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华大班陈永栽的两大战役

时间:2022-10-07 12:22:52

啤酒战――与生力啤决一雌雄

陈永栽11岁时就在菲律宾的一家烟厂当杂役,当时烟厂的工作主要是体力劳动,个子不大的陈永栽吃尽苦头。1965年,31岁的陈永栽与一群当年在烟厂工作过的朋友开始从事卷烟制造业。陈永栽给他的烟厂取名为“福川”,也就是英文FORTUNE(幸运)的音和意。他从选烟开始,烤烟、切丝、配科、卷烟、包装,每一环节他都事必躬亲。“福川”的产品推出后,受到大众阶层的欢迎,很快就打开销路,占领市场。在陈永栽精心经营下,福川烟厂不断更新设备,以大规模、高效率在同行中位居前列。

1977年,陈永栽看到菲律宾啤酒销量上升,又投巨资,创设亚洲啤酒厂(ASIA BREWERY)。当时,西班牙裔的“生力啤酒” 已经畅销菲律宾90多年,地位稳如泰山。但陈永栽勇敢地向生力啤酒挑战。他先建厂,引进世界最先进的啤酒生产线,确定生产德国啤酒配方的正装“豪申”牌啤酒,又重金聘请啤酒专家控制生产工艺。1981年, 菲律宾第二大啤酒厂――亚洲啤酒厂建成。“豪申”推出,一鸣惊人。

自创设开始,亚洲啤酒厂即受到控制菲律宾啤酒市场将近一个世纪的生力啤酒厂的压制,无时无刻不是在和生力打啤酒战。为打赢这场硬仗,陈永栽首先收集世界各地的名牌啤酒,聘请专家研究,全面了解生力的管理方式,销售渠道,商品价格,原料、加工方法与包装宣传。他看到生力啤酒最著名的是淡啤,于是专门分析其畅销的原因并推出类似产品,味道和包装一样,但价格却便宜得很,大受消费者欢迎。

与生力啤酒的战役是一场持久战。发现利益受损的情况下,生力啤酒以雷霆压顶之势,意图摧毁亚啤的存在。陈永栽鼓足干劲,绝不轻言放弃。1998年亚啤发现生力啤酒囤积该公司啤酒盛器,进行不公平竞争的商业阴谋,于是将生力啤告上法庭。而生力啤表示要反控亚啤,并索取积压的仓储费用。双方摩拳擦掌,战火激烈,后来,在警方陪同下,亚啤高级职员与法庭行政官一起突击生力啤酒位于马尼拉郊区的货仓,寻获200万个啤酒牌啤酒瓶以及13万个嘉士伯啤酒塑料箱,都是亚洲啤酒的盛器。原印有亚啤标志的红色箱子,许多已经被漆为绿色,并加印生力啤酒标志。亚啤总裁白加齐立即召开记者招待会,指生力啤此举是要企图摧毁亚啤既有的市场地位。他说,生力啤在未取得亚啤授意的情况下,从流通市场将亚啤酒瓶和啤酒箱取走,是一项有系统的全国性阴谋, 目的是要破坏亚啤的生产和销售系统。亚啤向法庭提出诉讼,索取赔偿。为了发掘更多生力啤酒囤积亚啤空瓶空箱的事例,亚啤正式在菲律宾各大报登广告悬赏,告发者可获得酬劳。

早在此事件之前,1988年亚啤推出啤酒牌啤酒,旨在与生力啤在国内外市场上争雄。两者从包装到酒的味道都相似,不仅消费者难以分辨,就连生力啤酒的职员与商都分不清楚。由于销售量受到极大影响,1989年生力啤向地区法庭提控亚啤“仿造其酒瓶款式”与“不公平竞争”,几经周折,一诉法庭在1990年判决生力啤酒败诉,二诉上诉院指出亚啤误导消费者,甚至连其宣传促销广告都和生力啤酒没两样,显然触犯公平竞争的法律。上诉院要亚啤赔偿生力啤酒双倍的损失。不过,亚啤并不认输,除了要求上诉院重新考虑这项判决“不要剥夺消费者饮用高质量而价廉的啤酒的权利”(亚啤啤酒促销的口号)外,更向最高法院上诉。亚啤律师指责上诉院“非法批准”生力“啤酒”与“淡性”的专用权,以上两项特色并非只属生力啤酒所有,况且上诉院也没列出两种产品在包装上的异同。最高法院接受亚啤上诉,下令生力啤在10天内就控告亚啤非法竞争提出充足的证据。生力啤23页的控诉书强调亚啤的淡性啤酒蓄意鱼目混珠,但亚啤据理力争,使得最高法院一时也难以下决定,判定谁是谁非。

生力啤酒与亚啤不但在市场上互相竞争,在人事上也明争暗斗。亚啤曾经重金挖角,生力啤酒总裁贾西亚被挖至亚啤担任亚啤总裁兼任首席行政员,他带同数名生力啤酒的生力入亚啤。正是他们一进亚啤就炮制该项类似生力啤的淡性啤酒。此举虽然使亚啤销售量大增,但也使亚啤与生力的关系更加紧张,激化双方的矛盾。

亚啤与生力的啤酒战官司未了,又因争夺该国杜松子酒的市场加深敌意。生力啤酒与亚啤战纠缠经年,两败俱伤,但最受伤害的却是因啤酒战而裁撤的两家公司员工。虽然生力啤酒暂时获得胜利,但该公司为了保持其饮料霸主的地位,大力削减成本,包括裁员,根据该公司对外宣布,停职的职员共为2300人,花掉5亿披索的遣散费。至于双方消耗在广告上的费用更是高达5亿披索,可谓劳民伤财。

在亚啤庆祝10周年的庆典上,陈永栽在致辞中表示亚啤不会屈服,将与生力啤酒周旋到底。

陈的倔强使得亚啤不但站稳啤酒市场,在法庭上胜诉,而且销售连年增加。

改造菲航时不我与

自1993年陈永栽入主亏损高达20.4亿披索的菲律宾航空公司之后,便以“六年内将使菲律宾航空公司扭亏为盈,让股东们收回约50亿披索的投资,自己给菲航注入50亿披索的资金”的冒险承诺和涉险斗志,开始实施雄心勃勃的重振菲航昔日雄风的计划。然而,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正在执行扩张计划的菲航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打击,其中包括亚洲航空市场急剧萎缩、外国航空公司的激烈竞争、内部劳资纠纷,并引发一度停业以及高达20多亿美元的菲航债务困境等。为摆脱困境,菲航从1999年开始逐步实施了包括减少飞机数量和航线、裁减员工和加强管理,以及出售维修与工程单位,用换来的资金支付部分债务等在内的振兴计划。

菲航复航后,董事长陈永栽做出重大牺牲,同意把他30%的股权约6亿股菲航股票转移给菲航雇员并让出董事会3个席位给工会代表,以换取工会放弃10年的集体论价协议。陈永栽的气魄创下菲律宾劳工史上的先例,解决了菲航劳资双方的僵局,为菲航复兴提供契机。陈永栽代表菲航先后与香港国泰航空公司、美国西北航空公司进行融资谈判,菲政府也曾打算从日本援菲的30亿美元宫泽基金拨出1.5亿美元支撑菲航的运作,但这些计划都胎死腹中。

菲航求借无门,陈永栽每天要出2500万披索。当时的菲律宾总统埃斯特拉达说:“陈永栽为了我们人民的利益与福利,他牺牲了,每天要承受2500万的损失,有哪位生意人肯这样做?因此陈永栽是一位英雄。”

菲航的复兴计划受到债权人的反对,显示债权人对菲航的管理班子缺乏信心。为了增加债权人对菲航复兴的信心,陈永栽辞去行政职务,改由投资银行家维拉塔出任菲航行政总栽,陈仍保留董事长职位,同时请得先前参与八股菲航谈判的国泰航空公司5位行政主管主理菲航今后的日常运作。在各方关注菲航是否能筹得新资时,陈永栽于1999年6月3日在日本东京中国饭店宣布,他与外国投资者已经成功筹得2亿美元新资金,使得亚洲历史最悠久的菲航避过被清盘的命运,得以继续飞行。

陈永栽将他入主菲航比喻为一场赌博。他说他赌得太多,所以一定要胜。(黄栋星)

上一篇:白云之境 恋恋泰北山居岁月 下一篇:低价航空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