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双关谐声

时间:2022-10-07 09:47:36

所谓双关谐声,是指由读音相同的字构成的具有双关意义的隐语。这种修辞手法,大约最早出自民歌。如南朝民歌中常见的双关语:以"丝"双关"思",以"莲"双关"怜",以"(布)匹"双关"匹(配)"等。双关谐声的构成,有同字同音和异字同音两种。

同字同音的双关谐声,实际上是运用汉语中一字多义的特点,例如下面的这首诗: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

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对爱情的失望。她当初想要结识那男子的时候,希望能够和他感情和谐,彼此都爱上对方。但就像把丝线放入残破的织布机里,怎么也织不成一匹布,当她向对方倾注了爱之后,发现那人并不是自己合适的配偶。诗的最后一句中,用布匹的"匹"谐指匹配的"匹",把女子委婉含蓄的情态很好地刻画了出来。其他这类常见的双关谐声的字还有"关"(关闭-关心),"薄"(厚薄-薄情),"子"(果实-人),"散"(药物、曲名-聚散)等。

异字同音的双关谐声在南朝民歌中的应用更多。最常见的字有莲(怜)、藕(偶)、棋(期)、丝(思或私)、碑(悲)、题(啼)、蹄(啼)、篱(离)等。例如,下面的这首诗,就巧妙地用"期"双关"棋",把空的棋局中没有棋子,与会合的遥遥无期关联起来。

今夕已欢别,会合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子夜歌》)

当然,也有些诗歌综合运用了这两种双关谐声的手法。如《子夜夏歌》中"昼夜理机丝,知欲早成匹"两句,就既用"丝"来谐"思",又用布匹的"匹"来谐匹配的"匹"。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竹枝词》,"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都是诗人学习民歌中这种修辞手法的上乘之作。

到了明代,民歌中的双关谐声更是常见,而且用得更加巧妙,更富有情趣。一部叫《白雪遗音》的民歌集子里,就收入了许多这样的民歌。

由于双关谐声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因而许多作家在作品中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尤其在《红楼梦》中,作者或以幽默风趣,或以含蓄隽永的双关谐声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第十九回,写宝玉怕黛玉饭后睡觉伤胃,就编故事哄逗黛玉起床。宝玉讲到一个小老鼠夸口能变成香芋,滚在香芋堆里偷偷搬运香芋。老鼠们要它先变变看,这小老鼠竟变成了最标致最美丽的一位小姐。老鼠们忙说它变错了,小老鼠现了原形,笑着对大家说:"我说你们没见过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盐课林老爷指林黛玉的父亲,他是掌管盐税的官。)这故事巧妙地运用双关谐声,表现了少年宝玉的聪明机智,以及他与黛玉亲密无间的感情。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中,暗含着一个双关谐声,成为许多读者都猜不透的谜。

宝玉挨了打,黛玉哭肿了眼睛,去探望宝玉。黛玉走后,宝玉命晴雯送去两条半新不旧的手帕。黛玉一时不知道宝玉是何用意,"细心揣度,一时方才大悟过来"。晴雯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林黛玉体味出手帕的意思来,"不觉神痴心醉"。随即在帕子上题写了三首诗。

一般读者只能从字面上体会出,在半新不旧的手帕上有过宝玉汗渍泪痕,宝玉借以表达与黛玉一往情深、悲欢与共的缠绵心意。而"手帕"的深层意蕴,却在一首明代民歌《素帕》中写得分明:"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接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这般心事有谁知。"(见明・冯梦龙《山歌》)诗中以"丝"双关"思",宝玉借用此义,用两条手帕含蓄委婉地道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和对黛玉刻骨铭心的思念。聪明的黛玉悟出了其中的含义,自然要"神痴心醉"。这一个细节,很好地表现了这对封建礼教叛逆者灵犀相通、心心相印的深厚感情。

以上只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来谈,如果认真琢磨起来,双关谐声还真是一个不小的题目呢,就留待大家以后去研究吧。

上一篇:秋鹤翔空 豪气凌云 下一篇:道德的清香和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