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重在激活学生的思维

时间:2022-10-07 01:11:27

阅读教学重在激活学生的思维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非常重要的方面:一、独立阅读,圈点评注;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三、书面总结,写出感受。

【关键词】阅读教学;激活学生思维;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233.18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92-01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下去,就会发芽,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向我们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阅读教学到底激发了学生多少思维?要让学生的思维在阅读中活跃起来,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改变以教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还学生以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教师只做启发、指导,让我们的“教”服务于“学”。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阅读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教学模式分三个步骤:

一、独立阅读,圈点评注

所谓独立阅读,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这一步,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两个任务,一是自行解决一些常规性的问题:生字、生词、作者、文体知识、思考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另一个任务是,在完成上述任务的同时,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要强调学生质疑。因此,“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疑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学贵有疑”,也是这个道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圈点评注,教给学生圈点评注的符号、方法。如:生字、难词用“”圈起来;关键词语下面加“……”用“———”画出中心句,用“~~”画出关键语句,等等。当然,用得最多的还是符号加简要文字点评。如有疑问的地方用“?”标出,并用简要文字把疑问写出;精彩的地方用“!”标出,并用简要文字把精彩在哪点出。总之,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学生手里始终要拿着笔,用自己的思维,去敲开语言的物质外壳,去发掘出深层次的隐含信息,同时,记下自己的收获体会及疑难问题。这样阅读,学生的精力比较集中,思维比较主动,能逐步养成边读边思边点评的阅读习惯。这一习惯一养成,“自主”二字一突出,学生的思维必然会活跃起来。以上是本教学模式的起点,也是基础。学会思维的第一步也就是敢于并能够善于发现问题,然后用科学的思维去分析、推理,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在前面个人钻研,得出见解,形成疑问的基础上,再进行群体的合作学习,将学生按前后桌6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个成员把自己的阅读成果,在小组进行交流,既要把自己的收获体会在小组中展示,又要把自己的疑难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大的如文章的整体感受、作者思路的把握、中心思想的确定,小的如生字词的理解、词语含意的把握、语句表达效果的分析等等,只要是围绕阅读材料,可以无所不谈。小组讨论后,对一些普遍的、典型的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第一步是本教学模式的关键,学生的思维能否被激活,关键就在此。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往往被老师东问西问的牵着走,思维被动、闭塞,一说讨论,学生往往金口难开。为了激活学生思维,激起学生强烈的发表欲,打开学生的金口,笔者作过如下尝试:首先,“逼”学生养成交流、讨论的习惯。如,开始可以采取4人小组共同讨论完成一道作业或完成一张试卷的方法,特别是小组竞赛或抢答的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的习惯,使4 人小组成为互帮互学的战斗集体,然后以集体的力量去扫清阅读中的障碍,去感知文章的妙处。其次,坚持阅读无错误原则。一般地说,学生羞于发言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怕出错。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因此,在阅读讨论中,对学生出现的任何错误,都要看成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不要把它当作一个真正的“错误”来对待。相反,错误的出现正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教师要指导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使之改正过来。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亮出自己,另外,为了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要鼓励学生“果断的错误比犹豫的正确强”。提倡思维无,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同时要保护学生好奇心,对学生中一些不一般的想法各回答,要给予支持。再次,坚持掌声鼓励,创设愉悦来情境。愉悦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发言中,对那些奇思妙相有,有个性的观点,以及语言组织得好、声情并茂、有理有据者给予掌声鼓励,让掌声在教室响起来,让受到鼓励的同学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其他同学受到感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经过上述的训练,学生讨论的习惯会逐渐养成,讨论时的顾忌会逐渐打消,讨论的兴趣会越来越浓。每当讨论时,总想拿出值得与同学交流的东西。这样,迫使学生在第一阶段必须进行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然后在第二阶段,胸有成竹,热情讨论,在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各抒己见,真正做到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

三、书面总结,写出感受

一篇文章,经过前两步的学习,学生也逐步形成了对文章的总体认识,这时,再要求学生整理自己的思维,配合写作,写出书面总结。既可以谈对文章的总体感受,也可以只抓住其中某一点去写,依个人兴趣而言,可长可短。然后,教师选择一些写得好的,进行展评,或者办一些阅读小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按这种模式下来,课堂结构或许显得有点凌乱,教学结果也较难和教考上保持一致,但是,过程重于结果,其总体效果会明显好于注入式,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这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这所在。

上一篇:对初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反思 下一篇:我的角色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