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河船舶油污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时间:2022-10-07 12:09:06

浅析内河船舶油污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内河船舶油污水展开分析,探讨了内河船舶油污水产生原因及危害,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内河船舶防止油污水应对措施及的处理办法,以期可以为内河船舶油污水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船舶;油污水;危害;处理

中图分类号:R12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经济和旅游的发展,长江内河船舶数量、吨位和机械设备功率大幅度增加,油污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多。为了避免长江内河船舶油污水对生态造成污染,一定要更加重视做好相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二、船舶油污水产生途径

1、船舶机器处所的舱底含油污水、油船洗舱水及压载水等超标排放。

2、船舶进行添加燃油、装卸货油等油类作业时因违章作业引起的操作性溢油。

3、船舶由于发生海事事故引起事故性溢油造成水域污染。

三、含油污水的危害

1、油类在水中存在形态

通常,油类在水中主要以下几种形态存在:

(1)上浮油油珠颗粒较大,静置后能较快上浮,以连续相的油膜漂浮在水面。通常,进入水体中的油分大部分以此形式存在。

(2)分散油粒径从数微米到数毫米的细小油滴,可悬浮分散在水相中,但不稳定,可聚并成较大的油珠而上浮到水面,也可转化为乳化油。

(3)乳化油分散态油滴在表面活性物质作用下或极微小的油滴可以形成乳化油形态,油滴以细颗粒形式稳定悬浮分散于水中。

2、含油污水的危害

(1)含油污水污染饮水水源。如果我们日常的饮用水水源遭到了含油污水的污染,那么不但人畜会感染疾病,甚至还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另外,含油污水中也是含油一定量的致癌物质的,因此就可能会提高含油污水所污染区域的癌症的发病率;

(2)含油污水影响周边环境。含油污水的密度比正常的纯净水的密度要小,所以一旦含油污水排入到周边环境中,那么其是会附着在水面之上的,大气与水中气体就无法正常的交换,水中氧气的含量不断下降,那么周边环境就会恶化,水体的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大幅度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3)含油污水进入土壤。如果含油污水被当做灌溉水用于灌溉土壤了,那么油渍就会沉积在作物的表面,土壤无法与外界的空气有效交换,土壤的代谢速度变慢,从而影响作为的正常生长,甚至还会导致作物的死亡,如果含有油渍的作物被人类食用了,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带来危害。

四、防止船舶油污染方面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不健全

船舶油污染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真正适用于内河的法规不多,虽然水污染防治法制定了实施细则,但它涉及面较广,就海事管理而言,其操作性较差。

2、船员防污染意识不高

虽然大部分船舶均已按规定配备了防污设施和防污文书,但其使用情况和保养情况不佳。对于装设了油水分离器的船舶,有的船员不知如何操作,有的知道操作也不实用,大部分的船舶防污设备缺乏正常有效的维护保养;部分船员随意排放污染物,还有少数船舶直接将舱底水排放人内河,造成水域污染。

3、油水分离器使用率低

根据《内河船舶防污染结构与设备规范》要求,主机总功率大于或等于220千瓦的船舶,必须配备油水分离器;主机总功率达不到规范要求的船舶,在机舱配备污油桶(柜),装存机舱污油等。在船舶实际运营中,船舶油水分离器使用率低,有的甚至不使用。

4、油污水接收处理设施匮乏

按照《内河船舶防污染结构与设备规范》要求,凡是未装设油水分离器的船舶,其油污水必须储存到船上指定的容器,且定期排给岸上油污水接收处理设施。由于目前绝大多数港口、码头没有配备污油水接收处理设施,故大部分没油水分离器的船舶其油污水倒入岸边或由私人小船收购,有的甚至直接排入内河中。在检查中,海事部门也要求港口企业配备污水接收处理设施,但该设备造价高,使用过程中支出大,有了这些设备,港口企业增加了成本,因此,多数港口、码头没有装设或者装设了也很少使用。

五、内河船舶防污染应对措施

1、以人为本,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提高船员的防污染意识。建立内河船员培训考核机制,定期开展船员防污染培训,同时对内河散化船、内河液化气船、内河油船船员进行安全知识及安全操作专项培训,发专项证书,持证上岗;对于内河船员培训机构也要加强管理,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内河船员素质。

2、提高监督管理人员水平。对监督管理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实行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机构和制度,以适应防污管理发展的要求。在日常动态巡航中管理部门应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污检查,并与静态防污专项检查结合,避免船舶违章排污。

3、主管机关应加大对老旧船舶的排查力度,检查机舱中舱底水管系实际布设情况,看是否有直接将机舱污水排泄管路连接到压载水管路系统等非法管路的存在。另一方面,主管机关应加强对到港船舶防污染设备的监督和检查力度,落实航运公司对船舶防油污设备硬件上的投入以及确保船员正确使用防污染设备,并能依据公约达标排放,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体系中对防污染设备定期检测、按期维护保养等工作要求,确保船上关键性防油污设备的可靠运行,最大程度减少船舶油污染造成的危害。如确保油水分离器的正确和正常使用,主管机关可定期对处理后的水质进行取样测试其含油浓度,对于不合格的油水分离器必须责成船方立即采取改进措施。

4、落实船舶溢油处置和应对措施。不同规模的船舶溢油事故的发生原因是不相同的,不同的船舶溢油规模所带来的溢油应急解决方案也是不同的,熟悉和掌握溢油事故原因与溢油规模之间的关联,掌握解决不同规模的溢油事故的应急方案,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油污应急预案,储备相应的设施。有必要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建立统一的溢油响应协作机制 ,整合各部门的力量,统一指挥,合理分工,以便及时和有效地开展事故溢油的控制与处理工作,将油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限度。

5、改善船舶条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一要加快内河船舶标准化进程。逐步淘汰落后船型。通过优惠政策,扶持一些低污染的大型标准船舶的投入,规范内河船舶防污设施配备检验标准,从而保护内河水域环境,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促进内河航运可持续发展;二要提高内河船舶防污染设施的质量。从内河船舶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出操作使用简单、方便,工作安全可靠的经济实用型的防污染设施,减轻日常维修保养的工作量,确保防污设施的使用率。

6、加快建设污油水接收、处理设施。污油水接收、处理设施投资大、见效慢,建议采用国家补贴、地方投资的方式加快港口、水上加油站等污油水接收、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尽快设置配备与本港吞吐能力、到港船舶种类相适应的接收、处理设施。

7、转变管理模式,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内河船舶污染防治法规体系。提升内河船舶污染防治立法层次,制定全国性的“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条例”,全面指导和规范船舶污染防治工作,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并根据实际需要与国际接轨,将国际公约具体化、国内化。

8、强化防污染的现场监督。各级海事主管部门应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船舶污染行为。加强对船舶“油类记录薄”的签发和管理,一旦发现船舶防污染设备的状况与证书内容不符,或该船对水域环境产生污染时,应禁止船舶离港。处罚作为一种强制手段,在增强船员的防污意识,扼制船员的违章操作性排放,保护内河环境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海事主管部门在加强执法力度的同时可建立污染报告以及奖惩制度,加大故意排放油类物质的处罚力度。在对船舶进行检查时应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对于违章操作屡教不改,产生严重污染的船舶,加大处罚绝不手软。

六、船舶油污水处理

1、根据船舶产生的油污水量的多少,一般可以在动力舱设置油污水处理装置,以处理舱底含油污水。根据舱室的大小、机械设备数量、舱室分布情况,可以设单个舱室的油污水处理系统,也可以将全船油污水通过输送泵统一收集在油污水贮存舱内,再通过油污水处理装置集中处理,经处理后排放的油污水满足《73/78防治公约》的要求,排放水的含油量不大于15ppm。通过油份浓度计监测排出水的含油量,当含油量超过排放标准时,将不合格的水返回舱底继续处理知道合格。

2、按照MEPC.107(49)决议对油污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的修改,原来普遍采用的重力法分离油污水技术已不能满足处理含表面活性剂的C类试验液的要求,因此,需对油污水处理设备进行改进,在重力分离的基础上采用超滤、膜分离、化学破乳等方法以处理乳化状态下的油污水。

3、考虑到油污水对水域污染的严重性,及时经过油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排放水达到国际排放标准,在部分水域、港口将来也会受到排放的限制,可以将舱底油污水通过国际通岸接头至码头接受设施,在港口外可以排至接受船。

4、经油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出的油污可以进入焚烧炉焚烧,或通过通过国际通岸接头至码头接受设施,在港口外可以排至接受船。

5、油污水处理及排放:

(一)油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二)在限制水域不处理排至接受设施。

七、结束语

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内河加油船舶油污水的危害,进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处理内河加油船舶油污水,确保油污水不会对周边的水域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赵国钢.船舶防污染及事故污染应急工作浅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01)

[2]伦庆辉.船舶污染水域现状及对策[J].珠江水运.2009(03)

[3]姬钰.浅析船舶油污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J].船舶.2009(02)

上一篇:WSS注浆技术在上软下硬地层下穿房屋的运用 下一篇: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