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尚善教育”理念谈对学生同情心的培养

时间:2022-10-07 08:13:45

从“尚善教育”理念谈对学生同情心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227-01

有这样一项调查:在幼儿园里,一位专家对一位衣服穿得较多的小朋友说:“外面有一位同学衣服穿得少,冻得发抖,请你脱下一件衣服借给他穿一下好吗?”那位小朋友听了以后,大叫道:“不借,不关我的事!”接着,这位专家又向其它小朋友借,结果,这些小朋友都摆出种种理由,就是不肯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有些人不顾礼仪廉耻甚至没有人性,一味地只顾赚钱,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再加上家庭教育思想品德的教育的忽视,从而使得社会风气逐步恶化,也波及到了祖国的希望。有些少年儿童变得蛮横、刁钻、自负、自私……试想,如果这种发展势头不遏住,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将会失去希望,祖国的发展前景也将变得暗淡。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灵的感性和同情心都在童年形成,如果童年蹉跎,那么所荒废的就永远无法弥补。于是决定我班的“尚善教育”就从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入手。

一、在班会课中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班会课实施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孩子善良情感的基本阵地,而我作为班主任,这就更有利于通过班会课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孩子进行灌输观念,使孩子逐步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逐步培养孩子的同情心,选择高尚的行为。

我班有一名听力有障碍学生,上课时老师才讲完,她马上就会问老师你说的什么,老师今天的作业是什么?常常受到一些同学的讥笑。针对这一情况,上班会课时,我告诉孩子,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里,人和人之间是相互平等的,人人都应该尊重、同情、帮助别人,对有生理障碍的同学我们尤其要尊重、同情、帮助他们,因为他们不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他们比正常人更需要关心、更需要温暖。为了使孩子在情感上所体验,我把孩子带到室外,让每个孩子把眼睛蒙上往前迈步十步,然后问同学的感受。孩子纷纷说:什么也没有看见太难受了;没有眼睛可真可怜啊!……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孩子进行讨论:眼睛很重要,那人体上其它器官重不重要呢?通过讨论,大家明白了:眼睛瞎了,就看不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耳朵聋了,就听不到美妙的音乐;鼻子不通,就闻不到各种气味;腿坏了就不能爬山、踢球等等。总之,身体有了缺陷、疾病,就不能和我们一样看、听、说、跑、做事等等。我又引导说:“这些残疾人身体有缺陷也是身不由己,他们有困难,多么需要我们同情他们、帮助他们啊!我班就有这样的一位同学,你们能帮助他吗?”孩子们很快就意识到他们帮助的对象是谁,全班学生都开始关心、帮助这位孩子了。教室里靠前的座位会留给她,每天的作业大家轮流帮她记,没听到的主动帮她讲。

一堂堂班会课的熏陶,使孩子们对同情心的认识有了提高,行为习惯也逐步养成。有的孩子看见小同学有困难了,就会主动帮助他;有的孩子看见拄着拐杖的残疾人爬楼梯,就会毫不犹豫地搀扶他;有些过去在家里撒娇,无理取闹的孩子也知道关心父母长辈了;甚至还有孩子看见自己的父母不尊敬爷爷、奶奶,就批评父母不尊敬老人,说到动情之处眼泪都流下来了……事情虽然平凡、微不足道,但却是一颗颗善良的心在孩子们的心头跳动,是同情心在孩子身上的体现。

二、在作业中形成同情心

布置作业历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手段。除了布置多种形式的语文作业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还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同情心的教育。

如教到《可贵的沉默》时,我就布置学生回去搜集有关父母、老师关心、爱护自己的事例,让学生做在自己的剪贴本上。有的学生搜集的材料相当动人,以至于交流时,不仅自己流泪,还感动了他人。学生们通过这种作业,深深感到父母长辈在自己身上花费的心血太多了,自己一定要尊重、热爱自己的父母、老师。又如,教到《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我就布置作业,让学生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等,并写一些观察记录,这样一方面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另一方面,在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时,孩子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促使他们更加热爱小生命,富有同情心,促使他们的善良情感更加丰富。再如,教到《卡罗纳》时,我把作业跟社会、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有意识地结合起来。比如,为贫困同学、为灾区的孩子捐款、捐学习用品等等。让孩子意识到,生活在世界上,各种不幸难免发生,每个人都应该伸出友爱之手援助别人,使他们获得从不幸中站起来的力量;使学生知道一个人只有急他人所急,忧他人之忧,才能成为别人的朋友。在语文课中中利用作业的形式有意识地灌输、熏陶,孩子的同情心也就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巩固。

三、在活动中培养同情心

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主要途径,让他们在活动中体会因同情而给予,所带来的快乐。

在我们班孩子们成立了“爱心帮扶团”,团里的成员本着“谁有困难,我来帮忙”的原则,喊着“谁有困难,请找我”的口号,穿梭于有困难的同学之间。你没笔,我借你;你摔倒,我扶你;你的成绩落下了,我来给你辅导……同时每周评选出一名“爱心小天使”,并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以此鼓励更多的孩子加入“爱心帮扶团”。一学期下来,帮扶团的成员由10人发展成全班45人。班长还说:“刘老师,我们把班名也改成“爱心帮扶班”,以后全校谁有困难,就来找我们班。”虽说是一件件小事,是一句及朴实的话语,确是孩子们的爱心、同情心在闪光。

四、在评价中升华同情心

评价是对孩子的行为作出的某种评定。评价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口头评价,一种是书面评价。如能对学生的行为作出正确的、激励性的评价,那将提高学生的道德辨析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也能使学生受到同情心的教育。

如当我看见孩子扶起一位摔倒的同学时,就对他说:“你真好,当你摔倒后别人也会象你这样的。”孩子听了这句话后,一定会感到:自己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自己,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当我看见孩子能够为了保护绿化而绕道走的时候就可以对他说:“你真棒!小草会感激你的。”孩子听了一定会感觉自己能做一个环保小卫士,环境美化有他的一份责任。 在我给予孩子即时评价的同时,我和孩子们共同设计了《小学生同情心养成自评与互评表》其中包括助人栏、拾金不昧栏等等。孩子们在自评与互评中,不但学会了赞赏与评价,更重要的是升华了同情心。

学期结束时,在品德评定中,我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以及他们的自评与互评,写一些描述性的、激励性的评语。如对比较善良、乐于助人的孩子可以写:“你真善良!”“我和你的都认为你的心灵象泉水一样的清澈、纯净,象金子一样的闪亮。”对一些不太愿意帮助他人的孩子可以写:“我和其他的同学想告诉你,帮助别人吧!别人也会帮助你的。”“伸出你的双臂吧!世界需要爱!”“朋友是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会对你笑” 通过这些评语,可以使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差距,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观察大量事实之后得出结论:“对悲欢的敏感和同情只能在童年时代培养。在这个年龄,心灵对人的苦难和不幸、烦恼和孤单特别敏感。”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只要抓住机会、因势利导,一定会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感的学生。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班级学习小组建设之我见 下一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材料成型专业实践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