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期对大豆根瘤及地上部形态特征的影响

时间:2022-10-07 01:01:42

不同播期对大豆根瘤及地上部形态特征的影响

摘要: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大豆在苗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的根瘤及地上部形态特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根瘤数逐渐减少;苗期主根根瘤数多于侧根发生根瘤数,从开花期开始侧根根瘤数明显多于主根根瘤数;苗期主要发生小根瘤,从开花期开始大根瘤数明显多于小根瘤数。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茎粗、主茎出叶数、分枝数、豆荚数均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大豆;不同播期; 根瘤;地上部形态特征

中图分类号:S565.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6-3774-04

大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大豆播种期不同,植株各生育时期和子粒形成过程所遇到的温、光、水条件各异。大豆播期对品种的成熟度、产量、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适宜的播期可以使大豆的整个生长过程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从而使大豆获得高产[1,2]。大豆在分期播种时,播期对大豆产量性状影响很大,推迟播种期,大豆的生育期不同程度地缩短,而生育期与大豆产量呈显著相关[3-5]。

山西晋中盆地的平川水浇地年无霜期为160~180 d,年≥10 ℃积温为3 600~4 200 ℃。这些地区多年来一直为稳定二年三熟,不稳定一年两熟,春播大豆常采用一年一熟种植方式,冬小麦收获后可复播生育期较短的夏大豆。试验以大豆的不同播期为研究对象,选择国家审定品种晋大53,研究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的根瘤发生数量变化及地上部形态指标变化规律,以期为该地区大豆的适时播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09年进行,试验地设在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实验站。前茬作物为玉米,试验地地势平坦,灌溉便利。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灭茬。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试验设6个播期,分别于4月19日、5月3日、5月17日、5月31日、6月14日和6月28日播种;4次重复,共24个小区,小区长6 m,宽4 m,面积24 m2;每小区种植8行大豆,行距50 cm,株距20 cm,种植密度折合为10万株/hm2。供试品种为山西农业大学选育的国家审定品种晋大53。

1.2 田间管理要点

2009年4月15日试验田灌底墒水,4月18日结合旋耕施优质有机肥30 000 kg/hm2,硝酸磷肥300 kg/hm2。

为了减少误差,在大豆生长期间不灌水、不施肥。每一播期大豆出苗后,于齐苗时间苗,长出3片复叶时定苗。结合间苗、定苗中耕二次。每一播期大豆出苗前遇雨形成板结后,用耙破除板结,助苗出土;同时耙平未播种小区,达到保墒作用。未播种小区长出杂草后,及时拔除。每一播期大豆成熟时,及时收获。

1.3 田间测定项目与方法

大豆生长期间取样5次,分别在苗期(出苗后15 d)、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取样;每次取样5株进行测定。在取样时,把根系挖完整。取样后先调查根瘤状况,包括主根上根瘤数、侧根上根瘤数,调查时把根瘤分为大根瘤(直径大于3 mm)、小根瘤(直径小于等于3 mm)。

调查地上部形态特征包括:株高、茎粗、主茎出叶数、分枝数(结荚前分枝长度达到5 cm为分枝标准,结荚后,有豆荚的分枝计算分枝数,无豆荚的分枝不计分枝数)、豆荚数(豆荚长度达到2 cm为统计豆荚数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对根瘤发生数量的影响

由表1可看出,不同播期的大豆其生育期内的主根根瘤数变化趋势一致,由苗期开始主根根瘤逐渐增加,在结荚期达到最大值,随后又逐渐减少。播种较早的处理,其苗期的主根根瘤数也较多,4月19日播种的大豆其苗期的主根根瘤数为10.8个/株,在结荚期达到最大值42.0个/株,随后主根根瘤数逐渐减少,到成熟期为11.3个/株;随着播期的逐渐推后,各处理的主根根瘤数也逐渐减少,到6月28日播种的处理苗期主根根瘤数仅为3.2个/株,到结荚期增长到18.3个/株,随后到成熟期又降低到4.9个/株。

不同时期播种的大豆其生长期内的侧根根瘤数变化趋势一致,由苗期开始侧根根瘤逐渐增加,与主根根瘤变化不同的是其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又逐渐减少。在大豆生长的不同时期,播种期较早的处理,其侧根根瘤数也较多。4月19日播种处理在鼓粒期侧根根瘤数达217.1个/株,是6月28日处理的2.6倍。

从侧根根瘤数和主根根瘤数比较来看,苗期主根根瘤数远多于侧根发生根瘤数,侧根根瘤数/主根根瘤数为0.03~0.10,开花期侧根根瘤数明显高于主根根瘤数,二者比值达到1.8~2.3,结荚期达到3.4~5.5,鼓粒期达到8.0~14.7,成熟期达7.4~14.6。

由表2可知,不同播期的大豆大根瘤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花期开始大根瘤数逐渐增加,4月19日与6月28日处理大根瘤数在结荚期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少;其他四个处理大根瘤数均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值。在同一生育时期,不同处理表现为播种越早,发生根瘤数越多。

不同时期播种的大豆其生育期内的小根瘤数变化趋势一致,由苗期开始小根瘤逐渐增加,与大根瘤不同的是,所有处理小根瘤数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值,随后又逐渐减少。

从大小根瘤数量比较来看,苗期主要发生小根瘤,开花期大根瘤数明显多于小根瘤数,二者比值达1.4~2.6,结荚期达2.9~4.2,鼓粒期和成熟期维持在2.3~4.0。

2.2 不同播期对地上部形态指标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播种越早的处理,气温越低,植株地上部生长相对缓慢,前期株高生长量小,后期生长期长;播种越晚,温度越高,前期株高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但整个生育期短。因而试验中6个处理的株高在苗期及花期均以6月14日播种处理的最高,结荚期株高以5月17日播种处理的最高,鼓粒期株高以5月3日播种处理的最高,成熟期株高均随着播期延后而明显降低。

在大豆各生育时期,茎粗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呈下降趋势,即播种早时茎粗较粗,而播期晚茎粗较细。播种较早处理茎秆较粗,生长健壮,可有效防止倒伏,对这一品种的高产极为有利。

从大豆整个生长期来看,主茎出叶数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呈减少趋势,播种早的处理生育期长,其主茎出叶数较多,而播期晚的处理生育期短,主茎出叶数减少。主茎出叶数决定了植株的节数,也影响了植株的有效结荚数。在成熟期4月19日播种处理的主茎出叶数达27.5,而6月28日播种处理的只有17.0,二者相差10.5。

从表4可知,在花期时出现了分枝,在结荚期时出现了豆荚。在不同生育时期均表现为分枝数、豆荚数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呈下降趋势。在结荚期分枝数达到最大值,之后分枝数逐渐下降,这是因为在统计分枝数时,有些分枝没有结荚,有些分枝虽然结荚但豆荚退化,造成了某些分枝成为无效分枝。由于晋大53为无限生长习性大豆,从结荚期开始,豆荚数逐渐增加,到成熟期豆荚数达到最大值。不同处理成熟期豆荚数差异明显,4月19日播种处理的豆荚数是6月28日播种处理的2.7倍。

表5为分枝数、豆荚数与播期关系的数学模型(其中x代表距离3月31日的天数,y代表随着x变化的分枝数、豆荚数)。从表5可以看出,分枝数、豆荚数与播种期早晚呈极显著相关,特别是豆荚数,相关系数都在0.94以上。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分枝数和豆荚数逐渐减少,播种期每推迟1 d,成熟期分枝数减少0.03,成熟期豆荚数减少1.42个。

3 结论

1)不同播种期的大豆从苗期开始主根根瘤数逐渐增加,在结荚期达到最大值,随后又逐渐减少。播种较早的处理,其苗期的主根根瘤数也较多,随着播种期的逐渐推后,主根根瘤数逐渐减少。不同处理大豆侧根根瘤数变化趋势与主根根瘤大致相同,由苗期开始侧根根瘤逐渐增加,与主根根瘤变化不同的是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又逐渐减少。在大豆生长的不同时期,播种期较早的处理其侧根根瘤数也较多。从侧根根瘤数和主根根瘤数比较来看,苗期主根根瘤数远多于侧根发生根瘤,从开花期开始侧根根瘤数明显高于主根根瘤数。大豆主根在土壤10 cm内比较粗壮,根瘤数也多,到开花期侧根大量发生,侧根根瘤数就超过了主根根瘤数。

不同播期的大豆大根瘤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花期开始大根瘤数逐渐增加,4月19日与6月28日处理大根瘤数在荚期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少;其他4个处理大根瘤数均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值。在同一生育时期,不同处理大小根瘤数表现为播种越早,发生根瘤数越多。不同时期播种的大豆其生育期内的小根瘤数变化趋势一致,由苗期开始小根瘤逐渐增加,与大根瘤不同的是,所有处理小根瘤数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值,随后又逐渐减少。从大小根瘤数量比较来看,苗期主要发生小根瘤,从开花期开始大根瘤数明显多于小根瘤数。

2)播种较早的处理,前期株高生长量小,成熟期株高较高,到了大豆成熟期不同处理均表现为随着播种期延后株高明显降低。在大豆各生育时期,茎粗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呈下降趋势,即播种早时茎粗较粗,而播种期晚茎粗较细。主茎出叶数随着播种期的延迟而呈下降趋势,播种早的处理生育期长,其主茎出叶数较多,而播种期晚的处理生育期短,主茎出叶数降低。主茎出叶数决定了植株的节数,也影响了植株的有效结荚数。播种早的处理主茎节数多,虽然株高较高,但节间长度不长,茎秆较粗壮,植株生长健壮,不易倒伏,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在不同生育时期均表现为分枝数、豆荚数随着播期的延迟而呈下降趋势。在荚期分枝数达到最大值,之后分枝数逐渐下降。由于晋大53为无限生长习性大豆,从荚期开始,豆荚数逐渐增加,到成熟期豆荚数达到最大值。不同处理成熟期豆荚数差异明显,4月19日播种处理的豆荚数是6月28日播种的2.7倍。分枝数、豆荚数与播种期早晚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分枝数和豆荚数逐渐减少,播种期每推迟1 d,成熟期分枝数减少0.03,成熟期豆荚数减少1.42个。从本试验看出,推迟播种期减少了主茎出叶数,从而减少了大豆节数,同时使得大豆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荚数明显减少,不利于高产。

参考文献:

[1] 刘晓丽,宋书宇,郭显荣,等.播期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2000(4):8-11.

[2] 王茹芳,徐泽茹,胡铁欢,等.播期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大豆科技,2010(3):16-17.

[3] 王继安,王雪峰,姬长举.不同播期对极早熟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1,20(2):149-152.

[4] 许冬梅,程舜华,郭显荣.大豆不同品种类型对播期及密度的反应[J].大豆科学,1991,11(4):291-298.

[5] 董丽杰,王文斌,吴纪安,等,不同播期对黑河38大豆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J].大豆科学,2008,27(3):461-464.

上一篇:月季品种天山祥云种子萌发试验 下一篇:樱桃番茄果实色素积累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