友的关注。

网友们在镇江发起了 “满城尽飘黄丝带――拯救爱心天使陈静”大型公益活动,发出倡议:

希望各位充满爱心的司机朋友、所有善良友爱的朋友们,每位出租车司机捐出一次起步价款7元钱,私家车主们捐出5元至10元,就可以在后视镜挂上一条象征希望和生命的黄丝带,把你的爱心传到每个角落。

陈静曾经用行动写下爱的真谛,今天我们就用黄丝带告诉她――真爱无价!

一根黄丝带就是一颗爱心。一根根飘舞的黄丝带必将拨动古城内外爱的心弦。

冬天到了, 春天还会远吗?

请让我们一起行动, 以爱的名义――

让金黄的丝带飘起多彩的舞姿,

让涌动的爱心温暖寒冷的冬日,

让和谐的春风吹遍镇江的上空。

一时间,挂上黄丝带在镇江成为一种“时尚”,3000多辆车挂上了黄丝带。

网友们还在双休日自发组织起来,徒步穿行在江苏大学的4个校区之间,为陈静募捐。2007年1月13日,当50多名爱心志愿者徒步募捐时,爱心队伍扩展到了300多人,当天即募捐3万多元。 捐款的数量日渐增多,但与陈静的治疗费用还有距离,2007年1月28日,镇江市8大网站再次联合发起了 “飘舞的黄丝带――拯救爱心天使陈静”大型募捐义演活动,当天现场就收到上万元的捐款,网友们动情地说:“陈静曾经是别人生命的‘充电器’,如今她有难,我们就是她生命的‘充电器’!”网友们热情高涨使陈静万分感动。她承诺说,她的生命之花永远为爱心而怒放,为爱人而盛开!

上一篇:媒体救命,一道脆弱的生死关 下一篇:应充分评估水上步行街对环境的破坏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