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湖北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10-06 11:01:13

加快湖北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摘 要:近年来,湖北省将突破性发展设施蔬菜确立为现代蔬菜产业的重要任务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就湖北省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推动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湖北;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6)24-0082-03

1 发展现状

1.1 设施规模稳步增长

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出台的政策支持下,湖北省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高涨,设施建设逐年提速,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据生产部门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全省设施蔬菜基地规模108 721 hm2,占全省蔬菜基地面积的19.4%,比2012年增加22 678 hm2,增幅26.4%。

1.2 设施多样,功能提升

近年来,全省建设了大棚、中棚、小拱棚、冬暖式日光温室、玻璃温室、光伏大棚、食用菌菇房等类型多样的生产设施,设施结构有钢架、水泥、竹木、砖房等多种架构,设施内喷滴灌、膜下暗灌、遮阳网、防虫网等配套设施装备更加完善。设施蔬菜生产集防寒加温、遮阳降温、阻隔防虫、避雨控湿防病等多功能于一体,设施功能全面提升。

1.3 周年生产,均衡供应

设施蔬菜过去以茄果类、黄瓜、菜豆等少数蔬菜种类为主,现在增加了根菜类、叶菜类、食用菌类等种类。樱桃番茄、迷你黄瓜、彩色甜椒等品种的推广应用,丰富了设施蔬菜产品的花色。尤其是设施栽培采取了春提早、夏遮阳、秋延后、冬保温等措施,蔬菜产品上市期大大提前或延迟,实现了周年生产,满足了人们“冬吃夏菜”和“夏吃冬菜”的愿望,缓解了市场供应淡季,丰富了市民餐桌。

1.4 主体增多,功能拓展

全省积极创新模式,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发展设施蔬菜,种植大户、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明显增多,规模化种植、企业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已成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如武汉市东西湖区如意集团、黄陂区农耕年华以及荆门市钟祥彭墩日光温室蔬菜基地等,将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和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拓展了设施蔬菜功能。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湖北设施蔬菜产业不断发展,但与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设与萎缩的矛盾依旧突出

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城市化建设逐步扩展,一些城郊设施蔬菜基地逐步被侵蚀,先占后补、占而不补、占多补少、熟地变生地等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城市周边设施蔬菜基地逐步萎缩,新增菜地远郊化、生地产能弱化现象日益凸显。

2.2 量增和质增的要求十分迫切

湖北设施蔬菜面积在全省蔬菜基地中占比较低,仅19.4%,规模不到山东的1/4、江苏的1/2,在中部地区不大更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简易设施多,高标准钢架设施占比偏少,部分地方设施设计不科学、设施环境可控性差、水电路建设不配套、抗灾能力差的问题已显现。

2.3 科技与生产的结合步伐不快

用于设施生产的蔬菜品种对外依赖度高,高端蔬菜品种80%靠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集约化育苗、市场化供应体系薄弱、技术集成创新不足。经营主体蕴含的现代产业要素聚集不够,对科技集成应用投入较少、引进不够、配套不全,设施蔬菜生产与管理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2.4 经营方式与市场营销不相符

设施蔬菜经营方式仍比较粗放,小规模分散经营依然占据主体地位,菜农把田头当市场的多,出去找市场的少;蔬菜专业合作社数量有较大发展,但能带动产销协调发展的还不多,迫切需要创新机制,着力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3 面临的机遇与前景

“十三五”是转变湖北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完善,财政支持更加有力,蔬菜是“保供增收惠民生”的重要农产品,因此,设施蔬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产业前景广阔。

3.1 民生需求助推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三日可无肉,日菜不可无”,目前我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总体上得到很大改善,对蔬菜产品的品质和品种要求越来越高,保障蔬菜周年均衡安全供应已成为发展的课题。发展设施蔬菜是顺应民生要求、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

3.2 产业特质决定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蔬菜具有鲜食为主、不耐贮藏、易腐、产品季节性差异大等特性,不适于大调大运,决定了其就近供应的基本原则。目前,湖北省蔬菜流通腐损率达30%,依然存在“春淡”、“秋淡”的困境,精细菜的自给率不高。发展设施蔬菜能有效缓解保供压力,减少产品损耗,降低生产成本,平抑物价,有效降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3 产业结构倒逼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湖北蔬菜产业结构仍不太合理,露地菜比例过大,面积达449 558 hm2,占80.6%;设施菜相对偏少,仅占19.4%,产值360亿元,约占全省蔬菜总产值的30%,资源的占用与产业的效益倒挂。近年来,北方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湖北露地越冬菜的市场空间受挤压,在暖冬季节时常出现碰头上市,导致“卖菜难”的情况发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已刻不容缓。

3.4 “四化同步”催生设施蔬菜产业发展

党中央提出“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决策,当前工作重心是要弥补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从蔬菜产业看,就是要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关键的措施就是发展设施蔬菜。一方面城镇化要从农村转移大量人口,导致商品菜的需求刚性增长;另一方面工业化的进程,城郊菜地逐步萎缩。两种因素叠加,找地种菜的最好出路就是利用设施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能。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蔬菜基地保护办法》,用法治思维推动产业发展,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编制设施蔬菜基地保护与建设规划,防止新建即毁、刚建即占的现象发生。二是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设施蔬菜产业的扶持力度,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设施建造和生产标准化,配套建设蔬菜集约化育苗和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等。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进入设施蔬菜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投入局面。

4.2 突出基地建设

以大中城市蔬菜保供、农民增收为核心,重点建设“一圈一带”示范引领现代产业转型, 即以武汉“1+8”城市圈为重点的核心设施蔬菜基地,重点发展东西湖区、新洲区、江夏区、黄陂区、阳新县、孝南区、汉川市、云梦县、嘉鱼县、赤壁市、麻城市、黄州区、潜江市、天门市等市县区设施蔬菜生产;以省内其他大中城市为重点的核心设施蔬菜辐射带,重点发展枝江市、荆州市荆州区、公安县、老河口市、荆门市掇刀区、钟祥市、京山县、随州市曾都区、十堰市张湾区、恩施州等市(州)县区设施蔬菜生产。

4.3 增强园区功能

一是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围绕抵御自然灾害,加强防寒保温、遮阳降温等设施小气候环境调控材料装备;围绕增强优质种苗集中供应,加强集约化育苗配套设施建设;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加强防虫网、粘虫色板、防雾滴棚膜、膜下滴灌等生态物化技术装备;围绕提高贮运保鲜能力,加强田头预冷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

二是拓展园区功能。创新设施蔬菜基地运营机制,将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和发展乡村观光休闲有机结合起来,深度开发设施蔬菜基地的旅游休闲功能,把温室、大棚等蔬菜生产设施当作休闲观光、体验农耕文化、普及农艺知识的重要平台,示范带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三是创新“互联网+蔬菜”发展模式。发展物联网技术在设施蔬菜智能管控、电子商务、质量追溯等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应用研究和示范,提高蔬菜精细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引领“智慧农业”的发展。

4.4 强化科技支撑

设施蔬菜是集成生物技术、农业工程和环境控制科技的有机综合体,投入成本大、科技含量高、管理要求严,必须强化科技支撑。

一是强化产学研结合。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湖北农业科教资源优势,加强农科教结合,探索构建区域蔬菜科技协作体系,推进全省设施蔬菜在良种培育、节本降耗、节水灌溉、农机农艺结合、加工贮运、循环农业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加快推进蔬菜新技术、新成果的集成运用和创新。

二是强化生产技术集成推广。推广水肥一体化、黄板诱杀蚜虫、连作障碍改良、平衡施肥、集约化育苗、机械化作业等轻简高效、节能安全生产等成熟技术,提高普及率。

三是强化新型菜农培育。依托职业农民教育等途径,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示范的骨干菜农。以协会、合作组织等为依托,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培训和应用,提高设施蔬菜生产者科技素质。

4.5 加强引导服务

一是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植。用产业化发展思路谋划设施蔬菜发展,着力培植设施蔬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利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形式,发展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激发产业活力。

二是加大信息引导与服务。建立覆盖设施蔬菜主产区和主要批发市场的蔬菜产销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引导设施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提前进行市场预警,引导蔬菜合理流通。

三是加快促进新业态发展。着眼于产、加、销各个环节,促进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贮藏保鲜及品牌化销售,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直销直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蔬菜市场流通渠道,提升全产业链的附加值,形成“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

上一篇:辣椒不同生育期光合作用比较 下一篇:打造跨市场、多金融产品的统一资金结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