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史话 第7期

时间:2022-10-06 08:48:32

照明史话 第7期

人类生活除了水、空气、食物必需用品之外,光一直影响人们的作息。相当长一段时期,人类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直到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白炽灯)

人类要感谢爱迪生,自从他在1879年发明真空碳丝灯泡后,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取用人工光源,再也不必去抓一玻璃瓶的萤火虫来学车胤“囊萤映雪”,告别蜡烛和豆油灯的昏暗时代。

传统光源的发明

一般认为电灯是由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所发明。但倘若认真的考据,另一美国人亨利?戈培尔比爱迪生早数十年已发明了相同原理和物料且可靠的电灯泡,而在爱迪生之前很多其他人也对电灯的发明作出了不少贡献。1801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将铂丝通电发光。他在1810年发明了电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照明。1854年亨利?戈培尔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发光。他的发明今天看来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可维持400小时,但是并没有即时申请设计专利。

1850年,英国人约瑟夫?威尔森?斯旺开始研究电灯。1878年,他以真空下用碳丝通电的灯泡得到英国的专利,并开始在英国建立公司,在各家庭安装电灯。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他们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是他们无足够财力继续发展这发明,于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爱迪生。

爱迪生购下专利后,尝试改良使用的灯丝。1879年他改以碳丝造灯泡,成功维持13个小时。到了1880年,他造出的炭化竹丝灯泡曾成功在实验室维持1200小时。

爱迪生的最大发现是使用钨代替碳作为灯丝。之后在1906年,通用电器发明一种制造电灯钨丝的方法。最终廉价制造钨丝的方法得到解决,钨丝电灯泡被使用至今。

电灯泡的最大问题是灯丝的升华。因为钨丝上细微的电阻差别造成温度不一,在电阻较大的地方,温度升得较高,钨丝亦升华得较快,于是造成钨丝变细,电阻进一步增大的循环;最终令钨丝烧断。后来发现以惰性气体代替真空可以减慢钨丝的升华。今天多数的电灯泡内都是注入氮、氩或氪气。现代的白炽灯一般寿命为1000小时左右。

实用白炽灯的发明,揭开了电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序幕。

荧光灯发展突飞猛进

爱迪生之后,电灯不断改进。1939年,管状日光灯问世,很快被广泛采用,成为又一种重要的照明光源。当时荧光灯玻管外径为38mm(T12),光效约60LM/W,显色指数为70Ra。

随着荧光灯研究的深入,发现适当提高管壁温度,具有较高光效的灯管直径可以相应缩小,这就使正柱区产生的253.7nm的光子到达管壁的距离缩短,光子与其它原子的碰撞机率降低,自吸收损失减少,这样制成的管径为26mm荧光灯(T8)光效可以提高,制造和运输成本也能降低。但这时必须使用能承受较强紫外线辐照的优质卤磷酸钙荧光粉,或三基色荧光粉,管径减小后可使光效提高10%。若进一步配用工作在40KHz~60KHz频率的电子镇流器,它的光效可比工作在50Hz频率下的电感镇流器再提高10%,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改进型T8荧光灯。

随着电子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实用型无极荧光灯发展很快,国际上现有产品是荷兰QL型,功率为55W和85W两种,光效约68LM/W,寿命60000h,工作频率2.65MHz;美国Genura型无极荧光灯,功率23W,光效48LM/W,寿命10000h,工作频率2.65MHz;日本ever-Light型无极荧光灯,功率9W和27W,光效为41LM/W,寿命40000h,工作频率15.56MHz;还有德国Endura型无极荧光灯,功率100W和150W,光效80LM/W,寿命60000h,工作频率为250KHz。

1959年人们发明了卤钨循环原理后制造出卤钨灯,它给热辐射光源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类灯体积小,光维持率达到95%以上,光效和寿命更明显优于白炽灯。近年来,我国已生产出可直接用于电网、电压220V或110V的卤钨灯,其尺寸很小,同时具有优异的灯丝稳定性和抗震性。泡壳有透明和磨砂两种不同规格,灯头易于连接,与白炽灯一样。卤钨灯的另一改进措施是采用浸涂法、真空蒸镀法或化学蒸镀法,在石英泡壳上采用红外反射层技术制成的新型卤钨灯,通过让可见光透过,而将红外线反射回灯丝的过程,使灯的光效提高30%-45%,寿命可达3000小时。

为了便于装饰和美化,对细管径荧光灯通过采用接桥和弯管等工艺,使灯管的尺寸紧凑,制成保持高光效的紧凑型荧光灯,特别是配有电子镇流器的一体化型又选用白炽灯螺口灯头(E27),已在许多领域取代了白炽灯。早年紧凑型荧光灯为H,U和Π型,并逐步发展为双H,双U和双Π型。近年又开发出3U,3Π,4U,4Π和螺旋型,功率做到18W以上,用以取代100W以上的白炽灯,也已有85W和125W大功率紧凑型荧光灯产品的出现。这类灯所配用电子镇流器已从分列元件,发展到使用贴片,甚至集成电路,功率因素达到0.98,谐波失真总量小于10%,灯的寿命提高到10000h,亦有调光型产品。全世界2001年紧凑型荧光灯的总产量已超过8亿支,其中75%产于我国。

随着背光照明在办公用笔记本电脑、等离子体显示器和家用电器如电视机、数码像机、摄像机等中的应用与日俱增,高亮度的冷阴极超细管径荧光灯为此应运而生。这类灯的管径为1.8mm~3.0mm,普遍采用三基色荧光粉,通常采用Ni、Ta、Zr等金属作为冷阴极,在高的启动电压下形成辉光放电使灯管工作。

HID光源的成熟和进步

适用于大面积范围和室外照明的高强度气体放电光源(HID),其灯内工作压强往往超过10个大气压强。其中高压汞灯的光效可达50LM/W,显色指数超过65,色温4000k~6000k,寿命也达到约10000h,功率规格形成35W~3500W系列化。高压钠灯发光效率达到120LM/W,显色指数为25,寿命达到24000h,规格有30W~1000W,虽然其光色稍逊,但其光效是所有能发出接近白光的人工光源中最高的。近年来又开发出高显色高压钠灯,显色指数80左右,寿命8000h。金属卤化物灯由于能兼具光效高(≥80LM/W)和光色好(Ra≥80)的优点,随着近年来等离子体模型理论和诊断技术不断完善和成熟,其中PICC/MCC模型方法使用更为广泛,其它流体模型,综合和模拟电路模型,以及杂交模型也得到应用。至今气体放电等离子体诊断技术还是以光谱诊断为主。用模型和诊断技术来指导研制和生产金属卤化物灯,使光源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其中35W~150W规格的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已广泛地应用到室内照明和汽车前照灯。

上一篇:聚焦历史上的女航天员 下一篇:植物大战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