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时间:2022-10-06 11:33:52

探索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已经紧迫地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在知识经济来临之际,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已经成为教育战线的当务之急。实践证明,创新并不是某些特殊人的专利,只要是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具有潜在的创新精神,但这种创新精神能否发挥出来,主要还在于后天的培养与引导。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深厚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育来自于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体育。

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传统教学中强调“师道尊严”、“教师权威”,这些观念很大程度上给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德国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教师凡欲促进他们学生创新力,就必须在他们班倡导一种民主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要使课堂教学民主化,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从而增强创新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我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又是最亲近的朋友。让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合作,对一些关键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在室内课学习课堂常规时,教师说“为了上好体育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制定体育教学常规,现在请每位同学说一条常规,前面同学说过的,后面同学就不再重复,这就要求学生要有求异思想,也就是创新思维。有一位同学想说的,老师还没有喊他就被别人说去了,这就要求他赶快再想一条别人没说过的准备回答,避免了以前只要想好一条就万事大吉了,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比以前高了,学生回答的内容丰富了。这样一来,使学生乐于思考,从而促进了”创新“思想的幼芽在他们心灵中萌发。

2、要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创新的方法

素质教育提倡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老师不仅要注意选择灵活多变的教法,更要注重学法指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学习方法,自己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真正培养能力,学会创新目的。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看、听、练、思、问等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学会创造性学习的方法。

3、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创造性学习

教育的本质在于学生主动参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组织全体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实现学习的主动性。传统教学中总是全班一刀切,要求不同素质不同资质的学生保持相同的学习进度,一样的教学目标一样的教学要求,结果使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现象时有发生,其实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权力。在体育教学中,我采取了自主学练,分层指导的教学方法。所谓自主学练、分层指导其实质就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样可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一年级的立定跳远教学中,通过几课时集体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要求后,把全班学生按体能分成四组,给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他们通过自身努力,就能达到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对于优生允许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释放他们的能量,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竞争,达到甚至超过大纲要求,充分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老师也可以节省时间重点辅导差生,使他们迅速地赶上去。

4、要鼓励学生创新

求异思维本身蕴含着创新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意识,让每一个学生知道自己有新见解、新发现的权力,鼓励学生多想想,尤其要鼓励学生不盲从、不唯书、不唯师,不唯别人,敢于大胆地去想,善于进行求异思维。从而点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欲望。例如:在二年级室外课跳绳教学中,学生练习几次后非常累,传统教学中让学生休息一会儿再跳。我在实际教学中改变了这种教法,在让学生休息时,用手中的一根绳子在地面上摆图案,要求学生不但要摆好图案,而且要说出他的构思。教师还规定相邻同学不要摆相同的图案,假如相同了,构思要不同。这一次摆过了,下次再摆时就不允许再摆相同的图案,使学生不断地有新的图案和新的构思。有时教师也允许学生几个人一组用几根绳子一起来摆图案,利用小团体的智慧来构思。教师通过检查,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要进行鼓励,使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地到教师的认可。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在体育教学中,通过自身创造性学习,较快地获取新知识,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

上一篇:尝试批阅新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篇:浅谈小学生的习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