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处理对洋桔梗切花的保鲜效应

时间:2022-02-09 12:44:08

不同处理对洋桔梗切花的保鲜效应

摘要:研究了赤霉素(GA3)预处理结合瓶插液(蔗糖+8-羟基喹啉)使用对洋桔梗(Eustoma grandiflorum)切花的保鲜效应。结果表明,25 mg/L GA3预处理配合30 g/L蔗糖+100 mg/L 8-羟基喹啉瓶插液处理能延长洋桔梗切花的瓶插寿命,增加花枝鲜重,改善水分平衡值,延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还可以提高保护酶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

关键词:洋桔梗(Eustoma grandiflorum);赤霉素(GA3);切花保鲜

中图分类号:S6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6-3930-03

洋桔梗(Eustoma grandiflorum)又名草原龙胆,为龙胆科草本观赏植物,是目前国际上十分流行的盆花和切花种类之一,现已跻身世界十大切花行列,在中国花卉鲜切花市场也崭露头角。目前,中国对洋桔梗切花保鲜虽然有一些研究报道[1-10],但相对于玫瑰、康乃馨、、百合等流行切花而言,还存在很多空白和不足,而且还未见到赤霉素(GA3)用于洋桔梗鲜切花保鲜的报道[11-16]。本研究用GA3进行预处理,以蔗糖和8-羟基喹啉作为瓶插液,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洋桔梗切花的保鲜效应,旨在探讨经济有效的保鲜剂配方,为进一步提高洋桔梗鲜切花的保鲜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的洋桔梗品种为露西塔系列绿色,于试验当日早晨购于武汉花卉市场。

1.2 方法

1.2.1 预处理 选取茎秆粗壮、生长状态均一的洋桔梗新鲜花枝,于清水中斜切成40 cm左右长,摘除下部叶片,保留花朵下面一对叶片,插入装有250 mL预处理液的500 mL锥形瓶中,预处理24 h后再插于盛有250 mL瓶插液的500 mL锥形瓶中。瓶口用中间剪有十字形开口的塑料薄膜封口,防止水分蒸发。每瓶插1枝切花,共设12个重复。试验处理见表1,各处理置于室内散射光下,瓶插期间室温为15~22 ℃,相对湿度为60%~90%。

1.2.2 测定指标与方法 ①瓶插寿命的测定。以50%的舌状花瓣枯萎或花枝折断作为瓶插寿命结束的标志,计算各处理的寿命平均值。②水分平衡值的测定。每天称取花枝、溶液和瓶的重量,以连续2次重量之差为这段时间内的失水量;同时称取溶液和瓶的重量,以连续2次重量之差为这段时间内的吸水量;水分平衡值=吸水量-失水量。③鲜重变化率的测定。采用称量法测量切花花枝鲜重,将处理开始时鲜重记为100,计算瓶插期间每天的鲜重变化率。鲜重变化率=(当天平均鲜重-初始平均鲜重)/初始平均鲜重×100%。④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显色法[16]。⑤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17],以每分钟A470 nm变化0.01为一个POD活性单位(U/g·min)。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采用氮蓝四唑(NBT)法[18],测定样品在560 nm处的吸光度,以抑制NBT光化还原的50%为一个酶活性单位。上面各指标的吸光度均用Cary-3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每个指标重复测定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洋桔梗切花瓶插寿命的影响

在设置的4个处理中,对照的瓶插寿命只有11.4 d,处理1、处理2、处理3的瓶插寿命分别为13.1、13.5、15.6 d,相比对照,处理1、处理2、处理3的瓶插寿命分别比对照长14.9%、18.4%、36.8%,由此可见,不同的保鲜液处理均可以延长切花寿命,处理3的保鲜效果最显著。

2.2 不同处理对洋桔梗切花水分平衡值和鲜重的影响

由图1可知,不同保鲜处理的洋桔梗切花的水分平衡值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瓶插前3 d,各保鲜处理切花的吸水量均大于失水量。第4天后,随着切花吸水量的减少和失水量的增加,各保鲜处理与对照的水分平衡值均呈下降趋势,但保鲜处理的切花的水分平衡值的下降速度均较对照有所延缓。在切花瓶插第4天,对照的水分平衡值降为零以下,此后继续失水;而处理1和处理2的切花水分平衡值降为负值的时间都是第6天,较对照推迟2 d;处理3对延缓切花水分平衡值下降的效果最为显著,其水分平衡值降为负值的时间出现在第7天,较对照推迟了3 d。由此可见,保鲜处理能促进花枝吸水,并抑制花枝失水,尤其以处理3最为明显。

由图2可知,对照在第3天鲜重增加到最大值,增加了2.3%,以后鲜重不断下降,约在第5天下降到起始鲜重,此后鲜重迅速下降,切花不断失水趋于萎蔫。处理1、2和3分别在第6天、第5天和第7天时鲜重达到最大值,在此之前各处理的鲜重都呈上升趋势,达到峰值时这3个保鲜处理的鲜重相对于初始鲜重分别增加了7.1%、4.4%和10.1%。切花各处理达到鲜重最大值后呈迅速下降趋势,可能是因为切花盛开之后开始失水衰老的缘故,其中处理3在第10天鲜重才回到初始鲜重,鲜重下降得最缓慢。由此可见,3个处理都可以增加切花的鲜重,延缓衰老,处理效果从好到差依次为处理3、处理1和处理2。

2.3 不同处理对洋桔梗切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由图3可知,瓶插前6 d内,各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大,处理1、处理2及对照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第6天达到峰值,而处理3则在第8天达到峰值,处理1、2、3和对照的峰值分别为10.87、10.10、11.50和10.15 mg/g。虽然处理2和对照的峰值接近,但是后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速度明显慢于对照。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可溶性蛋白质水解速度增大,达到峰值后各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迅速下降。在瓶插第8天,各处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差明显,处理3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始终高于其他处理。结果表明,含有保鲜剂的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洋桔梗切花在瓶插期间可溶性蛋白质的水解速度,从而延长切花的保鲜期。

2.4 不同处理对洋桔梗切花POD和SOD活性的影响

由表2可知,在瓶插前6 d,即在花逐渐开放过程中,各处理的POD活性有一定的下降趋势,等到花基本开放之后,POD活性开始上升,这可能是因为瓶插后期花瓣中过氧化物累积的缘故。在整个瓶插过程中,保鲜处理切花的POD活性均比对照高,说明保鲜处理能增强对过氧化物的清除能力,其中处理3的效果最好。与POD活性变化趋势不同,各处理的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花的盛开期即第6~8天活性达到最大,处理1、处理2、处理3的SOD活性最大值分别比对照的高11.34%、3.53%、29.22%,而且在瓶插后期处理3的SOD活性下降趋势明显比对照缓慢。SOD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活性氧,由此可以说明各保鲜处理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均比对照强,其中处理3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最强。

3 小结与讨论

洋桔梗切花与母体的营养源关系被切断后,内部将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水分代谢遭到破坏,淀粉、蛋白质、核酸和磷脂等大分子生命物质和结构物质逐渐降解,失去原有的功能,催熟激素乙烯生成量迅速增加,活性氧清除能力减弱,加速了花瓣的衰老,降低了质膜流动性,增加了透性,最后导致细胞解体死亡,外观上表现为花瓣枯萎、脱落。基于上述原理,人们常用各种方法抑制切花衰老的生理生化变化,保持水分平衡,延长切花寿命。

试验中使用的蔗糖是切花保鲜中常用的能源物质,为切花提供营养,促进花枝吸水。试验中所用的8-羟基喹啉是一种广谱杀菌剂易与金属结合,可夺走细菌内的铁离子和铜离子,因而有抗菌作用;该物质还可以使从茎基切口处溶解到瓶插液中的单宁类物质失活,抑制细菌增殖,防止导管堵塞。GA3是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由上述试验结果可知,它对洋桔梗切花具有保鲜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各保鲜处理均能延长切花寿命、增加鲜重、延缓水分平衡值的下降和可溶性蛋白质的降解,也能提高保护酶POD和SOD的活性,从而延缓洋桔梗切花的衰老。

经过适宜浓度的GA3预处理的切花保鲜效果优于没有经过GA3预处理的,用蔗糖和8-羟基喹啉组成的基础瓶插液瓶插的切花保鲜效果优于用去离子水瓶插的,而25 mg/L GA3预处理结合30 g/L蔗糖+100 mg/L 8-羟基喹啉瓶插液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由此可见,如果在洋桔梗切花采割后进行一定的预处理,之后再配以保鲜液瓶插,可以明显提高切花的保鲜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云华,林 清,张燕青,等.6-BA与B9对洋桔梗鲜切花保鲜影响的研究初探[J].福建农业科技,2010(2):41-43.

[2] 章志红,孙天舒,吴 帅,等.不同保鲜剂对切花洋桔梗保鲜作用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1(11):145-147.

[3] 田如英,周 恒. 不同保鲜剂对洋桔梗鲜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J].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25-27.

[4] 师进霖,杜秀虹,姜跃丽,等. 氯化钙对洋桔梗切花瓶插期间的保鲜效果和生理效应[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6(1):118-122.

[5] 刘健君,林 萍.糖和无机盐预处液对洋桔梗切花的保鲜效应[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35(4):597-600.

[6] 师进霖,姜跃丽,杜秀虹,等.预处理液对洋桔梗切花保鲜效应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5):1660-1664.

[7] 刘健君,林 萍.蔗糖和STS预处液对洋桔梗切花的保鲜效应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10):88-90.

[8] 燕一波,薛秋华,林 如. 洋桔梗切花衰老过程中的蛋白质变化[J].热带作物学报,2009,30(8):1088-1093.

[9] 刘健君.洋桔梗切花的保鲜研究[D].昆明:西南林业大学,2007.

[10] 师进霖,董绍辉,李军萍,等.洋桔梗切花瓶插期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5):788-792.

[11] 张 洁,方少忠,蔡宣梅,等.赤霉素预处理对Sorbonne百合切花衰老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48-50.

[12] 刘 俊,耿兴敏,芦建国,等.GA3预处理对百合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776-14778,14786.

[13] 郭绍霞,张 燕,张玉刚.赤霉素和青霉素对芍药切花衰老的影响[J].园艺园林科学,2008,24(2):314-319.

[14] 张秋菊,韩 英.青霉素和赤霉素对香石竹切花保鲜的生理效应[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2):170-172.

[15] 杜玉婷,黄牡丹,程 聪,等. 赤霉素和蔗糖对唐菖蒲切花的保鲜效应[J].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3):2685-2688.

[16] BRADFORD M M.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J]. Anal Biochem,1976,72(1-2):248-254.

[17] 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3-124.

[18]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 现代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05-306.

上一篇:不同贮藏温度对红皮洋葱鳞茎生化指标的影响 下一篇:个性化学习:一种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解视角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