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钢琴曲《六月——船歌》的诗歌情怀

时间:2022-10-07 03:07:50

【前言】柴科夫斯基钢琴曲《六月——船歌》的诗歌情怀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二、钢琴曲《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六月——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它的曲式结构为:A(a+b+a′)+B(c+d)+A′(a1+b1+a1′)。音乐在从容而富有流动性的节奏中响起,展示《船歌》碧波荡漾和悠闲的情调,摇曳之声缓缓从静静的湖面传来。 乐曲的第一部分呈示...

柴科夫斯基钢琴曲《六月——船歌》的诗歌情怀

【内容摘要】柴科夫斯基是19世纪俄国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把一生贡献给了他终身所热爱的音乐事业,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敏感偏执的童年以及爱情和婚姻的失败使他的作品中大多都糅合感伤的情感。文章通过对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之《六月——船歌》的分析来阐述柴科夫斯基作品中的诗歌情怀,从而加深对柴科夫斯基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创作背景 曲式分析 诗歌情怀

一、钢琴曲六月——船歌》的创作背景

柴科夫斯基(1840年—1893年)生于俄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钢琴,22岁进入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跟随安东·鲁宾斯坦学习音乐创作。柴科夫斯基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沙皇专制制度腐朽没落的时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之为“黑暗时代”的尼古拉一世当政中期。黑暗的统治与政治专制使得知识分子将才情寄托在学术上。柴科夫斯基作为俄国民主乐派的代表人物,他把全部情感和精力放在表现国家、民族甚至是人类思想灵魂的音乐作品上。他的人生经历使他深刻地感受到了俄国政治的腐朽,然而他本人却是一个保守的朝纲拥护者。这种矛盾促使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前途、人生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把这种思考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之中。

1875年冬,35岁的柴科夫斯基正值创作的盛年时期。圣彼得堡文艺月刊《小说家》主编贝纳德从俄罗斯诗歌中选出12首内容与每个月节令相关的富于俄罗斯特色的诗歌,将其刊登在新创刊的音乐副刊上,每期刊登一首并刊登一首与诗歌内容相符合的钢琴曲,也邀请了柴科夫斯基为其创作。他一共写了12首这样的小曲,其中《船歌》作为6月的一曲。6月,俄罗斯最美好的季节,气候宜人,万物都散发着生命的气息。这一时期,柴科夫斯基的心情也较好,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首动人的旋律应运而生。柴科夫斯基根据诗歌中描写的波光粼粼、水波荡漾的意境,以船歌为体裁,描绘了人们坐在小船上在映着月光的湖水中悠闲荡漾的情景。《六月——船歌》以诗一般美的意境吸引了无数乐迷,成为了钢琴史上一首经典名曲。

二、钢琴曲《六月——船歌》曲式分析

《六月——船歌》是典型的复三部曲式。它的曲式结构为:A(a+b+a′)+B(c+d)+A′(a1+b1+a1′)。音乐在从容而富有流动性的节奏中响起,展示《船歌》碧波荡漾和悠闲的情调,摇曳之声缓缓从静静的湖面传来。

乐曲的第一部分呈示部共31小节,a﹢b﹢a′。在a的前面加了两个低声部的引子,引子采用船歌常用的固定律动,出现了本曲固定的伴奏音型。给人一种一路之上的感觉,g小调的曲调特给人们呈现出俄罗斯小调中的哀伤,舒缓地抒发着对大自然美好的感叹。呈示部a部分共有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是一个由低到高的音阶上行,共分为三个层次:高、中、低声部。高声部的旋律唱到高点后一降再降,伴随着渐弱的琴声,一抹淡淡的忧愁也来得悄无声息。音色由明亮逐渐过渡到了柔和,细腻的柔情也随之显现。中声部运用了美妙的和声填充,还出现了两个小节的伴唱,使音乐听起来十分柔和亲切。低音线条则延续引子的伴奏音型,像静静湖面上不断泛起的长长的波浪,延续着淡淡的忧伤。第二个乐句以重复第一乐句的材料开始,并在乐句的开始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较第一乐句的长度增长了三分之一,使音乐更加扣人心弦。b部分里作曲家把g小调移为降B大调,音乐更为抒情广阔,有一种俄罗斯歌曲的舒畅感,音乐也更加明朗以及肯定。呈示部的最后一部分再现段,又使音乐回到了淡淡的忧伤以及静谧之中。我们从呈示部中可以看出《六月——船歌》充满了一种诗意。我们仿佛置身在俄国郊外一个清凉的湖边,在波光涟漪中欣赏这美妙的旋律。正如柴科夫斯基所言:“你怎样能够表现当你在写一部器乐曲时掠过脑际的一些默然的感觉呢?这纯粹是一种抒情的过程,是灵魂在音乐上的一种自白,而且充满了生活中所有的经验,通过乐音倾泻出来,恰如抒情诗人用诗句把它倾泻出来一样。”

展开部共有20小节,c+d。作曲家将音乐转到了明朗开阔的G大调上,音乐更加明朗轻快,与呈示部中忧郁情绪形成鲜明的对比。描绘了人们兴致勃勃、谈笑风生的愉快场面。C句是由第32小节到第39小节,2+2结构,情绪逐渐激动,左右手相互呼应。左手持续地切分音,使旋律声部更加灵巧轻快,随着音乐的饱满和旋律的宽广的发展,气氛也逐渐热烈开来,音乐也发展到了全区的高潮部分。在d句中,柴科夫斯基运用了模进的方式使音乐不断地前进,并运用了大量的平行八度,减七和弦以及琶音等音型构成旋律,使音乐在不稳定中发展。特别是50小节和51小节的持续的减七琶音仿佛水波汹涌,在一个短暂的空拍中戛然而止。在乐曲的展开部中,高潮的欢腾使人们忘记了之前的宁静思绪,创造出了两种艺术形象。而这种手法,常见于柴科夫斯基作品中,并称之为“柴科夫斯基特色之一”。

最后是全曲的再现部分(A′),乐曲回归到了静谧诗意的氛围里面,脱离了展开部的不平衡感,延续了呈示部的主要基调,再现了初始的音乐形象,让听者有一种回归感。这种平衡美也给听者带来了十分舒适的审美体验。回归后,作曲家利用中声部变化,对旋律进行进一步的补充伸展,将原来的独唱变为有对应的二重唱,犹如对话般相互呼应,音乐也更加饱满。乐曲83小节到结束是全曲的尾声,连续的琶音和弦,音响也逐渐弱了下来,犹如小船在水波轻微的拍击中消逝,留下了平静的湖面,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静谧。作曲家进一步突出了乐曲的乐思,给予作品一个完美的结束。这样的结尾也与柴科夫斯基细腻的情感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是他内心的倾诉,也是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令人震撼的原因之一。

这部作品没有采用船歌特有的音乐节拍6/8拍子,而是运用4/4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拍,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音乐运用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划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像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的忧郁气息,刻画出俄罗斯人民宽厚、深沉而真挚的性格。

三、钢琴曲《六月——船歌》的诗歌情怀

《六月——船歌》是《四季》钢琴套曲中最具有诗意的一首乐曲。这首船歌就是借叙诗人普列谢耶夫的诗:走到岸边——那里的波浪啊,将用来亲吻你的双脚,神秘而忧郁的星辰,将在我们头上闪耀……柴科夫斯基精准地把握住了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怀,结合自己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并没有运用华丽而庞大的音乐语言,而是平静地抒情,整首船歌仿佛是对大自然的诉说,而这种用语言难以表达和诉说的情感,在他的音乐里却行走得如此恰到好处。

在短短几分钟里,全曲贯穿于如梦的景象和情绪之中,一种潺潺流水般的清凉之感,时而婉转低回,时而生机盎然,在高潮部分伴着浪花将粼粼的光芒洒在湖面之上,更快推动着船儿划行于水面之上,让听者完全沉浸于作曲家内心的波动。整个乐曲灵动而不乏向上的激越之情,使听者的神思放纵自由地游走于琴弦勾勒出的虚幻空间,拨动着心弦,使人忘却喧嚣与尘世的纷扰,沉浸于超然之中。

柴科夫斯基多数作品通常都着重于历史与时代的脉动,充满了俄罗斯民族气质和文化底蕴的深沉凝重,特别是那部对后世颇具影响的《悲怆第六交响曲》,深刻体现出其深沉博大的气质,以至于人们将他称作浪漫主义乐派中的“世界主义者”。但这首精致的《六月——船歌》却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这位音乐巨匠细腻又隽永的诗人情怀,反映出了大师不同于以往印象中的另一面。《六月——船歌》的诞生绝不是为了炫技,但柴科夫斯基却借着多声部音乐的和声进行与生动的节奏相调和,配上多样的音色,为乐曲添上了色彩的魅力,最终使得它成为钢琴史上的经典。

参考文献:

[1]张献.柴科夫斯基与强力集团音乐的比较[J].齐鲁艺苑,2005(1).

[2]万昭.从柴科夫斯基童年、少年生活与创作的联系谈音乐作品的研究方法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2).

[3]万昭.柴科夫斯基的童年生活及其创作的影响[J].中国音乐学院学报,1998(1).

[4]田园.柴科夫斯基伤感主义音乐根源浅析[J].中国音乐学,1996.

[5]汪静一.敲击悲怆的生命乐符——试论柴科夫斯基作品的悲剧性因素[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3).

[6]逸文译.柴科夫斯基论音乐创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7]许钟荣.浪漫派的巨星[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

上一篇:数字绘画与传统绘画比较研究 下一篇: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