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夏 第5期

时间:2022-10-07 12:54:42

儿时懵懂无知,不解寒暑,分不清四季的颜色。年岁渐长,才对外界事物慢慢有所感知。对喜怒哀乐有所动容,对寒冷酷暑有所知觉,也才对生、老、病、死有了思索。寒暑衣物的增减,饮食的适宜与忌避,作息顺应时节变换等等,所谓养生。其实就是人类对健康的欲求。

中国的生活哲学博大精深,对人,对自然。对社会伦理,对人际关系等种种均有讨论。儒家是为中国之第一大家,讨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诸多,在儒家的存在序列之中,自然既为人的生命提供了养分,更为人提供了生活方式的灵感。人类虽然历经水旱风暴等自然灾害,饱尝生活艰辛,儒家却依然认为自然仍是人类适宜生存的良好环境,认为人享有“天时地利”和“风水”这一切于健康有益的条件,因而感到幸运,从而敬畏自然。并以自然为家园,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终极意义,也发展出一种重视规范、均衡与和谐的生活形态。

道家位居中国哲学之另一大家,全盘思想更是依托在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中。人存在于自然中,与一棵草、一只山羊没有区别。人就是这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而已。道家的隐者,离弃世俗,隐居山林,与自然为伍,修身养性,以无为于世界作为对这世界最好的整治,也就是常说的“无为之治”。

近年来所谓“乐活”,也无非与此相似,中国的传统哲学其实就是对生活的思考与反省,有许多的经验与智慧的凝结。传统的国学有着值得我们一再观顾和求索的地方,无论以学术的态度或是带着生活的疑问。中国医学以这些思考为体系,发展出对人身体的详尽研究,在千百年中从中国人的生活习惯里探索出一套医学理论。中医有“治未病”的说法,其实便是现代通行的“养生”。相信人体是与自然息息相关,因应外界变化而不断需要调整状态来应对,在身体缺漏尚未成病时。进行调理,使身体重新获得平衡,这就是养生了。

而这不也正像一个学习的过程,从懵懂的不知不觉,渐渐学会感知外界变化,又到探索这些变化与身体内在的牵连,然后开始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慢慢知道敬畏自然界,以谦卑的心态将自然作为家园,关爱、保护,也享受它。

所以“解夏”不只是教你消暑而已。

立夏5月5~7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立夏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为立夏也”。

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之始。习惯上,人们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之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起来,蚯蚓也开始在泥土中活动,乡间田埂的野菜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应顺之。

Tips:

中医有“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的说法。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人的心神易受扰动而不宁,心不宁则心跳加速,心跳快会增加心脏负担,所以夏天是心脏最累的季节,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因此在立夏之季,宜开怀,安闲自乐,忌暴喜伤心。

可在清晨食少许葱头,晚饭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

涉满5月20~22日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小满节气正值五月下旬,气温明显增高,这一节气里要特别注意“未病先防”。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同时中医也认为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气与邪气两个方面的因素。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而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原因和根据。所谓“治未病之病”,其实指从日常的生活调养中获得身体的平衡状态。

Tips:

小满,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

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物候学的国家,《诗经》记载:“四月秀罗、五月鸣蜩、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西汉初期即有物候专著《夏小正》,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载了物候、气象、天象及重要的政事、农事活动,如农耕、养蚕、养马等。此后,《吕氏春秋》、《礼记》中都记载了有关物候的内容,并逐渐发展成一年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气。

芒种6月5~7日螳螂生,候鹏始鸣,反舌无声

芒种节气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一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就越来越低。

芒种节气,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天气异常湿热,各种衣物器具极易发霉,所以,长江中下游地区把天气叫做“黄梅天”。端午节多在芒种目的前后,民间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说法,亦即、端午节没过,御寒的衣服不要脱去,以免受寒。

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

Tips:

在民间,有端午节“草药浴”的习俗,屈原的“浴兰汤兮沐芳华”曾在民间十分盛行。端午传绩的“草药浴”大致是用香草、鲜艾草、菖蒲、银花藤、野、麻柳树叶、九节枫、荨麻、柳树枝、野薄荷、桑叶等煎水沐浴。

其实我国自周朝便有用香汤浴洁身的记载,宋朝年问,香汤浴传入民间,便出现了专供人们洗芳香浴的“香水行”,后来逐渐形成“草药浴”习俗。人们择日选用不同的药浴洁身、防病,夏季常用五枝汤洗浴,是为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至清朝,药浴不仅作为健身益寿的方法,而且广泛用于治疗和康复疾病。

夏至6月21~22日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6月21日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自昼最长的一天。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夏至日也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

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

变化,晚睡早起,不要抱怨白昼太长,不要恼怒或激动,而要使自己的情绪像自然界的植物一样充沛旺盛。

Tips:

“夏”与“长夏”。

众所周知,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然而中医学却将一年分为五季。原来,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以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基础,按照阴阳学说的理论,春夏属于阳,以养阳为主,秋冬属于阴,则以养阴为主。按五行学说,春季属于“木”与人体的肝相应,夏季属于“火”与心相应,秋季属于“金”与肺相应,冬季属于“水”与肾相应。但还有个“土”却没有相应的季节。于是古代医学家就将夏季分为“夏”与“长夏”两季,夏属于“火”与,时目应,而长夏属于“土”则与脾相应,这样五行配五季,五季配五脏就完全符合五行学说理论了。

所以,阴历的四月和五月定为“夏”,而阴历的六月为“长夏”。夏和长夏在季节的特点上是不相同的,“夏”的特点是以“炎热”为主,而“长夏”的特点则是以“湿热”为主。因为阴历六月除了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情况,其气候的表现特点是以潮湿闷热为主。因此长夏时要特别注意“暑湿”。

小暑7月6~8日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七月七日小暑天,天气已经很热,但还不到最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萤火虫开始活跃,芦苇下、草丛中,只要有绿草、露水的地方,夜晚便可见到那忽明忽暗的点点白光。

到了小暑,已是初伏前后,到处绿树浓阴,很多地区平均气温已近30度,热浪袭人,暴雨时常光顾。有农谚:“大暑小暑,灌死老鼠”之说,更有“小暑南风,大暑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的经验总结。小暑若是吹南风,则大暑时必定无雨,就是说小暑最忌吹南风;小暑日如果打雷,必定有大水决圩堤。小暑节气,也是台风来临之际,《台湾府志》记载“风大而烈者为飓,又甚者为台……台则常连日夜,或数日而止。……五、六、七、八月发者为台。”

Tips:

时当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特别注意顾护心阳,平心静气,以符合“春夏养阳”之原则。

夏季运动时应适当地减少运动量,特别是在炎热的中午不要运动,以免中暑。锻炼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晚气温凉爽时进行,地点应选择在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公园内。运动时戴遮阳帽,穿浅色、宽敞和透气性良好的运动服,每锻炼1小时,应休息5~10分钟,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

夏季运动后注意:

1、运动后不要立即喝冷饮。因为运动时体内血液运行于四胺和体表,而运行于消化系统的血液较少,冷饮会对胃肠产生刺激,使胃肠的血管收缩而造成胃痛或胃肠道不适。

2、运动后不宜饮水过多。因运动会消耗人体的很多能量,饮水过多会加重胃肠道及心脏负担,特别是心脏功能不好的人尤其要注意。

3、运动后不宜立即洗冷水澡。因运动时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表面的毛孔张开,如果皮肤突然受到冷水刺激,会造成体表毛细血管的骤然收缩,毛孔关闭,体内热量无法发散,从而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而出现热伤风的症状。腐草为萤,土润。

大暑7月22~24日溽暑,大雨时行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是喜温作物生长最快速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有些地区古有茶余饭后斗蟋蟀为乐的风俗。同时大暑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

Tips:

这一节气里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阳虚症,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处暑8月22~24日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思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的说法,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著有《清嘉录》的顾铁卿在形容处暑时讲,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

上一篇:烟在烧 第5期 下一篇:石之美者五千年幽雅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