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提问策略创设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07 09:23:08

优化提问策略创设高效课堂

问题是打开思维之门的钥匙,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否优化,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更关系着课堂教学的吸引程度,关系着学生对教师教学是否认可,也最终影响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发展。

一、合理设疑,注意提问的适度性

初中政治课每周只有两课时,一般每课时要上完一个框题,而每个框题的教学内容都比较丰富,又与生活、时政紧密相连,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在短短的45分钟里提问不能过多,否则会使学生应接不暇,缺少充分思考的时间而陷入迷茫、麻木状态;当然提问也不能太少,否则学生会因刺激不够而分神、走神。

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重难点而提出的,能够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这种问题,实质上就是把教材中储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这就需要教师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的内容弄通,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有价值、有品位的问题,给学生以有效的刺激,达到调动学生思维,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了解学情,增强提问的思维性

提问落实在“最近发展区”,这样既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简单而不屑一顾,也不会让学生因问题太难而丧失信心,从而实现“跳一跳,摘到桃”的目标。为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课时,我运用这样一个案例:“守寡母亲含辛茹苦地把女儿小英抚养成人,女儿成家后还帮着照看外孙。外孙长大后参加了工作,小英却把母亲当成了累赘,平时恶言相向,生病后不闻不问。老人悲愤难忍,悬梁自尽。小英虐待母亲的行为激起了公愤。司法部门经查证实,以遗弃罪判处小英有期徒刑四年。”原来我设计的问题是:“读完材料你有何启示?”学生要不就是无言以对,要不就是答案“五花八门”,很难引向“法律体现、维护社会主义道德”这一知识点。后来我将设问改成这样阶梯式的两步:①小英的什么行为引起公愤?如果你是小英的邻居,你会怎么做?②小英最后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说明法律和道德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如此一来,有了第一问的铺垫,不仅把“法律体现、维护社会主义道德”这一空洞的知识点讲透,学生对其的印象也更为深刻了。

三、创设情境,增强提问的生活性

学生不仅仅是“书本世界”中的人,更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政治课教学要回归生活,联系生活,着力打通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教材的知识世界,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把现实摆进去,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所以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非常直白地提出问题,尽可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自然地展示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尽可能真实,以便于学生明了解决问题的意义,激活探究的意向,最好是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由学生来展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在教学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做个成熟的消费者》一课时,我整堂课就是围绕一条线索:中学生小飞要参加英语口语比赛,需要一身得体的参赛服装。据此我设计了几个有针对性却又熟悉的场景并设问:①超市如何挑选早餐?②街角地摊“买一件终身包洗”可信吗?③大商场季末商品5折,怎么很多衣服都不打折?④选定衣服付钱时老板说不要发票可以便宜点,你该怎么办?这样就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了解成为成熟的消费者必须具备的素质”轻而易举地突破了,而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高。

四、反问析辨,注意提问的生成性

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有错误是正常的事。学生错误的答案会暴露出学生知识的缺陷,或思维方法不对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随机应变地作出引导,将学生的思维渐渐带到正确的思路上来。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如果一味简单地加以否定并授予正确的结论,不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学生回答问题导向性上发生错误时,不妨将错就错,以错误结论为前提,施加新的问题,衍化出许多荒谬的结论,学生在“上当”“中计”中思辨,在处处碰壁中顿悟。在初三中考复习《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我选用了当时的热点新闻:“上海浦东机场的一次航班因雷雨天气延误,航空公司没有给予合理的解释和赔偿,延误了10多个小时后的旅客情绪失控,于是20余名旅客冲入跑道逼停国外飞机。在一系列冲动的行为后,旅客最终与航空公司达成协议,每人获赔1000元,但拦机乘客也被处以治安处罚。”设问:①旅客作为消费者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②乘客维权反而受处罚,请你从公民权利和义务关系的角度谈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在第2问的答案中,出现了另类的声音:“如果旅客不这么闹一闹,谁来重视你啊?”此时,我如果简单地否定和训斥,反而会刺伤学生的心灵,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针对这一插话,我就继续发问:“‘拦机维权’可能会产生哪些危害?”通过学生自己的回答,自我矫正错误观点。

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追求课堂提问艺术的完美,永无止境。广大教师只有用心思考,精心雕琢,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营造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罗溪中学)

上一篇:课前备课应做好“四备” 下一篇:接受丑陋,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