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语文

时间:2022-10-07 10:01:09

让学生爱上语文

语文是清凉可口的泉水,让人解渴润心;语文是芳香浓郁的咖啡,让人温馨浪漫;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长河落日在其中,清泉石流在其中,金戈铁马在其中,晓风残月在其中。语文就像是一首歌,让人百听不厌;语文就像是一杯酒,让人久久沉醉。喜欢听老师幽幽地讲起余秋雨笔下的冷雨,喜欢听老师慷慨地评说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喜欢老师静静地让我们体悟点点滴滴的梧桐雨声。正因为此,十五年前填报志愿,我毅然地写下“汉语言文学”的字样。可从教十几年,眼中看到的情况让我忧虑,让我焦急。记得那次讲评练习,上课铃响过了,学生们才从一摞书的最底下慢吞吞地拿出语文练习册,对经典文段,也只是草草地掠过一眼,毫不在意。对于深刻醇美的国学,他们竟然能够一笑置之。学生对母语的学习态度竟是如此,这无论如何也不应是可以忽视可以淡漠的现象。他们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他们从“知之者”变为一个“乐之者”呢?回顾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觉得,可以在做法上寻找一些切入口,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精彩课前五分钟

主要是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学生演讲。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演讲,高一上学期主要进行的是美文选读,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文章,清晰地朗读出来共享。因为有了上学期的经验,下学期就变成了讲文章,学生课前把喜爱的文章熟悉透,课上脱稿讲给学生们听。进行了一个学期,学生普遍没了最初的羞涩,在讲台上基本可以流畅地表达。

二、激情导入,事半功倍

我在导语上下足了功夫,导语力求独特新颖。导入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因而我力求使用趣味性和简洁性的导语,“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我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前,先放音乐《枉凝眉》,引入学生们对林黛玉的关注。在讲授《祝福》,我先抛出了“祥林嫂有没有生命的春天”这样的问题。讲授《老人与海》时,我先让学生从海明威的自杀去判断,他本人究竟是不是一个硬汉,从而切入本文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很想了解文章的内容,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用活动拓展视野

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既是语文学习的有力补充和辅助,也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高一上学期,学完“吟诵青春”这一板块,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组织了“诗歌朗诵会”,利用周四两节课,学生自选诗歌,我把每个同学的朗读都录了下来,读后学生投票,老师投票,按票数多少选出优胜者。每一届学生我都最少会组织一次,现在手中的带子已经有了好几本,这是我一笔不小的财富。学习了《最后一片藤叶》《廉颇蔺相如列传》,排演了课本剧,导演、演员全由学生担任,别看平时学生细声细语,表演时真是够投入的,脾气大的老贝尔曼,功大自傲的廉颇,顾全大局的蔺相如,个个表演得惟妙惟肖啊,尤其是将相和那一段,文中只写了“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学生加入了二人饮酒的过程,一饮而尽,彼此相拥。那一刻我深深感到,孩子们是缺少表现的舞台啊!给学生更广阔的舞台,他们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四、孜孜不倦,与时更新

要想让课堂吸引学生的眼球,就要在课堂设计上下足功夫,使教法力求新巧。在讲授李煜《虞美人》时,讲完此文中精妙的比喻后,教唱谱曲后的《虞美人》,学生兴致很高,几遍下来,他们一会儿就可以背诵了,看到这一切我很高兴。讲授苏轼的《江城子》,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此词的深情,让学生用流行的曲调试唱,效果也不错。在讲授诗词时,我又让学生将诗歌改写成现代抒情诗。在课堂设计上,还可以采用学生讲解的方式,把讲台教给学生。采用辩论赛的方式,鼓励他们就同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作文课,还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学生评点。灵活起课堂的设计,会给学生新鲜感,会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益匪浅,并且主动学习,不再将语文置之门外。

五、作业留巧、留好、留精妙

作业,不该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他们心甘情愿的课堂补充,因此巧留作业,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基本上每节课都要留作业,但都不多。让学生学写魔鬼辞典,孩子们真是妙语连珠,比如:下课铃:听取“蛙”声一片,鼠标:猎手的枪,精彩纷呈。读书日让学生写公益广告。青年节写一句话激励自己,教师节给老师写一段话。仿照“超级女声”粉丝的口号,给自己也写一句口号,记得魏文秀写的是“文秀文秀,文采俊秀”;王婷写的是“王婷王婷,亭亭玉立”,真是让我刮目相看啊。让学生写一则笑话,填一首诗词。还把一些试卷中和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有兴趣的题目留为作业,时间一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高了,同时文字运用能力也加强了。另外,办手抄报,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

总之,教学是一条漫长的路,一路风景摇曳,也苦乐参半。所以,探究各种方法,带学生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我会在这条追求的路上,且行且思索。

(作者单位 山东省巨野县第二中学)

上一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物理教学中的初步实践与思... 下一篇: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听说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