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软、硬通道治疗的比较

时间:2022-03-07 11:31:09

颅内血肿软、硬通道治疗的比较

【摘 要】 目的:探讨软通道与硬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软通道治疗,对照组采用硬通道治疗。治疗7 d后观察两种患者颅内血肿量;治疗3个月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介入术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无较大差异,二者的优点可互补不足,但软通道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生存质量较佳。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硬通道 软通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072-01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神经外科常见危重症之一,是指因非外伤原因导致的脑实质出血疾病,患者多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发病率高,致死率、致残率较高。临床报道显示,我国脑出血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在临床治疗中,对于血肿较大患者,单用药物的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往往不佳,但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创伤较大,恢复时间长,预后亦不理想。近年来,随着微创穿刺术的逐渐发展成熟,软、硬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中。本文对软通道和硬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3例,平均年龄为(53.4±14.6)岁。出血部位:壳核出血23例,壳核内囊出血12例,累及丘脑8例,其中,破入脑室12例。治疗前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15分12例,13-14分21例,9-12分36例,3-8分14例。临床表现为:所有患者的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头痛、失语及肢体运动障碍等症状,并且短时间内有进行性的意识障碍。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患者术前平均出血量(35.4±10.4)ml。两组患者在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采用软通道治疗:即为定向置管颅内血肿吸引术,根据头颅CT及三维立体定位,以血肿的最大层面作为中心靶点。在头部非功能区常规消毒后避开头皮血管选点麻醉,根据患者头颅CT计算患者的血肿中心与头皮距离后,利用手钻钻穿颅骨及硬脑膜,使用带导芯的颅内硅胶软导管穿入。然后采用10.0ml注射器对血肿进行缓慢的抽吸,当感觉有负压时停止抽吸,然后将留置引流管与引流器相连,术后复查头颅CT,根据患者颅内血肿的残余量注入2万单位的尿激酶及无菌生理盐水5.0ml,每天两次,注射后夹管2小时开放,术后5-7天,如果患者无不良反应,且复查头颅CT示:颅内血肿明显吸收后,将颅内引流管拔出。

1.2.2 对照组采用硬通道治疗:定位方法和治疗组相同。确定穿刺点后对头皮进行常规消毒,麻醉后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针在电钻的驱动下进行穿刺,穿刺颅骨和硬脑膜后将钻头取下,套针缓慢向血肿中心推入,将侧管和粉碎针器接上,缓慢抽出血肿液。硬通道的YL-I型微创穿刺针是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稳定性和密封性较好。在引流过程中可给予尿激酶注入清除残留血肿。根据CT所示血肿基本清除后拔除穿刺针。

1.2.3 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患者的意识清醒,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肢体肌力评测在Ⅲ级或以上;好转:患者的意识清醒或略有意识模糊,GCS评分较入院时提高一级或以上,肢体肌力评测在Ⅲ级以下;无效:患者意识与治疗前相比无改善。

2 结果

治疗组43例.基本治愈30.好转11.无效2.总有效率95.3%.

对照组40例.基本治愈27.好转11.无效2.总有效率95.0%.

两组的血肿清除率、日常生活能力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在高血压的情况下发生的脑实质内出血。其发病急、重、死亡率高、病残率也高。随着高血压病患者的年轻化和人口的老龄化,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将逐年增高。脑出血的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1、多由于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受压,水肿明显,血肿较大引起颅内压力增高,使脑组织及脑室变形、移位,形成脑疝,脑疝是急性脑出血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因此,对急性脑出血患者,尽早清除血肿,减轻脑水肿,解除颅内占位效应,使被压脑组织尽早恢复功能。清除脑内血肿,防止脑疝是抢救患者生命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关键。2、血液在凝固、自行液化、裂解过程中释放出多种具有神经毒素作用的活性物质对脑的损害。自发性脑出血、慢(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及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外科治疗,应在非手术治疗未能奏效而出血将要引起致命损害时才有价值。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来说,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而开颅手术治疗创伤又大,后遗症较多。微创治疗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开辟了新的领域。微创介入术式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并且技术越来越成熟完善的治疗方案,明显优越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小骨窗显微手术,在微创治疗中,临床上最多采用的两种方法是硬通道治疗和软通道治疗。2009年我院引进YL-I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硬通道微创引流技术),治疗以高血压性脑出血为主的各种颅内出血,成功救治了多例濒临死亡的患者。2010年又引进颅脑外引流器弥补了硬通道治疗中的不足。颅脑外引流管为优质硅胶材料制成,其前端为带侧孔的盲端,进针时对脑组织及神经纤维起分离作用,进管后,随着血肿的缩小,脑组织的自动膨胀,引流管可随之移动,避免了脑组织的损伤。便于各级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奥海航,李文峰,胡淑婷.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8,30(6):532.

[2] 邵 华,林建辉,谭晓帆.脑出血微创碎吸术中软硬管应用的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3,11(1):79.

[3] 姚开立,郑少涛,林喜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介入外科治疗进展方向[J].当代医学,2009,15(19):124.

上一篇:误服亚硝酸盐中毒急诊临床诊治体会 下一篇:职业学院网页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