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在关键处

时间:2022-10-06 08:56:35

【摘要】 教学的本质是体验实践,是以教师作为主体,教学内容为中介的体验实践. 只要“练”在讲之前,“练”在点子上,哪怕是以教师的讲为主要形式,学生也会记忆深刻. 因为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学生必然在心里把自己“练”的体验实践和教师的“讲”的不同或相同进行对比、评价.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习效率;提高策略

新教材的课堂要求关注个体差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通过学生的练,老师就找到了他们的不足之处,就可以教在关键处了. 教在关键处,就是对于常规内容采用“点一点、提一提”的“点拨式”教法,这样既可以突出重点,又不遗漏要点;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采用“议一议、辩一辩”的“讨论式”教法,这样可以展示错误过程,激活合理部分,朝着认知的正确方向发展;对于个别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解题方法上的缺失、思维上的偏差,采用追问式讲法,这样可以将错就错,以错纠错;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形成多维互动、交流,形成共识.

一、重视通性通法教学,引导学生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 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 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 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己的能力.

每一种数学思想与方法都有它们适用的特定环境和依据的基本理论,如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分成:(1)由于概念本身需要分类的,像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中对公比q的分类和直线方程中对斜率k的分类等. (2)同解变形中需要分类的,如含参问题中对参数的讨论、解不等式组中解集的讨论等. 又如数学方法的选择,二次函数问题常用配方法,含参问题常用待定系数法等.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

高考是注重能力的考试,特别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考查的重点,而高考中的应用题就着重考查这方面的能力,这从新课标的《考试说明》与原来的《考试说明》中对能力的要求的区别可见一斑.(新课标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充满模式的,就解应用题而言,对其数学模式的识别是解决它的前提. 由于高考考查的都不是原始的实际问题,命题者对生产、生活中的原始问题的设计加工使每个应用题都有其数学模型. 如2009年我省的高考试题中就有一道就用题,同为概率与统计模型等等.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同时要对应用题进行专题训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种应用题的数学模型特点特征和解题思路. 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合理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知识迁移能力

要分析和解决问题,必先理解题意,才能进一步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出更高数学素质、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体现在高考上就是一些新背景题、开放题的出现,更加注重了能力的考查. 由于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而新背景题的背景新,这样给学生在题意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选择上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导致失分率较高. 例如,去年广东省理数试卷第8题:

设S是至少含有两个元素的集合,在S上定义了一个二元运算“*”(即对任意的a,b∈S,对于有序元素对(a,b),在S中有唯一确定的元素a*b与之对应),若对任意的a,b∈S,有a*(b*a)=b,则对任意的a,b∈S,下列等式中不恒成立的是 ( ).

A. (a*b)*a = a B. [a*(b*a)]*(a*b)=a

C. b*(b*a) = b D. (a*b)*[b*(a*b)] = b

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的补充.

四、重视解题的回顾,知一悟三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是数学解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并且为以后的解题有知一悟三的作用. 精讲不等于少讲,少讲也不一定就是精讲;要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从茫茫题海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切实为学生减负,为教师降压,为课堂增效.

综上所述,教在关键处,练在点子上,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学生练习,教师的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提高数学解题教学效率,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参考文献】

[1]李家鼎.浅谈培养高中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中国人民教师[J],2007(7).

[2]周伟忠.解三形题时关键要抓住什么.中学数学教学参考[J],2008(5)(上半月).

[3]刘力.含参三次函数高考题例析.天津网――城市快报,2009(04):02.

[4]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优化课堂引导 提高课堂实效 下一篇:以习题为“本”,变式、拓展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