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形象与形式

时间:2022-10-07 05:10:22

浅议形象与形式

摘 要:艺术创作中有关形象与形式的问题,一直是艺术创作中的难题,明明有了生活的素材,却还是常常无从下笔。本文以“形象――艺术作品的生命”、“形式――艺术作品的表现”两个观点来说明形象与形式在艺术创作中的关系,进而回答了如何解决“有了生活的素材,却还是常常无从下笔”的困惑问题。

关键词:形象 艺术生命 形式 艺术表现 困惑 解惑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直到现在,在赣南,在我的家乡,每到过年的时候,总有舞龙灯的习俗:只要你家有大厅堂、有院子或有块晒谷坪……也就是说只要你家有一块较大的空间、一块够龙灯舞动的地方,那么在大年二十五至年三十的这段时间,一定会有人给你家送来帖子。帖子上注明了大年初×的晚上×时,某某龙灯会到你家来送上“龙的祝福”,收到帖子的人家一般都会准备准备,几挂鞭炮、一个红包是一定要备的。到了那天晚上,刚吃过晚饭全家人就有点翘首以待了,终于鞭炮响了,龙进屋了,首先是“龙的祝福”:“一祝是全家万事兴”,“是,不会错”。“二祝是全家身体健”,“是,不会错”……龙灯队头领每一声祝福刚落,我们马上“是,不会错”应答上了,十声祝福十声应答,代表了“龙的祝福”,也代表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锣鼓响了、喇叭吹了、龙灯舞了……年复一年。

就是这么熟悉的场景,这么清晰的记忆,当我拿起画笔想表现它时,却不知从何处下笔,无从下笔,这是我曾经很久的困惑。

现在回头来看无非就是要解决好形象与形式的关系,也就是常说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唯物主义说存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因此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话是艺术一般性格的特点,是它的本质。”①列宁说:“不言而喻,没有被反映者,就不能有反映。”②艺术既然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生活,只能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源泉。离开了社会生活,艺术就不存在了。

现在的问题是有了生活的素材,为什么还是常常无从下笔呢?

生活不等于艺术,绘画不是照抄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的另一作用是说明生活。”③也就是说艺术作品在描写社会生活的同时,还应该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之所以常常被誉为生活的镜子,是因为它能够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

从卵变为娇艳的蝴蝶经过幼虫和蛹。生活的素材在人的心灵里变为灿烂不朽的艺术品,又经过什么样的幼虫和蛹呢?这不仅是由于一个人的才能,我们相信学习、探索和勤奋。

卵变为蝴蝶,细胞生长的规律人们已能够掌握它,而“上帝”赋予蝴蝶的灵魂至今还是个谜。生活变为艺术,理论上讲起来颇简单,而它的演变不只是幼虫和蛹,也有自己的灵魂,它涉及人的思维的各个方面。从生活变为艺术有很多困素,包括:作者思想、艺术修养、生活基础、艺术技巧……仅就艺术技巧而讲,不论是具体抑或抽象,都离不开形象的表现。

一、形象――艺术作品的生命

艺术和社会科学同样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好像直接接触到实际生活一样,甚至会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而当他们阅读社会科学著作时,一般不能产生这样感觉。这是因为艺术反映社会生活有它不同于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它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

当艺术家开始酝酿、构思艺术形象的时候,或者说形象还只是停留在艺术家的头脑里,没有创造出来的时候,艺术并不存在。艺术家要把头脑中已经构思好的形象变成客观的东西,给人们欣赏,需要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段。例如音乐运用旋律和节奏作为基本表现手段塑造听觉形象;绘画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手段创造视觉形象;舞蹈则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手段;戏剧主要通过演员在舞台扮演角色进行表演来塑造舞台形象;电影运用蒙太奇(镜头组接)构成形象;而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是用语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作工具来塑造形象,如此等等。

尽管各种艺术形式用以创造形象的表现手段不同,它们都必须具有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这两个共同的特点。

艺术家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总是要对生活有所取舍,有所提炼,有所加工。在艺术创作中不仅要努力去选择那些最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最富有艺术表现力,最能激动人的生活场景和细节,而舍弃一切无助于表现创作意图的不必要的东西,而且要在这种选择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概括和创造,使形象比一般的普通生活更集中,更带有普遍意义。成功的艺术形象,既是具体可感的,又是概括的;形象的具体可感性和概括性是统一的。

艺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但是艺术家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并不是纯客观地摹写社会生活,而是主观意识的加工改造,渗透着艺术家自己的审美态度和思想感情。艺术家对待生活的审美态度和爱憎感情灌注在作品的形象中,赋予形象以一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量,才能使欣赏者得到某种美感享受,因此,形象总是包含着审美和情感两个主观方面的因素。形象离开审美和情感,就不能成为艺术的形象。

二、形式――艺术作品的表现

任何艺术作品的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表现出来,才能成为可供欣赏的具体艺术作品。因此,用来表现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表现手段的总和,就是艺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形式的要素,两者的有机结合,使作品的内容形象化,构成具有一定体裁的艺术作品。体裁是艺术作品存在的具体形式。

结构是组织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艺术语言,构成艺术形象和意境,从而制作成艺术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没有适当的组织手段,就不能构成完美的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的内容,最终必须通过一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现成为可供欣赏的艺术作品。美术的语言,基本上是诉诸视觉的造形语言(如写实、夸张、变形等),以线条、明暗色彩、体面为词汇,来塑造人物、景物、环境等和体现思想感情。

结构包括剪裁和布局(即造型艺术的构图)。

艺术语言就是表现手段,如写实、夸张、变形、曲折隐喻等等。

就绘画来说,绘画构成和建筑、雕塑、图案……的构成有很多共同之处。其中建筑、雕塑是立体,都是研究线条、色彩、块面、光线的组合。特别绘画主要是通过自然形象(包括人或物)来感染观者,因此画面上的人和物的形象,在画面的构成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画一幅人物画,作者往往先画一个人或几个人,再考虑构图,这样完全可以的。画面上出现具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即使构图十分普通也可以是动人的。在具象绘画中构图只能衬托和加强人物形象。

也就是说在艺术创作时,形象的塑造是第一位的,而恰当完美的形式表现又是必不可少的。两者是相辅相承、完美统一的关系。

了解明白了形象与形式的关系后,只要你有一定的生活素材,艺术创作中无从下笔的困惑将迎刃而解。

我的解惑过程:

注释:

①《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版,第8页。

②《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版,第8页。

③《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版,第72页。

参考文献:

[1]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编著组.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3.

[2]张千一.谈构图[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上一篇:略谈美术教学中的“四王”与“四僧” 下一篇:从语义学角度分析喜剧电影《新抢钱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