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10-07 01:05:03

充分利用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做游戏;课中操;听儿歌;讲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6(B)-0075―01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加之生性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笔者认为,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适时开展活动非常有必要:一方面避免学生产生厌倦感,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做游戏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内容尽量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要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比如,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可以开展“摘苹果”游戏:先出示贴有“苹果”的“智慧树”,上面贴上写有算式的“苹果”,两人一组进行抢摘“苹果”的比赛。教师先说得数,学生快速计算后摘下写有算式的“苹果”,然后比比谁摘的“苹果”多。实践证明,即使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也会被这些游戏所吸引,他们不仅兴致勃勃地参加,而且力争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期取得好的成绩。

二、课中操

低年级教学中,用的较多的一种方法是课中操。这种操花费的时间短,而且简单易学,往往只是拍拍手,或者扭扭脖子,动动腿。虽然简单,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的机会。课中操后,学生往往能重新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实践证明,将课中操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动口多的课,让学生动动手。因为一堂课读得太多,学生就会愈加感到学习内容枯燥。如果设计动手的操,在学生感到疲惫时让其动动手,就可以消除疲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听儿歌

儿歌形象生动,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容易理解,小学生一听就明白,不需要教师或家长做过多的解释。这样学生在接受它时,不用刻意地去记忆,就能背诵下来,进而获得了成就感,学习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的儿歌把正确的行为规范作为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儿歌的同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整理、编辑一些小学生感兴趣的、节奏欢快的儿歌,存入电脑,课堂上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们展示。

比如,《好儿郎》:“小呀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哟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这样,通过听唱,学生不仅记住了儿歌,而且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正面的教育。

有的儿歌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讲述了万千世界的变化无穷。

比如,“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四、讲故事

每个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故事中引人入胜的情节、故事的悬念以及主人公怎样遇到困难并克服困难,怎样取得胜利等无不紧紧扣住他们幼小而充满好奇的心。当教师讲述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时,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他们的听力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提高。故事的类型因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可以是生活故事,也可以是历史故事,还可以是寓言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搜集一些数学方面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听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让数学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数学 下一篇:丰富语文课型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