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时间:2022-10-07 07:52:50

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导读:黄瓜是我国栽培面积较大的主要蔬菜之一,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是黄瓜栽培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这2种病害症状十分相似,有时不易识别,如果识别错误,就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不但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减产减收。笔者从事蔬菜栽培技术指导工作多年,现将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识别与防治经验整理成文,期望对广大菜农有所帮助。

黄瓜脆嫩、营养丰富,既可生食又可熟食,以其翠绿的色泽、清香的气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已成为保护地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之一。黄瓜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是设施黄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由于这两种病征非常相似,如果误诊就达不到预期的防治效果。为便于广大菜农对这两种病进行识别和防治,现将多年的经验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1 霜霉病

霜霉病是黄瓜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属真菌性病害,在气温20~24℃,相对湿度大于85%的条件下蔓延较快,除为害黄瓜外,还可为害甜瓜、丝瓜、南瓜等。黄瓜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为害叶片,子叶发病初呈褪绿色黄斑,后变黄褐色直至枯死;真叶染病,一般先从植株下部成龄叶片开始向上发展,发病初期,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淡绿色小斑点,后叶片正面出现淡褐色或淡黄色斑块,病斑扩大后呈多角形,湿度大时叶片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叶叶缘卷缩枯死。

2 细菌性角斑病

细菌性角斑病也是黄瓜常见的主要病害之一,属细菌性病害,在气温24~28℃,相对湿度70%以上的条件下,蔓延较快,除为害黄瓜外,也可为害甜瓜、丝瓜、南瓜等。细菌性角斑病在黄瓜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以为害叶片为主,叶柄、卷须也可染病,有时也侵染茎蔓。苗期子叶染病,初呈水浸状近圆形凹陷斑,后呈淡褐色干枯;真叶染病,初为鲜绿色水浸状斑点,渐变为淡褐色,后呈灰褐色或黄褐色多角形斑块,病斑周边有黄褐色晕圈,湿度大时叶背面可见浊乳状菌脓,干燥时病斑中部呈灰白色,质脆易破裂或穿孔。

3 霜霉病与细菌性角斑病的区别

霜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易混之处是两种病斑有时都呈多角形,也都有黄褐色的表现。仔细观察与分析发现,霜霉病初期出现水浸状淡绿色小斑点,且叶缘易染病,中期背面生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互连,叶缘向上卷缩枯死;而细菌性角斑病发病初期,将病斑对光可看到针尖状绿色透亮点,后出现鲜绿色斑点,中期病斑周边可见水浸状黄褐色晕圈,有时叶背面可见菌脓,后期病斑呈灰白色破裂或穿孔。

4 防治方法

4.1 综合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用55℃热水烫种15 min,或用40%福尔马林(甲醛)150倍液浸种60~90 min;用无菌土或专用基质育苗;与茄果类作物合理轮作;采用地膜全覆盖和膜下滴灌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小水勤浇,加大通风量,应用大温差管理技术。

4.2 药剂防治

①霜霉病 发病初期用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2.2%普力克(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f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防治或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爱多收5 000倍液喷雾防治。

②细菌性角斑病 发病初期交替用47%加瑞农(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7%可杀得(氢氧化铜)可湿性微粒剂4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爱多收5 000倍液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 张守杰,刘开东,赵忠新.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防治技术[J].蔬菜,2014(12):62-63.

[2] 张和义.大棚日光温室黄瓜栽培.修订版[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8.

[3] 赵殿国,唐增生.黄瓜周年栽培[M].济南:济南出版社,1989.

[4] 吕佩坷,李明远,吴钜文,等.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上一篇:建筑工程中脚手架安全管理分析 下一篇:造型水果黄瓜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