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杠杆的知识产权

时间:2022-10-06 11:36:55

作为杠杆的知识产权

经过评估后,知识产权的权利人一下就坐拥“亿万资产”,并且找到了投资人。但投资人要警惕:它真的像评估报告说的那么值钱吗?

虽然iPad这四个字母构成的商标被深圳唯冠卖出了6000万美金的价格——平均一个字母1500万美金,不过,别总是把它当成知识产权价值连城的标杆。在2012年12月初的亚洲知识产权营商论坛上,有听众向“知识产权估值”环节的演讲嘉宾提问:“在知识产权评估过程中,客户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什么?”Censere Group行政总裁Brett Shadbolt和Pluritas LLC主管合伙人Robert Aronoff都不约而同地回答道,客户对他们的知识产权的价值,有时期望过高了。

然而不幸的是,一些抱着不切实际期望的客户竟然得到了满足。早在几年前,一位名为梁星人的发明人,声称其专利技术“宇宙引力能加速电动机车辆”(其实只是“永动机”之类的专利申请),被香港国际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为1265亿美金。这间香港的评估事务所还为一位叫卢兆平的专利申请“全面治理铁路线路的技术方案”评估出超过128.56亿美金的价格。如果“香港国际无形资产评估事务所”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这些评估价格的信息属实的话,那么这真是评估界的奇葩了。

很遗憾,因为无法确认这些信息的真假,可能只好当作无趣的假新闻或者笑点不够的笑料。但笔者却真的遇到了知识产权评估界的大手笔。曾经有人拿着一枚商标过来,告诉我说它价值一亿五千万元,这可不是他自吹自擂,而是一家资产评估公司给出的评估结论。虽然不是评估界人士,但凭着对商标价值的了解,我断然而且善意地提醒他:不要被评估公司欺骗了,因为他这个商标几乎没有使用过,而经典的教科书告诉我们:商标的价值在于使用。自此以后,我将此事例视为知识产权乱评估的典范。

但真正让我大跌眼镜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没过多久,这位坐拥“亿万资产”的商标先生,又和我相遇了。这次他带来了好消息,足以媲美“穷?丝逆袭白富美”之类的经典案例。

商标先生将商标的价值“打折”后,作价入股,与一位投资人共同投资成立了一间公司,注册资本高达8000万元。当然,这位投资人投进去的可是真金白银,不过仍然是只占30%股权的小股东,而商标先生借助商标资产成功跻身为大股东。在当地的招商引资中,这显然是一个很成功的“大手笔”,足以在主管部门的年终总结中大书特书。

这件事情彻底颠覆了我的知识产权价值观,到现在还有些“毁三观”的感觉。所以说,知识产权到底应该值多少钱,有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找到人愿意认可它。

现在,不仅是商标权、专利权,甚至连“域名权”都可以作为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上海一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从设立时的区区3万元,迅速增加到1666万元,但其中域名权就贡献了1163万元的出资。而学术界对于域名是否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直到现在都存有疑问。但关键不在于学术界,而在于投资人的认可,以及工商部门的认可。

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理解,不妨把这些案例视为知识产权的策略性利用。在这里,知识产权作为杠杆性资产,被充分地挖掘和利用起来。你可以透过知识产权吸引到投资,甚至又透过知识产权掌控了主动权;或者借助知识产权增资扩股,一下就增加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并且不需要花什么现金,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当然,作为投资人,则要警惕了:你投资的知识产权,真的像评估报告说的那么值钱吗?

不过,有些人利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以确定的事实,对公司资产进行“乾坤大挪移”,还是值得警惕。有些公司的大股东,利用自己的控制权,先将公司的知识产权低价评估后卖给自己,过了不久,又将该知识产权高价评估后,当然是高价又卖给公司。这么折腾一下,公司的大量现金就哗哗地进了大股东的腰包。很难相信,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这些知识产权的价值就迅速增长了——利用知识产权一进一出,貌似“合法”的套现才是真正的目的。

上一篇:人民银行国库事后集中监督模式的初探 下一篇:浅谈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物资采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