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7 12:43:37

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股骨干骨折患者230例,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随访观察其治疗情况。结果:患者随访6~1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4.7(3.5~6.5)个月,患肢关节功能优良,仅2例出现轻微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髓内钉;骨折固定术

[中图分类号]R68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b)-129-02

带锁髓内钉具有良好的抗旋转、抗压缩作用,固定稳定性好,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在治疗股骨干骨折方面应用广泛,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月使用带锁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患者230例,治疗效果均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30例,其中,男172例,女58例,年龄18~71岁。平均(37.2+7.5)岁;其中,开放性骨折71例,闭合性骨折159例;车祸伤164例,坠落伤41例,压砸伤25例;股骨中上段骨折84例,中段骨折146例。患者均无膝关节损伤。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患者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以骨折处为中心,选股前外侧直切口7~12cm,暴露骨折端,尽量少剥离两骨折端软组织,检查骨折情况。先用梅花针从近端髓腔穿入,从转子窝处打出,髋屈曲内收将针打至皮下,针尾皮肤切口引出梅花针后拔出。选择合适型号扩髓器扩髓,由大转子上皮肤切口穿入髓内钉,由转子窝开口处进入股骨髓腔至骨折端,安装定位器,复位骨折,将钉穿入远骨折段。如骨折线较长或呈粉碎性,可用粗丝线或细钢丝捆扎固定。安装瞄准器,安放远端锁钉,C形臂确认锁钉是否锁定。如锁定困难可自骨皮质用探针探到锁孔后徒手锁钉。向近端击打定位器带动锁钉使断端加压,然后安放近端锁钉缝合伤口,绷带加压包扎,引流管接负压引流器。

1.2.2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稳定型骨折患者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后即开始指导其进行膝关节、髋关节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术后3 d可拄双拐下床不负重活动,1周后部分负重,之后负重逐渐增加,4周后完全负重行走。不稳定型骨折1周后拄双拐下床不负重活动,2周后部分负重,6~8周后完全负重活动。

2结果

患者随访6~12个月,根据临床和X线片判断骨折愈合程度,患者均无疼痛,骨折端无压痛,x线片显示骨折端桥接、骨痂形成为骨折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7(3.5~6.5)个月。未出现感染、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患肢关节功能优良。仅2例出现轻微膝关节功能障碍。

3讨论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方式为中央型内夹板式固定,其对骨折的固定为应力分享式固定,有利于骨痂的塑形。而且中心固定可减小力臂,降低内、外翻成角及内固定失效的发生率。髓内钉的抗扭转强度较低,有一定的弹性,变形后能够恢复,仅造成少量骨内的滑动。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时,强调的是闭合穿钉、骨折力线及对骨折处软组织和外骨膜的保护,因此不强求骨折块的解剖复位而进行切开。牵引下保持骨折处不发生短缩、过牵、成角及旋转移位,维持正常的颈干角进行固定即能保证良好的愈合,对股骨干内侧或小转子附近有骨缺损或发生较大移位时,不需要进行切开复位及植骨。髓内钉固定为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提供了基础。其对骨折块骨膜和骨折端软组织血运干扰小,避免了不必要的植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感染率低,对患者全身影响小。本组患者愈合时间平均为4.7(3.5~6.5)个月,术出现感染、髓内钉断裂等并发症,也表明带锁髓内钉是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较理想方法。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时常见并发症为骨折不愈合和膝关节功能障碍。其中造成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有:①术中损伤大、骨膜剥离广泛,特别是惜有蝶形骨块的骨折,为争取骨折端的解剖复位,对软组织进行广泛剥离,影响了骨折愈合。②带锁髓内钉选择不当,白:径小,造成术后不稳。③术中操作不当致使骨块分离或产生新的骨折。④术后不定期随访,骨折愈合前完全负重,活动大或再次外伤造成髓内钉弯曲或断裂。⑤急症手术及24 h内手术的患者,不愈合率高于伤后7~10 d手术的患者,可能与急症手术后骨折血肿未机化,术中血肿清除彻底,术后负压引流,导致骨折端不能形成新的血肿有关。我们认为,术中应止血彻底,除开放骨折外,应在伤后7 d手术为宜。

本组患者230例,仅有2例出现轻微膝关节功能障碍。笔者认为术中安装远端锁定瞄准器带来的损伤是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锁定困难者我们采用徒手瞄准锁定,可避免远端锁定瞄准器导致的损伤,以有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

上一篇:重视VI应用提升医院形象 下一篇:腺性膀胱炎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