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广告座位篇有时“坐”着是危险的

时间:2022-10-07 09:59:47

央视广告座位篇有时“坐”着是危险的

放在十年前,这是一部很棒的广告片子,放在十年后,这只是一个电视台普通的形象广告,不能说很差,但也说不上很好。

记得以前看到过的CCTV“标志篇”形象广告,一束光的标志,在祖国大地上飘动,人人抬头仰望。这是一种“飘”的姿态,清晰、霸气,但也有点高不可攀。

后来,又看到了CCTV的“舞台篇”,一个乡村女孩,迈着舞步从农村跳到了都市,跟一帮衣冠楚楚的男人一起跳舞,这是一种“跳”的姿态。它象征意味很浓,意味着众多的中国乡村品牌鲤鱼跳龙门,通过CCTV成长起来,也意味着CCTV不再是农民的电视,渴望着走向城市、走向世界。

再后来,看见了CCTV的“倾听篇”,世界各地的人们在奔跑着汇聚,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这是一种“跑”的姿态,广告拍得优美而亲切,尽管有一点自得和炫耀,但跟随着中国各方面在世界上的引人瞩目,这点自得与炫耀还算是比较收敛的,让喜欢听外国人夸奖的中国人,也体会到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现在,CCTV再次推出了新形象广告“座位篇”。这回,它又换了一种姿态,不是“飘”、“跳”、“跑”,它――“坐”了下来。

一个场景,一把椅子,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椅子,只为了阐明一点,2010年,全球看CCTV,世界看中国。创意挺单纯,执行也够漂亮,语言也开始世界化。但是,有时候,“坐”着反而是危险的。

“坐”着危险,是因为“坐”着有时候比走着更容易“撞车”!

座位,对电视而言是个贴切的创意,但并非独特的创意。不说以前无论是平面广告还是电视广告都早有用“椅子”放中间的画面来做创意的,就说比较近的――同为电视台,上海的SMG早就已经做过“聚众目,成万物”的电视形象广告,同样是用座位,用椅子,同样是让人的目光聚焦的创意概念。创意经常撞车没错,因为广告那么多,全部看过是不可能的。但是,毕竟都是电视台,这撞车就难免撞得有些不该。莫非CCTV从来不关注别人在做什么?莫非广告做创意时,连CCTV竞争对手的广告也懒得一看?

更值得一说的是,CCTV奥运频道早就播过一条北京奥组委的宣传片,同样是“座位篇”,也是一个个的座位,只是有的画面多了一些坐着的人,虽然创意概念有所不同,但视觉上实在不免雷同。别的电视台没看过不要紧,自己台播出的形象广告而且是跟奥运这个大热门话题有关,这撞车实在撞得有些没有技术含量。

“坐”着危险,是因为“坐”着时人们很自然就想趋易避难!

做创意的都知道,太容易想到的东西,通常很容易撞车。而椅子对电视台形象广告创意而言,实在是个太容易想到的元素,“坐”着想创意时,你就能轻而易举地由电视想到观众,由观众想到座位。相信不少电视台在做形象广告时大多都曾经想到过,不用走出办公室去做观众调查,也不用站起来去找竞争对手的片子。但为什么其他电视台没用?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个太容易想到,不太能具有独特性和原创性。

其实,对广告公司的创意人员而言,伟大的创意实在太难想到。但是,CCTV的形象广告本来就是一个绝对具有挑战让人会想到发疯的工作,更何况,原来CCTV形象广告“舞台篇”的独特,已经为后来者设立了一个痛苦的标杆,它对CCTV在中国品牌舞台上的作用,有了一种深刻的洞察。这种洞察不是坐着就能看见的,而是在无数的日常观察中发酵出来的。

“坐”着危险,是因为“坐”着时人们不太能够与时俱进。

从“标志篇”,到“舞台篇”,我看到了CCTV形象广告的与时俱进,从“舞台篇”到“倾听篇”,我看到了CCTV从国内转向世界的眼光。但是从“倾听篇”到“座位篇”,我看见的是主题的重复,没有看见进一步的提升。概念是一样的,世界听我们、看我们;创意是平凡的,与“倾听篇”相比,从这一种平凡,走到了另一种平凡。

放在十年前,这是一个很棒的片子;放在十年后,这只是一个电视台普通的形象广告,不能说很差,但也说不上很好。可怜的广告创意人,面对的是花样越来越多语言越来越新的时代,面对的是越来越难以满足的观众。伟大,变得异常艰难。

(作者系上海同盟广告董事、副总经理,曾任广州奥美创意总监)

上一篇:网络营销整合时代的实战视角 下一篇:北大医院事件:媒体关系的另类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