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学数学教师的几项基本素质

时间:2022-10-07 08:05:58

新形势下中学数学教师的几项基本素质

摘 要:要将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使改革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取得最终胜利,仅仅在课程形式上的探索和改变还不够。如果没有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没有教师基本素养的提升,无论多么先进的理念到教学实践的一线都会发生变形,难以得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基本素质。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成长;基本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00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2.002

经历多年的不断探索,我国在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基础教育的理论也有所突破,同时,教师的理论水平也获得提高。相对来说,教师的基本素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基本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成败。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理念、多么新的教学手段,倘若没有一线教师加以使用和贯彻,都将是一纸空文。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美国教育十点计划”中曾经指出,我们只有拥有了最好的教师,才能拥有最好的学校。真是一语中的。那么,为了将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处,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和素质呢?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学生是什么?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就是一个教师的学生观。如果一个新教师没有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或者没有思考,那么他的教学行为就是自发的,处于教学的原始状态,就很难称得上教学艺术。这些问题在许多老教师那里也同样如此,许多人任教多年,却很少去思考。

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吗?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看似处于被动的地位,他们需要引导,也需要教师加以指点,但如果教师确定强化这一点,往往就习惯性地让自己占据了统治地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就会遭到扼杀。一方面,学生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是被动的、没有主见的、不可塑造的。恰恰相反,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他完全是他自己,有自己的思维特点,有自己的思维习惯,这些都不易被教师改变。教师需要尊重这一点,并以此为教学的前提。武断霸道地让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走,或者丝毫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感受,那只能让学生产生痛苦的情绪,对于课堂教学百害而无一利。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很多教师从不考虑,只能在技术层面教学生,同样是数学课堂教学,如果目的不同,出发点和落脚点也不同的话,手段和方法、效果和意义也会大有不同。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的教师,只会照本宣科,为了教而教。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主动探索兴趣和能力、拥有创造力的独立研究者。独立是说这样的学习者不会人云亦云,不会随波逐流,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而且,有自己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怎样?课堂教学中,学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处于怎样的地位?教师扮演什么角色,处于怎样的地位?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认识基本可以形成教师的课堂观,也能处理和协调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

从教学方式上来说,在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中,以“灌输―接受”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听讲―记忆―练习―知识再现”为主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比较弱等许多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个体性得不到尊重,也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中,学生的才华和智慧得不到应有的展示,教师也不能很好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更不能深层次地激发学生学习知识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动力。教师的教学方式要适应学生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要有利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理念特别强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法的改变也就是课程观的改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索:一是运用学生的视觉感知,让学生去“看”,去“想”;二是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去“说”,去“问”;三是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去“玩”,去“动”;四是活用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去“听”,去“悟”。

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这里首先要完成两个转变,一是从比较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解读者转变为把控整个课堂的设计者和导演者。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走下讲台,将自己也变成一个学习者,和学生一起学习,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更多的是点拨和归纳。其二是教师从较为单一的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研究者、建设者、实施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等多重角色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可能是痛苦的,需要教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研究教法,坚持学习,并享受来自各方面的挫折和苦难。唯有如此,教师才能获得蜕变,由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向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和教法的教育家行列迈进。

三、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承担怎样的角色?教师与学习是怎样的关系?教师是应该为了成绩而教,还是为了自己的教学理想而教?这些问题相信很多老师都没有考虑过,思考过的也往往难以走明确的答案找不到答案就进行放弃。

许多老师的目光短浅,常常把教学的重点放在那张试卷上,为了成绩而教。这样的老师是个普遍现象,是应试教育大背景的产物。许多老师迫于种种考核制度,不得不如此。只有极个别的老师才不会放弃自己的教学追求,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造思想的人为目的。这需要莫大的勇气和相当的能力,努力在素质教育和应试之间找到平衡点。有的人认为这两者不矛盾,是一对可以协调的关系,可以互为表里。但是事实却是放弃追求,专注于试卷的应试教育确实能够更快捷地取得成绩。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教师的学习。教师需要专业化知识,而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包括中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数学知识,还包括促使教师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周边知识和文化,也需要教师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知识。在现阶段,教师的学习由行政部门掌控,教师每年都有继续教育,还有各种培训,应该说对学习是非常重视的,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也很难满足广大教师的需求,甚至引起了许多老师的反感。同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样,如果教育使用强制性的手段,那就远没有引导和鼓励更让教师乐于接受。

教师应该拓宽自己的学习渠道,有许多专业性强的教学类书刊,可以订阅,还有丰富的网络资源,有许多高端交流的平台。教师学习就应该把自己引导到高处去,而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授那一本教材。教材毕竟是弘大知识的一个水滴,远非知识的一角,教师如果只把眼光盯在教完教材,那就会局限自己的发展。只有不断学习才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最后,需要强调和指出的是,缺乏专业性学习而只把注意力放在课堂形式、模式的追求与改变的,终究难以有所突破。

上一篇:精雕细琢巧管理 善于沟通人心聚 下一篇:靠“美”突围,以“情怀”留住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