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的措施

时间:2022-10-07 09:43:28

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的措施

【摘 要】本文笔者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现状问题和故障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策略

1 前言

近几年,电力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这就需要相关电力企业必须重视对电力系统控制模式的变革,深入探讨继电保护自动化发展模式,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服务水平,不断引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促进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是我国电力系统运作模式不断发展与完善,才能真正的提高我国电网的安全、经济、高效、可持续的运行能力。

2 继电保护管理中的主要现状问题

纵观现阶段电力系统各发、供电单位的继电保护管理情况,会发现各单位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运行继电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式多样、记录内容不尽相同、记录格式各异、填写也很不规范;另一方面,几乎所有单位对管理漏洞的发现和处理往往只是做记录,存在的故障消除后也没有再进行更深层次分析和研究。更严重的是个别单位甚至对故障不做任何记录,出现管理上的不足后往往只是安排人员解决后就算完事。由于各单位对管理程度不同程度的重视,最终造成运行维护效果也很不相同: 有的单位出现故障,可能一次就根除,设备及电网安全基础牢固; 而有的单位出现同样的故障,可能多次处理还不能完全消除,费时费力又耗材,而且严重影响设备及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甚至有些故障出现时,因为专业班组人员紧张,不能立即消除,再加上对故障又不做相应记录,从而导致小故障因搁浅而变成大损失。针对此种现象,为了减少重复消缺工作,不断增强继电保护人员处理故障的能力和积累经验,提高继电保护动作指标,确保电力设备健康运行以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切实将故障排除管理工作做好,并通过科学管理来指导安全运行维护工作。必须对故障及漏洞要实行微机化管理,借助微机强大的功能,对出现的故障存贮统计、汇总、分类,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寻找设备运行规律,更好地让故障管理应用、服务于运行维护与安全生产。

3 继电保护故障的处理措施

(1)按独立的装置类型对继电保护故障进行统计。对当前系统自动化运行的各种线路保护装置、电抗器保护装置、电容器保护装置、变压器保护装置、母差保护装置、继电器或重合闸装置、开关操作箱、备用电源自投切装置、电压切换箱,以及其他保护或安全自动装置等,将其故障按照装置类型在微机中进行统计,而不采用罗列记录或按站统计等方式。

(2)对继电保护故障进行分类。对故障这样统计后,一方面可以根据故障危害程度,分轻重缓急安排消缺;另一方面,便于对故障进行责任归类及针对性整改,从根本上解决故障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也确保了排除故障处理的效果。 除了按故障对设备或电网运行的影响程度分为一般、严重、危急三类外,还可按照故障产生的直接原因,将故障分为设计不合理( 包括二次回路与装置原理) 、反措未执行、元器件质量不良( 包括产品本身质量就差与产品运行久后老化) 、工作人员失误( 包括错误接线、设置错误或调试不当、标识错误、验收不到位) 等几方面。

(3)明确继电保护缺陷登录的渠道或制度。为了逐步掌握设备运行规律,并不断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运行维护水平,就必须对继电保护设备出现的各种故障进行及时、全面的统计,除了继电保护人员自己发现的故障应及时统计外,还必须及时统计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发现的故障,而要做到后者,往往较困难。为此,必须对运行部门(人员) 明确继电保护故障上报渠道、制度,通过制度的规定,明确故障汇报渠道、故障处理的分界、延误故障处理造成后果的责任归属等,确保做到每一次故障都能及时统计,为通过缺陷管理寻找设备运行规律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管理的主要措施

(1)跟踪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合理安排消缺。通过故障管理,可以随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做到以下方面: 哪些设备无故障,可以让人放心,哪些设备还存在故障,故障是否影响设备安全运行,并对存在故障的设备,按照故障性质,分轻重缓急,立刻安排解决或逐步纳入月度生产检修计划进行设备消缺或结合继电保护定期检验、交接性校验、状态检修进行设备消缺,以确保设备尽可能地健康稳定运行。

(2)推进三个一体化,即控制、保护、数据通信和测量一体化。在实现继电保护的计算机化和网络化的条件下,电力系统的整个保护装置其实就像一台多功能、复杂的科研计算机,并可以看成整个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上的一个智能终端。因此,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装置不但可从网上获取电力系统运行和故障的各种停息和数据,还可以将它所获得的被保护元件的任何数据以及信息传送给网络控制终端,所以,将控制、保护、数据通信、测量集中于一体,使得每个微机保护装置既能够完成继电保护功能,还能够在无故障正常运行情况下完成控制、测量、数据通信功能,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一体化的电力系统初步建立,进而大大提高了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工作效率,并将是电力企业继电保护的发展方向。

(3)超前预防,安全生产。通过故障管理,对掌握的故障数据,在其未酿成事故之前,就要及时分析,制定对策。对能立刻消除的故障,立刻组织安排人员消缺; 对不能立刻消除的故障,进行再次分析,制定补救措施,并认真做好事故预想。

(4)及时、准确地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定级统计。要真正做到把每台继电保护设备定级到位,就必须做到时刻全面地掌握每台继电保护设备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合理化管理,进而对设备定级实现动态的科学化管理。

(5)充分利用先进计算机技术。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很快就在各行各业得到有效的应用,并促进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因此,在实际生产中,继电保护装置要实现智能化,必须重视对先进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断引进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不仅要实现电路的基本保护功能,还应该有智能化,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水平。由此可见,这就要求系统必须要有各种运行状态的参考信息,以便于控制系统进行准确的判断此外,由于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成熟,并且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已实现运行高速化、储存海量化以及机体小型化的发展模式,因此,批量生产用于工业用的专业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继电保护,时机已经非常成熟。

(6)加快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网络化模式建设。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对各行各业的不断渗透,使得其俨然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使得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并深刻地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的发展与变革,同时,也能够各个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对于单个继电保护装置而言,难以有效地控制整个电力供电系统,不能适应电网大规模发展需要,已经成为时代的淘汰产品,这就要求相关电力企业必须加快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网络化模式建设,使继电保护系统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以便于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保证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地运作,充分利用宝贵的网络资源来实现现代继电保护工作。

4 总结

电力系统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广泛应用,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营。特别是在继电保护装置整理上应用,有效的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水平,同时对其稳定性和安全性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动化技术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电力系统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实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这对电力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探讨水利渠道施工中的渗透原因与防渗措施 下一篇:对电力系统中电网调控技术应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