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助推优质就业上台阶

时间:2022-10-07 02:04:38

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助推优质就业上台阶

摘 要:随着广州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关注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不仅要从就业率、就业地区、就业结构等较为宏观的方面来考查,也要从就业质量、就业稳定性的方面进行考查,从而全面分析技工院校毕业生现状,更好地推动各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优质就业 一体化教学改革 对策

近年来,广州市技工院校招生形势大好,各技工院校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至2014年,广州市技工院校在校生已达到12.5万人,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34%以上。然而随着广州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我们在关注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不仅要从就业率、就业地区、就业结构等较为宏观的方面来考查,也要从就业质量、就业稳定性的方面进行考查,从而全面分析技工院校毕业生现状,更好地推动各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

一、基本情况

在广州市推出的“七大行动计划”中,“优质就业计划”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而优质就业是高质量就业一种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在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稳定率、就业对口率、薪酬待遇、学生满意率、用人单位满意率等方面。随着技工院校的办学实力逐渐增强,为体现技工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需要将单纯就业逐渐转向升级到优质就业上来。

此次采用问卷调查、汇总分析等方法,对广州市属10所技工院校的2012~2014学年17971名毕业生进行了调研。

二、结果分析

1.数据反馈(见表1)

2.数据分析

(1)就业率分析。就业率是指实际就业学生人数与毕业学生总人数的比值。通过表1可以直观地看出,综合就业率为98.31%,这符合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长期稳定居高的特点,且各院校最大差值为0.017,体现了广州技工院校的整体性。

数据也证明广州市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紧跟市场需要,针对就业市场需求开设“适销对路”的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受到企业欢迎,并充分说明了技工院校更加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针对性,从而保证了98%以上的高就业率。

(2)就业对口率分析。就业对口率是指毕业学生从事本专业对应的岗位或职业的人数与毕业生总人数的比值。从整体就业对口率81.82%的数据来看,技工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对口率远超大学生就业对口率(在30%以下)。从这一点可以充分说明,技工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方面紧跟市场岗位需求,培养出的技能人才能得到社会认可,也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就业稳定率分析。就业稳定率是指一年内学生未发生工作变动的人数与就业学生总人数的比值。就业稳定率可以反映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稳定程度等,它直接影响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就业前景。占73.28%的整体就业稳定率说明,技工院校毕业生在职业认同、职业倾向等方面有较清晰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成长,也为技工院校大批量培养高技能人才树立了信心。

(4)就业满意率分析。就业满意率是指毕业生对自身就业情况的满意程度。占93.94%的满意率普遍反映了学生就业现状与就业期望之间的关系,也是对各技工院校工作的肯定。

(5)薪酬待遇分析。薪酬待遇是指毕业生在第一年内的税后平均薪酬水平。2593元/月的税后薪酬水平还低于广州市的平均薪酬待遇水平,也反映出从事技能工作劳动者的薪酬待遇普遍不高的现实。但对比大学生的毕业薪酬情况,技校毕业生的薪酬待遇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甚至略高于大学生的初次就业薪酬。当然,作为技术技能工作者,薪酬待遇与本身技术技能水平有很大关系,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技能水平不断提高,相信薪酬待遇也会随之提高。

3.职业资格证书适用度分析(见表2)。

根据表2分析:学生认为所考的职业技能证书实用性比较有用的达到56%以上。说明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所学所考的职业技能证书的项目要适当调整,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力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势在必行。

4.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匹配度分析(见表3)

根据表3分析: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发挥专业的特点进行工作。但是,也有42%的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与实际工作联系程度一般化。所以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力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

5.学校教学需加强的方面数据分析(见表4)

根据表4分析:认为学校教学管理方面必须加强,超过30%的,分别是“加强专业理论教学”和“加强实践动手培养能力”,这表明学生对学校的专业理论和技能教育要求不断提高。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 “加强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有超过20%的学生提出了需求。

三、对策及建议

1.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增强专业课教学的深度。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知,部分毕业生表示在走向社会时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用,建议学校增加专业课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2)深化一体化课程的开展。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是技工院校毕业生的优势,也是毕业生在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加强理论和实操一体化的教学力度,才能保持这一核心竞争力。

在注重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一是加强文化基础的教学,这是毕业生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提升竞争力的基础;二是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提升能力,这既是毕业生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的需要,也是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体化课程不仅是简单地将理论和实操放在一起,而是必须将文化基础、综合能力融入到当中,这才是真正的一体化。

2.创新校企合作,与一体化课改有机结合

以一体化课改为抓手,以校企合作为依托,解决学习体系与工作体系的差距。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培养人才的过程。在调查中,学生反馈“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两个因素对就业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能有效地解决就业与市场对接,解决学习体系与工作体系的差距。

(1)拓展校企合作广度。在现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合作资源,从单一的与企业合作,逐步发展到与商会、协会、工业园(区)的合作,利用各种有利资源,扩展校企合作广度。

(2)挖掘校企合作深度。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学校的校企合作面临新的挑战,校企合作要注重塑造品牌和创建亮点。一是扩大校企合作成果。增加校企合作关系单位,增加合作项目,加大订单班、冠名班开设力度,增加校外实训基地;二是推进办学理念的更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新教学管理体系,更加强调学校“以他方为中心”的办学行为以及争取企业在办学过程中的积极参与。

3.将职业指导体系融入一体化课程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开始得越早,对学生个人今后的发展就越有利。因此,新生入学后,可通过心理普查和利用职业素质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职业方向、人格测验,了解其人格与现实社会的匹配程度,协助其认识职业、选择专业、少走弯路。

目前的一体化课程中,许多院校忽视了职业指导的重要性。导致课时不一,师资短缺,兼职授课教师较多,使得职业指导工作缺乏专业性和连续性。

应尽快建立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以便把职业指导教学训练贯穿到日常的一体化教学课程中,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要从学生一年级开始抓起,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其中,让学生不仅完成在校所学课程,同时也具有了求职的就业能力,确保学生毕业就能顺利高质量的就业及增强就业的稳定性。

在学生就读期间,学校可分阶段开设职业意识训练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与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思考与规划就业岗位与就业意向。

4.制定合理的标准化体系

学校应按标准办学,即市场标准、国家标准和学校标准。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市场标准的依据是其是否获得用人单位与之签订的劳动合同书;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国家标准的依据是其是否获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达到学校标准的依据是其是否获得学校毕业证书。在三个标准之中,市场标准第一,国家标准第二,学校标准第三。学校应当按照上述认识和排序,在课改工作中强化市场标准,深化国家标准,淡化学校标准。

(作者单位: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

上一篇:好医生“心慈手狠” 下一篇:Access综合应用评分程序制作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