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助推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

时间:2022-10-07 08:08:20

让科技助推宁夏经济跨越式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因素。对于宁夏而言,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科技的自主创新,在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加大科技的支撑力。近年来,科技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哪些有效作用?取得了哪些成绩?“十二五”期间又将如何规划?就此,记者采访了自治区科技厅厅长马清贵。

记者:近年来,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科技工作发挥了怎样的支撑作用?

马清贵:近年来,我区科技工作紧跟中央和自治区重大决策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通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有力地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方面,在宁东建成了世界首套规模最大年产52万吨煤基烯烃生产线;建成全球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机组和国内第一个敞开式的交直流合建变电站;世界首条66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创造了60多项世界纪录;钽铌产业跃居世界两强之一;超低灰煤产品填补了国际市场空白;特大型预焙电解槽、冶金法多晶硅、三峡大型水轮机叶片、山羊绒分梳工艺等技术均居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农业方面,示范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上百项,辐射带动了40万亩酿酒葡萄、70万亩枸杞、400万亩马铃薯等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主要农作物品种实现了更新换代;自主选育的冬小麦新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宁粳43”号大米品质超过国际公认的日本越光米;创下了水稻934公斤、玉米1314公斤的最高单产纪录。社会发展方面,建立了2050公顷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科技示范基地,建成了三个特色鲜明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制定了宁夏国家中药现代化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规划。

记者:“十一五”,我区科技工作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

马清贵:“十一五”以来,我区科技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的首位,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实施国家和自治区科技项目超过千项,全社会投入科技经费上百亿元,科研开发成果丰硕,极大地提升了“五优一新”产业和13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科技水平。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组建各类研发平台84个,国家创新型企业达到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7家,培育组建32个科技创新团队和服务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30个首席专家团队,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科技人才队伍。三是对外科技合作成效显著,建立并推动我区与科技部部区会商工作,推动与陕西的科技合作,与中科院、中国工程院正式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举办了中阿科技合作论坛,与中关村管委会达成了合作意向。四是科技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深化科特派创业行动,实现了农业领域科技特派员全覆盖,累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600多项,引导特色产业种植150万亩;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立了“三农呼叫中心”和“12396”农村信息平台,率先在全国实现了三网合一和所有行政村建立信息服务站的目标。五是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出台了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项科技政策和法规,尤其是编制完成“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凝练了58项关键技术问题,明确了23项重大举措,对我区“十二五”科技工作将发挥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记者:“十二五”,我区科技工作将如何促进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

马清贵:“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提高我区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发展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推进创新型宁夏建设,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科技工作的优先地位,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攻克一批技术难题,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建成一批创新平台,为和谐富裕新宁夏建设提供重要支撑。目标是到2015年,力争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8%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比重达到10%以上,动植物良种及先进技术的覆盖率达到95%以上。使我区科技工作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工业的优势领域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引黄灌区农业科技水平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主要任务是紧密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推进“1255”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即培育发展100家高新技术企业,启动实施20个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建设50个优势科技创新团队,搭建完善50个科技创新平台。

(部分图片由自治区科技厅提供)

上一篇:从城市矿产中掘金 下一篇:“长信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