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用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06 10:57:18

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和缩宫素联合用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 要】 目的:探究对产后出血患者应用垂体后叶素、米索前列醇以及缩宫素三药联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产科应用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的孕产妇共200例,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2010年1月-12月常规分娩孕妇20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孕产妇的出血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孕产妇出血率有了明显下降,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垂体后叶素 米索前列醇 宫缩素 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 R714.4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138-01

在临床上面的分娩并发症当中,产后出血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现象,而且它本身的临床发病几率极高也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在所有分娩产妇中,出现产后出血事件概率最高达到3%,且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有80%产后出血事件发生于产妇分娩2小时内,子宫收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出血状况。本院自2011年始对产科分娩孕产妇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症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孕妇200例,设为观察组。在这200例患者当中年龄最小的为23岁,年龄最大的为42岁,平均年龄在(27.25±3.15)岁;又随机选择2010年1月-12月在本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共200例,设为对照组。在这100患者当中年龄最小的为26岁,年龄最大的为41岁,平均年龄在(27.14±3.13)岁。

1.2 用药原则

观察组孕产妇:对于产后具有出血趋向的孕产妇应用垂体后叶素联合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方法进行预防治疗,此类孕产妇所具备高危因素有:巨大儿、羊水过多、产程较长、双胎妊娠以及出现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现大量出血,且所有产妇均排除由其它原因出现的出血症状,所有产妇均无高血压疾病,在胎儿顺利娩出之后对孕产妇应用0.9%氯化钠,剂量为100毫升,联合剂量为12U的垂体后叶素,或者应用剂量为10毫升的0.9%氯化钠联合剂量为6U的垂体后叶素进行宫颈多点肌注。如孕产妇为剖宫产,在剖宫产时对子宫下段还有宫体进行多点肌注,同时再给予林格氏液,剂量为500毫升,联合剂量为20U的宫缩素,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维持宫缩,再使用米索前列醇塞肛,对照组患者则仅接受剂量为20IU的宫缩素进行静脉推注,再使用20U宫缩素进行宫体注射。

1.3 疗效判定

本次研究疗效判定主要如下:患者接受治疗后子宫收缩程度有了明显好转,阴道流血量在短时间明显减少,孕产妇不会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孕产妇接受药物治疗预防之后,子宫收缩乏力的情况没有任何改善,阴道流血量无明显减少,有产后出血症状出现。对于产后出血的定义:医学界认为孕妇在经过阴道分娩之后的2个小时之内出血量达到400ml或者是在阴道分娩之后24小时之内出血量达到了500ml的,可认为是出现产后出血症状。对于分娩之后的出血量测量,是以积容法还有称重法来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孕产妇有1例出现产后出血症状,而对照组孕产妇有8例出现产后出血症状,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于孕妇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分析,相关研究均认为产后出血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之下才会出现的结果。在临床当中一般都将产后出血的原因归类为子宫收缩无力、胎盘出现滞留、产道有损伤、患者有凝血功能障碍性贫血这四个类型[1]。

高龄孕妇在工作生活以及家庭这几个方面一般都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还有疲劳的状态,这样会让孕妇的大脑皮层功能紊乱,通常这种状态会导致孕妇出现失眠的情况,特别是年龄超过了35岁的孕妇,本身长期处于疲劳的状态之下自然不能够提供充足的营养给孕儿,在分娩之前会大量的消耗自身的体力或者是没有充分的补给自己的营养都会让孕妇出现子宫收缩无力,这也是导致阴道分娩之后出血的原因之一。已经有相关的研究分析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在生产之后会更加容易出现宫缩乏力的状况[2],因为这样而导致的产后出血速度都是比较快的。而在生产的时候年龄过高那么子宫的收缩能力也会因此相对较弱,如果新生儿的体重过重在分娩的过程当中会对孕妇的产道有较大的损伤,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2]。

对产后出血治疗的关键在于加强患者子宫的收缩力度,最为常用的药物为缩宫素,但是该药物在体内存在的半衰期较短且作用持续时间不长,需要多次用药,有部分孕产妇因体质关系对缩宫素不敏感。垂体后叶素的作用机制是使得人体的小血管产生剧烈的收缩效果,能够广泛的应用在身体各个器官出血,具有突出的止血效果。对孕产妇的预防和治疗止血主要作用是子宫肌Ⅵa受体,能促使子宫平滑肌出现收缩作用,但该药物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米索前列醇属于前列腺素的一种衍生物,能够转化成为活性米索前列醇酸,能够诱使子宫兴奋,吸收效果良好且起效时间短。

在本次研究中,显示了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在缩宫素的基础上应用垂体后叶素和米索前列醇,能够收到满意的预防与治疗止血效果,更能够避免因急症产后出血应用子宫切除术抢救的风险。对保障孕产妇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任维.产后出血的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8(16):129-130.

[2] 张淑玲.子宫收缩乏力致产后出血的治疗进展 [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21(08):154-155

上一篇:6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护理干预浅析 下一篇: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用于异位妊娠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