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基层官兵卫勤保障存在的矛盾及对策

时间:2022-10-07 12:20:32

某部基层官兵卫勤保障存在的矛盾及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某部基层部队官兵卫勤保障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并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方法 通过座谈、巡诊、调查等发现基层官兵在卫勤保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某部基层官兵存在就诊困难多,医疗保健知识相对缺乏,基层卫勤力量相对薄弱等。结论 可通过加强组织营区巡诊、结对帮带、分区包干等方式来解决基层官兵就诊困难、保健知识缺乏、基层卫勤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从而促进医院卫勤力量保障能力建设。

关键词:基层官兵;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健康;卫勤保障

通过与某部基层官兵交流、座谈、调查等发现基层官兵在卫勤保障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矛盾,某部医院紧贴官兵医疗服务需求和战训任务卫勤保障需要,转变医疗服务理念,开展主动服务和针对,努力构建新型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院卫勤保障能力。

1存在的矛盾

1.1人人平等与优先处置的矛盾[1]面对疾病和伤害,人人都有得到有效治疗、争取继续生存的权利和愿望。在平时的医疗活动中,医疗资源充足,这种权利和愿望基本可以得到很好的尊重和实现。但在执行军事任务过程中,包括野外驻训、远航执勤等,卫勤人员通过检伤分类优先处置重伤病员,进行现场急救,在运力和伤情允许的情况下,安排伤员越级后送,以尽早送达能够得到确定性治疗的救治机构。而轻、中度伤病员,则按照阶梯救治原则分级救治逐级后送。甚至某些特殊情境下为了维护和再生部队的战斗力,"轻伤不下火线",只能继续执行军事任务。这种行为,使战现场部分伤病员的健康权益从属于军事行动能够取得胜利这个根本的社会利益[2]。这种处置原则有利于降低非战争军事行动医学救援的伤残率、死亡率,但却与人人享有平等的医疗权利产生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1.2基层官兵的健康维护与军人的岗位职责之间的矛盾 人人享有健康的权利,军人也不例外。某部官兵身处特区,身负神圣使命,每个人都担负着部队建设的重任。长期的军事训练、繁重的工作任务、紧张的训练节奏,以及来自前途、社会、家庭的压力给基层官兵带来了一定的伤病和心理疾病。在普通人看来,可以及时咨询医师、住院治疗,进而通过调整工作岗位、放慢工作节奏、降低工作强度来达到维护健康的目的。但基层官兵不可以擅自离开、更换岗位,他们必须履行军人的岗位职责,坚持训练,坚持工作,这对个人的健康维护形成强烈的冲击,自然而然在健康维护的需求与尽职尽责两者之间形成一对矛盾体。

1.3基层官兵的身心健康与部队战斗力形成之间的矛盾 通过调查发现,某部基层官兵就诊最常见原因为训练伤、皮肤病、胃肠道疾病、心理问题[3]等,且随着训练科目增多、训练强度加大、训练难度提高,伤病率极有可能呈现逐渐升高趋势。但军人的职责使命就是战时保家卫国、奋勇杀敌,平时执勤保障、抢险救灾、维稳制乱,尤其是在新世纪、新阶段、新的生态环境下,赋予了军人更多的使命担当。因为战场、事故突发现场不能演戏,为了有效履行职责使命和义务,部队必须紧贴未来实战,加强能力建设,聚焦聚力谋打赢。"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如何合理解决休养与训练的矛盾成为每个基层指挥员、卫勤人员必须面对的难题。

1.4基层官兵日益增长的合理医疗卫生需求与基层卫勤保障力量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随着基层官兵个人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对训练伤的防治、常见疾病的防护、心理问题以及对日常健康维护、健康促进知识的求知愿望也与日俱增。按照部队卫勤保障要求基层团(营)卫生所、连卫生队已经配备了与之相匹配的基础设施、药械装备、诊疗设备和基层卫勤人员,但这与基层官兵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之间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某些特殊岗位的卫勤人员,军内普遍缺乏,经常出现心理卫生工作由连队主官"越俎代庖"[4]的现象,变相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这必然造成官兵医疗卫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2主要对策

2.1完善医疗保障机制,创新医疗服务理念 开展主动服务和针对。医院主动到部队开展诊疗管理和健康宣教,与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建立紧密的医疗网络关系,完善医疗保障双向互动机制。医疗服务模式从原来的门诊接诊、住院诊疗为主,逐渐过渡为"上门"服务为主,变消极等待为主动出击。从原来的治病为主预防保健为辅过渡为治病与治未病并重,创建预防和医疗两大系统协调平衡的卫生发展模式。创新建制部队卫勤力量集中管理、派出保障的卫勤保障模式[5]。卫勤人员平时在医院营区内集中管理、训练,在基层部队执行重大任务的前、中、后期,可通过抽调有经验的专科医生组成医疗队深入一线,遂行伴随保障,加强基层卫勤力量。

2.2精心打造全时段急救后送体系 医院通过组建一支10余人的急救专家组,与基层部队卫生机构形成院前急救网络,随时派出专家指导或直赴各营区参加一线救治。主动协调上级医院和港内外地方医院,建立急救专家技术支持团队,完善急救预案和应急保障方案,规范药材、设备、物资配置和急危重症伤病员紧急后送流程,加强标准化急救技术训练和协同演练,全时段保持良好的应急救治能力。同时,拓展就诊形式,转变既往单一的面对面诊治模式,可通过热线咨询、网络信箱、远程医疗等方式加强医疗网络间的联系,缩短军医与官兵之间时间、空间上的距离。

2.3精心打造全覆盖诊疗服务体系 从优化医疗布局、重组专业构成、简化就医流程、改善就医环境着手,整合医疗资源,完善服务措施,建立全程无缝接力式健康管理中心。医院抽组成立6~8支专家技术骨干团队,分别指定与港内所有营区建立医疗服务包干责任制,不留盲区,开展常态化巡诊,并根据各营区官兵人员构成特点、疾病谱变化,适时调整巡诊力量配备,将优质医疗服务深入到班排、前伸到训练一线。

2.4建立卫勤人员参与军事训练设计的机制 加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军事训练计划时,卫勤人员积极参与,有意识地把适应力、承受力和耐受力的训练融入到军事训练之中,并在军事训练中逐步加大训练的难度和强度,达到练意志、练勇气、练胆识、练毅力的目的。采用各种手段模拟应急作战环境,使官兵体验各种能影响生理变化的刺激因素,逐步形成适应遂行任务需要的心理素质,消除遂行任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恐惧、焦虑、抑郁和厌战等负性情绪,减少军事应激反应的发生。

上一篇:功能性消化不良罗马Ⅲ与罗马Ⅱ标准在临床应用... 下一篇: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合并结石的疗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