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环卫信息统计赢在精细化

时间:2022-10-07 10:11:32

市容环卫信息统计赢在精细化

清洁、优美的市容环境不但是一个城市亮丽的名片,更是决定其宜居属性的重要因素。在这份“扮靓”城市的事业中,量化反映市容环境卫生状况的信息统计虽只是微小一环,却在“精细管理、美化市容”的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年来,北京市市容环卫信息统计工作始终以不断提高市容环卫信息统计数据质量,增强数据适用性(即服务水平)为核心,不断深化信息统计精细管理。

规范报表,实现统计调查制度化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市容环卫信息统计主管部门建立了《环境卫生统计报表制度》。同时根据市容环境卫生业务管理需求,每年对统计调查指标及其报表进行梳理,修编,报批,并在精简效能原则基础上,增加适用性强的指标和报表,并报北京市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截止目前已形成由400多个指标组成的完善的指标体系和由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及日报、月报、年报等定期报表组成的完整的报表体系,改变了统计数据“无据可查”的局面,基本上可以满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需求,以往由于业务管理需要经常发起的临时统计调查项目不再发生。

理顺体制,实现统计管理属地化

以往的市容环卫信息统计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即由市级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市容环卫专业作业队伍直报市级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的方式,越过了区县属地管理责任,报表报送及时快捷,但统计范围受限。随着城乡一体化和环卫作业市场化的发展,环卫作业队伍不再单一化,区县的属地管理责任已不可回避。因此,北京市市容环卫信息统计主管部门对统计管理体制重新梳理,改变了以往的统计管理模式,不断促使区(县)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区(县)级市容环卫作业单位和街(乡、镇)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的信息统计报表统一由区(县)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级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市级市容环卫作业单位的统计报表要将涉及的相关区(县)信息一一反馈区(县)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后再报市级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全市市容环卫信息统计工作仍由市级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从而形成了“统一领导,市、区、街(乡、镇)三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实现了统计范围的无缝覆盖。

业务流程全程监控,实现数据质量控制全程化

随着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对统计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统计数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对于2001年,统计报表数量翻了一番,统计指标数量翻了三番,但统计力量的增加却是有限的。在此形势下,只有努力提高内在的统计能力和水平,才能进一步加强统计数据的质量,保持统计工作的生命力和公信力。而统计数据质量取决于数据产生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必须对统计业务流程实施全过程控制,包括数据采集、整理汇总、分析、审核、上报、公布、归档。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求调查对象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做到有据可查。市容环卫信息统计主管部门采取明查或暗查的方式,定期抽查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核实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发现统计报表与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不符的,或建立的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记录在案,纳入区县信息统计数据准确率考核,在源头上杜绝虚假数据的产生,确保数据信息采集的真实性。

在数据整理汇总过程中,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严格按流程制作数据,避免数据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人为错误,同时详细记录统计调查对象数据报送情况,对迟报和数据项残缺的报表记录在案,纳入区县信息统计数据及时率和完整率考核。在报表制作完成后,结合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需要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编制分析报告。由以往为了报表而出数据的状况变为不仅为满足统计报表需要而出数据,更为满足管理需求而出信息,从而增强了数据的适用性,实现了数据资源的增值服务。

在统计资料上报之前,建立统计资料编制人、科长和主管领导三级审核制度,层层把关,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三方签字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统计资料的印刷、上报和归档工作。另外,统计数据公布出口惟一,避免因统计口径不一致等原因引起的数据差异,确保公布数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建立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数据收集、汇总网络化

在规范统计调查报表,落实市容环卫信息统计属地管理责任,实施统计业务流程全过程控制的基础上,北京市市容环卫信息统计主管部门建立了“一级平台、三级监管、多方共享”的环卫信息管理系统。各级统计业务通过这个统一的平成,统计调查对象只需在系统中录入规范的原始记录和日报,系统会自动统计形成统计台账、月报和年报,街(乡、镇)或市容环卫作业单位、区(县)市容环卫信息统计主管部门无需人工进行数据汇总,只需审核确认本级报表即完成了数据报送。平台不仅大大减轻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统计数据报送的及时性,而且避免了基层人员数据统计过程中人为的错误,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统计的质量。同时在平台中,根据用户对统计数据资源的不同需求,区别不同层级、不同内容按权限提供服务,从而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共享,也确保了各方数据的一致性。

建立考评制度,实现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

基层统计工作是整个市容环卫信息统计工作的基石。要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必须规范基层,尤其是街(乡、镇)统计工作的管理。许多基层统计人员无统计资质,而且在承担市容环卫信息统计工作外,还承担着其他任务,最终影响了基层统计数据质量。2010年市容环卫信息统计主管部门借北京市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指标考核之机,将区县市容环卫信息统计工作一并纳入考核,从数据报送质量、统计人员组织落实情况、数据报送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四方面进行考评。数据报送要结合管理情况进行数据分析,报送及时、准确、完整;统计人员要持证上岗、定岗定编、先补后调;统计数据报送体系要完善;统计制度要建立,同时数据制作有规程,统计资料存档规范。各区县市容环卫信息统计考评结果将影响区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以此为抓手,推进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从而达到数据报送“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信息统计管理“有人员、有资质、有制度、有组织体系”的要求。

上一篇:河北局建立亿元以上项目信息沟通机制等三则 下一篇:西城局队“三乘法”开展人口抽样调查摸底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