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技术牙体解剖教育论述

时间:2022-10-07 06:34:03

医学技术牙体解剖教育论述

作者:贺佳 单位:成都大学医护学院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口腔、颅、面、颈等部位的正常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学科[1]。课程涉及牙体解剖、牙列与牙合、口腔颌面解剖和口腔生理四大内容。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以牙体解剖和牙列与牙合为重点,其他可做为次重点[2]。实践教学中牙体形态描绘和雕刻是重点和难点,这也是口腔技师实际操作中的基本功。

一、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学习难点

口腔解剖生理学虽然内容仅为全身解剖的一部分,但非常精细,同时实践操作也与系统解剖或其他学科有所不同,所以是一门比较有难度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颇为吃力。通过课余时间与学生的交流,笔者了解到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知识学习的难点1•理论知识难以掌握,容易混淆。口腔解剖生理学的牙体解剖里的一些专业名词比较生僻拗口,同时容易混淆。比如“嵴:为牙冠表面长条形釉质隆起”。仅仅是“嵴”就有8种,而这8种的位置各不一样,也不是所有的牙都有,有些嵴还是某些牙的特征性标志。每个嵴都必须掌握,因为接下来的牙体学习会用到。这种解剖标志和名词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稍有失误便会影响下一步的理论学习甚至实践操作。2•理论知识难以具象化。口腔颌面解剖中某些解剖结构由于位置比较特殊,无法直接具体表现在标本或模型上,造成学习时难以由二维的平面转换成三维立体的结构。比如面侧深区、11个筋膜间隙、各大血管和神经的走向和分布。此空间结构的内界、外界、上界、下界、前界、后界各是什么,与什么组织相毗邻,其内部有哪些重要结构如血管、神经通过,彼此间的关系如何,哪个在前方或后方,哪个在内侧或外侧……如此等等使得学习难度增加。

(二)实践操作中的难点主要表现在将书本理论内容转化为实际的具体实物、二维转化为三维,以及具体操作上的难度和雕刻方法与技巧上的难度。将书本理论转化为实际具体实物,这件事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绝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雕塑培训或相关学习,要把刚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手转化为立体形象的雕塑,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怎样做才能使自己雕刻的作品接近理论描述并且神形兼备?怎样使用雕刻工具?如何掌握雕刻技巧?怎样提高雕刻效率?类似的难题需要学生克服。心灵手巧的学生,可以很快掌握雕刻方法,但雕刻技巧却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达到手随心动的程度。

二、教学策略

(一)理论知识学习要灵活多变1•掌握本质,找出内在规律,注意联想和比较。牙体解剖学教学是形态学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各结构的特点与关系。每颗牙有各自的特点,每组牙又有其内在的规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掌握规律就是掌握共性,有了共性再来做联想和比较,就比较容易掌握其个性。在理解的基础上注意联想记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及学习兴趣。每颗牙都有其各自的特点,把这些特点进行横向比较,加以归纳整理,则不易混淆。以上颌磨牙组为例,它的形态规律是:牙冠体积越来越小;远中舌尖越来越小或缺如;牙冠颊面自近中至远中向舌侧倾斜的程度越来越大,牙合面由斜方形到三角形;牙合面的尖、嵴、窝、沟越来越不清晰;根分叉度越来越小,至锥形。这既是上颌磨牙组的规律,也是这3颗牙之间的横向比较。把它们连起来记忆比单独记忆更轻松。通过上颌磨牙牙合面上的斜嵴,产生的联想可以是横嵴,以及其形态怎样、位置在哪颗牙上等。由上颌第二磨牙的三尖形也可以联想除此之外还有哪颗牙有三尖形。这样引导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可以使知识记得更牢固。长此以往,不但使本学科学习受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收获。2•利用多种教具,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标本是最重要的教具,标本观察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形象化的最好方式,所以应该多收集各类恒牙的标本,并且标本上的解剖特征呈现非常清晰。这样学生可以直接看到解剖标志的形态、位置并记住其名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放大立体的模型有助于直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放大的模型,直观地指出各种牙齿的具体形态,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学生一边看教师用放大模型进行讲解,一边观察自己手中的牙体标本,对照理论知识进行观察和揣摩,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不必死记硬背也可以很好地掌握。教师在上课前分发给学生标本、模型等教具,上课时一边讲解、示教,一边查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4-6人为1组,每组1套标本或模型,每组至少有1人能指出教师所教内容。不理解的内容由教师立即重新为这组学生讲解,理解了的学生便为其他同学讲解,直到全组都理解。如此,全班学生都可以在当堂课初步理解学习内容。理论教学后,安排牙体识记环节可以加强记忆。每一个教学小内容或小章节完成后组织一次小测验,以检验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比如,当牙体解剖标志章节课程完成时,进行全班测验。测验内容为在不同的离体牙、牙体模型、牙列模型中指出各种牙体解剖标志及其命名。如:找出位于颊面的牙尖,学生找出1个即可。测试内容为5个,由学生挨个到教师面前做测试。测试所得成绩,可作为实验成绩。当切牙类课程完成时,可抽查进行测试。测试内容为切牙类的形态、位置。如:由学生指出1个离体牙是左侧还是右侧的,是上颌还是下颌的,能够指出左右便是基本掌握了此牙的大致形态,其他类牙以此类推。虽然比较费时,但效果明显。幻灯片、多媒体课件、CAI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其表现手法灵活多样,不仅图文并茂,更是从视觉到听觉、从静态到动态多方面展示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演绎牙的解剖形态结构、方位、发育,使教学更全面、直观、生动、形象,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注重实践性教学1•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就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需要的,掌握口腔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具有口腔治疗技术、口腔工艺技术的能力的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级口腔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口腔科的口腔治疗技术或义齿制造工艺技术岗位工作,成为从事口腔卫生初级保健和护理、简单口腔疾病治疗、牙齿整复和整形技术、义齿精益制造加工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口腔医学专门人才。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应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得更扎实。2•实践教学由浅入深。实践教学应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牙体解剖形态结构的识记,到测量和放大描绘,再到雕刻,帮助学生逐渐建立由平面到立体、由二维到三维的思维结构。选择重点牙(上颌中切牙、尖牙、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进行课堂雕刻实践训练。首先要求学生做好对牙体解剖形态结构的观察辨认、测量。然后描绘放大3倍的牙体形态,包括:牙体的唇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和切缘(牙合面),每颗牙5个图。在描绘过程中,不但尺寸要符合规定的尺寸要求,形态也要尽量符合理论要求。描绘完成后,经过教师的检查,符合标准的,才能进行雕刻。雕刻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粗到细。其内容可以是:第一,雕刻3倍大的蜡牙;第二,牙体滴蜡塑形;第三,在牙列上雕刻1∶1大的蜡牙。雕刻前,分组示教。在雕刻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分组示教过程中对于操作难点,可分解动作、反复讲解,通过录像、多媒体反复重播,帮助学生掌握牙体解剖的形态结构。3•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技能,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实践过程中,不能只看最终的结果,还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正确、自如地运用口腔器械。除了分组示教外,还要特别教授刀具的握持、支点定位、正确用力等用刀技巧,同时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为。操作时要教导学生注意保持环境卫生,爱护工具、桌椅等。操作完成后,要打扫个人卫生,全班轮流打扫实验室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4•将美学和人文知识渗透到牙体解剖学教学实践中。口腔修复对美学要求很高,讲究单纯统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和谐。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个性修复越来越明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渗透美学及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果学校能够开设有关美术的素描和雕塑课程,提高学生的美术修养,对学生的牙体雕塑有很大的帮助。总而言之,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教学,既可弥补单一教学方式的单调与不足,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医学技术人才培养现况论述 下一篇:口腔学人才培养模式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