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时间:2022-10-07 03:44:18

“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对学生来说,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倾吐”的过程。故语文教师要在注重阅读教学与写作的联系,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阅读中给学生以写作借鉴,在写作中促进阅读。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如下:

一是勤搜集。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在课外阅读上多下工夫。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名著博大精深,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我们在指导学习课文时可相应的伺机推荐《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等名著,可以借助作品本身的精彩情节,让学生探究、交流、讨论、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她性格泼辣的特点。

阅读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一方面它可以使学生巩固课内外知识,拓宽了自己的视野,提高了自己的鉴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间接地获得许多生活素材及对生活的感受。

二是勤朗读。所谓朗读,即有感情、有节奏、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地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朗读明确规定:“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但现在不少的学生只注重了“阅”,而忽略了“读”。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巩固;有助于学生披情入文,正确领会课文内容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读起来,而且要动情地读,学生更应放声朗读,尤其是那些琅琅上口的古诗文作品。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音的多种变化,可以把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使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意溢于言表,以其声、情来感染他人,陶冶了情操,提高审美的能力,有助于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朗读还与写作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读”对“写”的重要作用。在朗读过程中,丰富了词汇,洗练了语言,在写文章时用到这些词句,便能招之即来,呼之即出。

三是勤思考。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古人是多么重视思考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有思维,有和思维密不可分的语言。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运用自己的大脑,在读书的过程中,探究问题的本质,学会如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思考,学会知识间的融会贯通,从而成为一个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新人。大量的阅读可以开拓人的视野,丰富人的情感,陶冶人的情操。要想获得更多的收获,还得多用用“心”,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认真思考。“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作品中有时会发现针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反映,这时教师就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一想,为什么会有不同,一些词语、段落非常精彩,就要想想为什么好,好在什么地方,以获得对文章的感悟。这样,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力求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并且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会自然而然的运用到写作中去。

四是勤练习。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了不少素材,也学习了一些写作技巧,但还是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这就要求学生要勤于习作,读十篇不如做一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的作品结合实际作文教学设计一些习作题目,让学生自己就去模仿写一写,如先从读后感、故事进行改编、续写等开始,再逐步拓展到不同类型的作文领域。写好后还要多改,进行推敲,通过学生自己改、相互改等多种形式,学生自己的观点、感情、智慧等在文章中尽情地表达出来,在修改中激发了写作热情,不断提高了读、写水平。

可以说,学生阅读对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多阅读,学生就会储备大量的素材、培养丰富的情感、激发创作的激情;反过来,写作又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阅读,提高学生选择鉴赏优秀作品的能力。这样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水平在“读”“写”中不断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河北省藁城市廉州镇一中

上一篇:新课标下的激励式分层教育初探 下一篇:“奥数”不能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