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传统艺术的奇葩

时间:2022-10-07 01:19:03

达斡尔族传统艺术的奇葩

在北方少数民族中,达斡尔族传统生产方式很早就从狩猎转为以农业为主了。在漫长的岁月里,勇敢聪慧的达斡尔人不但形成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传统文化艺术。

“哈尼卡”(达斡尔语音译)是达斡尔族儿童游戏用的一种传统纸偶玩具。

在纸张传入达斡尔族地区之前,达斡尔族已有剪花、剪桦树皮及皮偶艺术形式存在,其中皮偶艺术在达斡尔族中出现的较早,它是伴随着萨满教文化而兴起的造型艺术形式,当时被称为“皮偶神”。皮偶神的制作为达斡尔族纸偶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清代以后,由于纸张材料及中原民间文化的传入,达斡尔族纸偶艺术有了发展进步。

在达斡尔语中,“眼仁”一词与纸偶一词语音相同,均称为“哈尼卡”。据达斡尔族传说,在每个人的眼仁中都有一个小人形,没有“它”人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因为纸偶也是一种小人形,两词语义相近,所以借用了“眼仁”这个词来称谓这种纸偶。

制作传统的普通“哈尼卡”时,是用白纸或各种彩纸对折剪好头形连带颈部,用长方形或方形纸叠成双层圆锥状三角形,底部剪平,顶部留有一小孔,然后把剪好的头颈形的下部插入圆锥体的顶端即成。亦可在纸偶身上粘贴用彩纸剪成的各种图案进行装扮。

苏梅,1967年10月生,达斡尔族,1998年毕业于黑龙江教育学院美术系。现任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文化馆美工、副研究馆员,内蒙古美协、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剪纸艺术委员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剪纸艺术委员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多年致力于达斡尔族传统纸艺术和民族服饰的研究、设计、创作,作品多次在市、区、全国获奖、演展(收藏),为继承、发展、宏扬达斡尔族传统文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获得了专业领域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成长为在旗、市、区内外享有广泛声誉的达斡尔族艺术家。

精制一些的“哈尼卡”是用布或绸裹棉花做头,用各种彩纸做成坎肩、花边、帽子、扣子、耳环、珠翠、腰刀、弓箭等,整个形象逼真美观,栩栩如实。

“哈尼卡”一般高约10至15厘米,小巧可爱,便于收藏。

除上述普通哈尼卡外,还有用软布、桦树皮、兽皮、鸡蛋壳等材料做成的大“哈尼卡”。其做法是:把洗好的鸡蛋壳两头各扎一小孔,根据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描绘出五官,用黑丝线做成头发,用彩纸或布加工成帽子、头饰,再以棉花、绸布做服饰。

“哈尼卡”制作好后,通常还要用彩纸给“哈尼卡”做被褥,用纸盒、玻璃片等物做家具,用木块、桦树皮做成小房子、院墙等,与“哈尼卡”组成富有生活情趣的配套玩具。

女孩子们在制作“哈尼卡”纸偶的过程中,锻炼了手工造型能力和想象创新能力,极益于智力启蒙。

儿童们在游戏过程中,依据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理解,模仿生活中各种事项用“哈尼卡”进行复演。通过采集、串门、结亲,饲养、采购、过节等民俗游戏活动,了解、熟悉了民族政治、经济生活,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理解和憧憬,提高了观察、理解、分析能力,并得到了思想教益和艺术熏陶。通过“哈尼卡”游戏,可以达到育人教子的目的。

“哈尼卡”纸偶,作为一种民族民间审美造型艺术,历史久远,与达斡尔民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达斡尔人生活历史的一个缩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民间艺术工作者的继承和创新,达斡尔族现代纸偶艺术正在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与民族个性风格的新艺术品种。

上一篇:塬上风 陇东情 下一篇:台湾艺术新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