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作业环境布设论究

时间:2022-10-07 12:56:12

露天矿作业环境布设论究

摘要:露天矿作业环境布设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采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科学地布设露天矿作业环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加强生产区布设、车间布设、作业空间布设、物料堆放的整顿与清理、安全警示装置布设。

关键词:露天矿;作业环境;布设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一些露天矿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作业环境布设不合理,人机不协调。露天矿作业环境布设的有序、整洁情况直接影响着作业人员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良好的作业环境应当能够方便作业人员观察、操作,降低作业人员在生产作业时的疲劳与不适,能够提高露天采矿作业的工作效率。

1露天矿作业环境布设的原则

作业空间是指人进行作业活动所需的空间和工具、设备、机器所需空间的总和。在任何劳动情况下,人都需要有一个操作方便、舒适、安全、足够的空间。工作方式、持续时间、操作姿势、工作用具、工作过程、防护方式等决定了作业空间的形状与大小。在具体布设时,需要按照相关要求规划、定位作业空间、生产设备、控制器、显示器、人的流程、物质流程以及各种管线等,实现空间定位协调、高效、美观、安全、舒适。各种元件都有着相应的布置位置,作业的性质、人体生物力学特性、人的感受性决定了布置位置。总之,露天矿作业环境布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使用顺序原则。需要按照元件使用的顺序布置元件的排列,以便于采矿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其次,功能原则。根据工具、控制器、显示器、设备等元件的功能进行合理的安排、布置。第三,使用频率原则。根据材料、工具、控制器、显示器等的使用频率进行布设。使用频率较高的元件需要布置在作业人员容易触及、容易看见的位置。第四,重要性原则。根据各个元件在实现系统作业目标中的作用,进行布置。作业越大的元件,重要性也就越大,在布设时需要优先考虑。第五,人机工程学原则。科学地布置露天采矿作业场所应当遵循人机工程学原理,整体考虑人机系统,确保作业场所的布设能够促进提高采矿作业的效率。

2露天矿作业环境布设

2.1生产区布设

布置生产区必须首先考虑整个采矿作业的工艺流程,布设应当符合物料流程与生成程序,需要做到半成品、原料等的运输安全、转运路线短。在满足卫生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争取做到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在露天采矿中会产生的噪声、粉尘、烟雾、有害气体等车间,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影响其他车间的作业。仓库应当有防爆、防火等安全保障措施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有毒材料与可燃材料必须采用防火墙或防护墙进行隔离,隔间存放。确保作业场所的交通路线保持畅通,以便应急需要。根据相关的防爆、防火、安全和卫生等要求敷设管线,在敷设时尽量采取直线敷设。沿着有专用管道通行线或管网较稀疏的地带敷设专用管线。

2.2车间布设

首先需要根据露天采矿生产流程的要求和特点布置车间,整体划分车间的各个区域。合理布局各个控制装置,在最方便作业的却与布置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控制装置。根据操作流程,合理布置各个控制装置,尽量将各个装置安排得近一些,以确保作业线路的流畅性。依据生产设备的特点,将相互联系、功能相近的设备布置在一起,科学布置机器设备,以利于管理、监视、操作。在完成功能分区后,需要定位作业空间。根据不同的作业特点,确定各个作业空间的地点或大致范围。在定位作业空间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作业者的行动空间,确保每个生产岗位都能够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协同作业空间,在露体采矿作业中,许多作业是由多人协调完成的,各个作业者在完成各自的任务的同时还需要相互协作,交流信息,这些活动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能够实现;预留空间,露天采矿是一个动态的生产过程,其空间范围也应当是动态的,因此在布设空间时需要预留一定的作业空间。

2.3作业空间布设

露天矿的具体作业空间布置设计包括以下内容:桌椅、工作台、作业空间的设计。科学的作业空间布置设计,需要根据人的操作要求,对工具、设备、机器等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恰当地安排设备的零件、显示器、控制器的位置,以便于作业者舒适、安全的操作。是否能够合理地设计作业岗位直接影响着作业人员的舒适程度和操作效率。通常,可以按照下列原则进行总体布置。首先,将最重要的与使用频率较高的设备显示装置和操纵控制器布置在作业人员最容易接触和最显眼的地方,方便作业人员操作、观察。其次,根据操作流程进行布置,确保整个作业有条不紊的进行,不倒流、不空运。第三,作业空间布设需要充分考虑人的运动和生理特性,正确做到作业人员的脚或手臂的活动路线最舒适、最短,便于作业人员准确地操作,确保作业人员工作时不易疲劳,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第四,确保安全、通畅的人流或货流的交通组织。

2.4物料堆放的整顿与清理

因为露天采矿作业是动态的生产过程,在作业中会不断地产生半成品、成品以及大量的边角料、废料。如果随意堆放这些物料,就将破坏生产场所的秩序和整洁性,极易导致发生事故。所以,应当及时地整顿与清理作业场所,确保作业场所的有序、整洁,以实现安全、高校、文明生产。在具体的清理过程中,先区分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物品和不需要的物品,例如半成品、成品、辅助材料、工具、机器设备等均是需要的物品,边角料、垃圾等均是不需要的物品,需要及时清除不需要的物品。在车间之外的地方确定垃圾的存放点,并及时地遮盖、封闭、清运。选择恰当的边角料存放点,并且设置相应的容器分别存放不同的边角料,以便于回收利用。与此同时,还必须采用恰当的方式将需要的物品放置在合理的位置。根据使用频率、物品性质、作业方法等,确定物品的存放位置。使用频率较高的物品(经常使用的物品、工具等)可以防止作业空间附近;不经常使用的物品应当放在物品架上;很少使用的物品应当放入柜内,并由专人负责保管;本着方便、安全的原则选择成品与材料的放置地点。

2.5安全警示装置布设

安全警示装置是防御性、被动的安全警告装置,仅仅凭借安全标志难以有效地控制、消除危险。但是,安全警示装置能够引起作业人员注意不安全因素,提高作业人员的行为自主能力,避开危险。因此,安全警示装置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露天矿作业环境布设需要重视安全警示装置的布设。在具体的布设中,需要充分分析露天采矿作业的特点、危险因素等情况,合理布设安全警示装置。通常,安全警示装置主要包括视觉型安全标志和听觉型安全标志。其中,视觉型安全标志主要包括安全标志牌、安全标志照明、安全信号灯以及各类显示装置。安全标志的载体是安全标志牌,安全标志牌能够提醒作业人员注意作业场所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牌可以直接画在机具上,也可以采用塑料板、金属板等坚固耐用的材料单独树立。必须注意的是安全标志牌上标识应当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安全标志照明比安全标志牌更醒目,提示、引导作用更好。安全信号灯一般采用闪烁型和恒定型两种灯光,是一种有色信号灯。此外,从安全意义上来说,流量计、液压机、压力表、温度计等也属于安全警示装置,能够提醒作业人员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合理作业。常用的听觉安全警示装置包括语言报警系统、电铃、汽笛、变调信号等,布设听觉信号应当尽量采用独立的通讯系统,避免由于停电或事故而影响使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布设露天矿作业环境,能够确保生产的安全性,提高采矿效率。为了提高露天矿布设的合理性,就应当遵循使用顺序原则、功能原则、使用频率原则、重要性原则以及人机工程学原则等,科学布置设计生产区、车间、作业空间、物料堆放的整顿与清理、安全警示装置等,多管齐下,提高露天矿作业环境的有序性、舒适性,为作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确保按计划完成采矿作业生产任务。

参考文献:

[1]黄桂芝,董平.预防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的对策研究[J].煤炭工程,2002,(10).

[2]袁玉强.谈露天矿作业环境改善及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1(15).

[3]宋子岭.现代露天矿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7.

[4]赵建军,马进岩.安太堡露天矿生产现场常遇问题及应对措施[J].露天采矿技术,2011(02).

上一篇:浅析船闸通过能力存在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浅析用电检查工作中的问题探讨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