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读课文如何教

时间:2022-10-07 11:05:15

我听了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学。整堂课,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课文的学习,从课题到字词,到内容的了解,到情景对话,到分段,到课堂拓展,孩子们始终围绕教师的指挥棒转,可谓比精读课文更“精读”。

当我们的老师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巧妙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声嘶力竭地进行课文讲解时,我却在思考:略读课文到底该怎么教?

我想,至少可从如下方面进行尝试:

其一,把时间还给孩子。这节课,孩子们真正接触文本的时间仅为5分钟:初读课文,快速默读其中的重点段落,其余时间均在师生一问一答的讲解中度过。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试问,这样的时间分配,我们的孩子怎么可能完成对文本的自我感悟、理解、运用、表达?这篇课文,只要让孩子们充分去读,就能够把握好文本内容,体悟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甚至明了课文所蕴含的价值。在需要读,需要积累的时候,教师应当给予孩子们足够的时间。

其二,把文本还给孩子。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孩子对每个文本的解读也是极其个性化的,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解读文本,更不能局限他们解读文本后的个性化理解。《鹿和狼的故事》一文,教师进行了太多细致的讲解,从开头到结尾,教师以自己的眼替代了学生的观,以自己的嘴替代了学生的说,以自己的思维替代了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替代,不仅不能帮助学生学好课文,反而会产生负面效应,那就是——阅读最终所追求的不过是一个个的“答案”。这样的导向作用和心理暗示,将会让孩子无视文本的语言美、情感美、内容美,逐渐变得麻木而机械,沦为思想的矮子。这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的捆绑,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大忌。

其三,把语用还给孩子。语用是什么?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若说教师的教是因为需要教,那么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如何让孩子体会到语用的魅力,是值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这篇课文的布局有什么特点?是怎样遣词造句的?……”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个中心不能丢,那就是语用的学习最终是为了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

其四,把课堂还给孩子。教是因为需要教。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提出了四道思考题,这等于给了学生一条“脉”。语文能力不那么强的孩子,可以循着教师的这条“脉”更快、更好地学习这篇课文;语文素养高的孩子,通过这条“脉”可以更好地激发思维,开阔视野,寻找新的思考路径,增长见识。这条“脉”就成了桥梁,成了纽带,成了“智慧点”。把课堂还给孩子,不是说不需要教师的导和引,而是要导在点上,引在点上。

略读课文教学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师本走向生本,实现教师的由扶到放。因此,我们的老师要实实在在地进行思考、改革、创新,通过略读课文教学尝到课改的甜,实现孩子对语文学习的“自由飞翔”。(作者单位:安化县东坪完小)

上一篇:在练习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下一篇:大道之行行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