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关教学中的社团建设

时间:2022-10-07 08:00:44

浅析公关教学中的社团建设

[摘 要] 公关能力培养是公关教学的重要任务与目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然而,课堂教学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与实践经验积累,因此,公关社团建设成为辅助课堂教学进行公关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本文结合公关课程的特点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公关社团建设的必要性、公关社团建设的理念与公关社团建设的路径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公关能力培养;公关教学;公关社团

【中图分类号】 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27-1

公共关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公关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普及,更要重视公关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但由于课时、学生数量、教学环境等因素的的限制,实践教学中公关能力培养的广度、深度、持续度及层次性、有效性等都会受到制约,进而影响公关能力培养的质量。鉴于此,积极拓展课堂实践教学之外的公关能力培养载体与平台――公关社团,能够有效弥补公关教学中的不足,为公关能力的培养提供新的路径思路。

一、公关社团建设的必要性

(一)公关社团建设是公关学科性质的充分体现。公关学学习的落脚点应该是通过公关理论知识的应用促进公关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公关社团作为公关学习与实践的载体,通过公关项目训练、能力培养专题、实践拓展训练、公关论坛讨论等形式,为公关知识的有效应用提供组织支撑与实践平台。

(二)公关社团建设是公关课堂实践教学的有效补充。公关课堂中的实践教学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公关理论的应用模拟情景,但是由于课堂的课时、场地及学生数量等因素的限制,极大的制约了公关能力的培养。公关社团作为公关能力培养的系统化,组织化平台,能够提供不同层次的公关岗位、公关专题、公关训练,并且公关社团中除了教师及专业公关人员的指导,学生中公关能力突出者还可以协助指导较低水平的学生,实现社团公关能力培养的协同作业,发挥系统功效。

(三)公关社团建设是公关能力培养持续性的必然要求。公关能力培养的持续性要求建立长期的、系统的、组织化的平台,来弥补课堂教学的周期性与短期性。公关社团作为公共能力培养的学生组织,能够为公关理论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组织支持与实践平台。

二、公关社团建设的理念

(一)能力本位理念。能力本位理念要求在社团活动中突出能力的培养,“注重做事能力而非传统能力观所指的再现知识的能力,这里的能力不仅指公关操作技能,还包括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就业、适应、竞争和发展的能力,在工作中具体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操作、应用、维护和维修能力,以及独立、协作、交往、自学、心理承受能力。

(二)兴趣导向理念。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学习是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任何社团的成立都是基于一定的兴趣爱好、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的学生群体自治组织。公关社团建设中坚持兴趣导向理念,第一,激发学生参与公关活动的兴趣,提高公关能力培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二,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参与公关社团活动,提高公关能力培养的针对性。

(三)互动参与理念。公关能力的提升不能局限于理论的学习讨论,必须在实践中锻炼提升。因此在公关社团建设中坚持互动参与理念,首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宏观层面通过让学生组织领导公关实践活动,从宏观方面把握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全过程,在微观层面,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亲身参与、实践调研等形式具体参与公关实践活动的实施,全面提升公关能力。其次,对学生的参与实践活动给予适时的指导和鼓励。

三、公关社团建设的路径思路

(一)从社团活动内容上来看,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践拓展为主。公关社团活动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公关学科中基本的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如何将公关知识在实践中应用,以及如何将知识的应用转化为能力,所以在公关社团的活动内容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拓展中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二)从社团活动范围上来看,校内与校外结合,校内活动为主。公关社团活动以公关实践为主决定了公关社团的活动范围具有广阔性,不仅包括学校内的公关实践、模拟演练,还包括学校外的各种组织的真实公关实践活动。但从社团的实际情况来看,组织的非正式性,成员的兼职性、单一性,活动目的的非产出性等特点,决定了公关社团活动的社会实践具有被动性、计划性与理论性。鉴于此,公关社团活动的主要阵地应该是学校。在学校实践充分进行、公关能力极大提高的基础上,可以与社会中真实的公关实践活动实现接轨。

(三)从社团师生关系上来看,教师指导与学生参与结合,学生参与为主。公关社团的成立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在自愿的基础上成立的,辅助公关教学的学生组织,学生可以通过社团实践活动满足兴趣,提高能力,教师尤其是公关专业教师,可以以社团作为载体,有效进行公关实训部分,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但是一定不能将公关社团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教师只是指导与帮助学生顺利进行公关实践活动,而不是强制学生进行公关实践活动。公关社团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都应以学生为主体,而非教师。

(四)从社团周边组织来看,社团独立活动与其他社团联动结合,社团独立活动为主。公关活动形式多样,规模大小不一,通过公关社团成员的有效参与,能够有效保障公关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但公关实践活动中角色及公关能力具有多样性,也可以通过与其他社团的联动实现公关实践的最优效果,比如通过邀请其他专业社团或是社团中的能力突出者来示范公关技能或是参与公关实践活动,比如在公关人员素质这一板块中,可以通过邀请播音主持或是文学社等性质社团的优秀者,示范公关人员必备的语言表达与文笔功底。

参考文献:

[1]朱立新.对大学生公关素质教育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4).

[2]姚庆,蒋德勤.大学生公关能力实证分析与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3).

[3]谢超,尤雯文.基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机制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4]安燕.高职《公共关系》实训课教学模块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1.

作者简介:解丽颖,女,汉族,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法政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务型政府,政府管理。

孙雪峰,男,汉族,河北承德,硕士,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法政系讲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

上一篇:基于格里乔克的学习风格理论的非英语专业学生... 下一篇:开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