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

时间:2022-10-07 07:56:11

新时期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

摘要:现阶段,信息化作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前,教育领域改革正向纵深推进。通过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用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快速发展,是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选择。基于此,本文就将着重分析探讨新时期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中国特色;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D523 文献标识码: A

1、概述

教育与社会现代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发展是推进社会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教育在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的发展等主要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教育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必须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即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密切相关,教育的发展不能脱离国情。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也必须建立在国情(社会发展的国情和教育发展的国情)的基础上。

2、信息化对推动教育发展的作用

2.1、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更新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理念的现代化。民主、开放、协作、交互、共享和创新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精神内核”,与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人人成才和多样化成才、选择性学习和因材施教、终身教育”等理念本质性相符相融。信息化教育的“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和系统开放化”等特征,能更多地满足学习者对个性化、多样化、公平和均衡等的需求。

2.2、信息化推进教学方法的创新

技术带给教育最核心的是改变的精神。特别是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的应用,为发现学生个体差异、支撑个性化教学、评价个体发展提供了可能。“十二五”以来,浙江省以“融合”为核心,积极探索信息化教育教学新模式,先后开通了浙江教育资源网、浙江职业教育资源网、浙江省学科网络教研平台、浙江省教师培训管理系统,建成近千门普通高中选修课网络课程和一批微课资源,建成150个名师网络工作室,教师网络空间覆盖率近70%;城乡同步课堂、网络学习社区、空中课堂、网络研修共同体、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不断涌现。

2.3、信息化助推教育普及和均衡

从技术属性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一方面扩展了教育机会,另一方面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资源配置公平,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近年来,我省先后组织实施了两轮“农远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基本建成浙江省教育计算机专网,实现省、市、县、校的高速互联互通,为所有学生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全省中小学校全面普及多媒体教学,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建成浙江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素材资源、视频资源、学科资源、网络空间等多种形式为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使偏远山区、海岛地区的教师、学生能够分享到中心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地区、学校之间的高水平均衡发展。

3、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措施

3.1、逐步形成一个核心理念

我国教育信息化在推进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个核心理念,是综合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生命力所在,是教育改革发展对于信息化的本质要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就是要将信息技术引入教育教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这个核心理念决定了整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3.2、坚持两个基本思路

就是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两个方针的基本思路,其中应用驱动是推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关键环节,必须始终把握。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重点要推进三个“用”,即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课堂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普遍用是要求所有具备条件的师生都能用、都要用;经常用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用的时候都要用,使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常态化,使广大学校、教师、学生想用、爱用、习惯用。机制创新是推动教育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努力构建。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特别是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引,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机制,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试点先行、典型引入的推进机制,协同推动的管理机制等等。

3.3、落实三个层次战略部署

第一个层次是中长期层面的规划,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于教育信息化进行了顶层设计。第二个层次是中期层面的规划,就是十二五期间提出了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的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部署。第三个层次是近期层面的部署,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以后,教育部等九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当前七项重点工作的部署。三个层次的工作目标任务是一个整体,基本形成了新时期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和整体安排。

3.4、专项行动方案

为了更加有效地推进教育信息化政策落实,需要将宏大的教育信息化政策细化分解,根据不同时期进行任务分解。教育部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一些教育信息化专项行动方案。2014年的教育信息化专项行动方案取得了可喜成果。例如,“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截至9月底,全国5.9万个项目教学点中,除尚有少部分偏远教学点还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外,其余项目教学点已全面应用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又如,“宽带网络校校通”项目,仅2014年第3季度,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增实现网络接入学校2262所,新增多媒体教室7.6万间,新增建有多媒体教室学校7126所。截至2014年9月底,全国已有29个省份的1132个区县建设了教育城域网;61.2%的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实现网络接入。

3.5、企业参与建设

教育信息化从来都不单是教育部门的事情,也与相关企业密切相联。国家教育部与相关国际与国内企业创新了合作机制,无论是国际企业还是本土企业都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助推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快速推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电信运营企业已全部与教育部签署了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合作协议,共同支持教育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战略格局已经形成。企业的参与不仅体现在参与学校宽带网络建设,而且体现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研究与人员培训。例如,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项目就先后资助了许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推进的科研项目;根据教育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了“教育部-中国电信中小学校长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项目”,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微软、英特尔等国际企业推动了“微软携手助学”项目、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对我国教育信息化起到了引领、示范以及推动作用。许多专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中小型企业,通过其与具体区域与学校的紧密合作,也在扎实地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

总而言之,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随着网络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升级换代的,同时,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得到我们的重视发展。

参考文献

[1]余胜泉.寻找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J].中国远程教育,2004,20:39-41.

[2]王善迈.创建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科体系[J].教育与经济,2012,01:1-3.

[3]范坤.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4]邓立言.努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J].信息技术教育,2003,09:40-42.

[5]杨奋.教育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上一篇:电厂DCS改造中一个通讯问题的解决 下一篇:用电监察中窃电与反窃电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