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开发 创新“三材”

时间:2022-10-06 07:13:41

校本开发 创新“三材”

摘 要:新课程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蓝本”,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学习者。如何处理好教材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的关系,结合教学经验,用中学数学实例摸索出教活书、教书活、活教书的方法,强调数学教学抓住“活”字,旨在让教师教学课堂教得活,学生学得活,学生用得活,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素养。

关键词:校本开发;教材;境材;人材

教学过程不是生产流水线,教师应巧妙地对教材再度开发,综合考虑“教材”与“人材”“境材”的特点,寻找最佳方案,通过“活教书”,使教学更贴近教情、学情实际,教活书、教书活提高课堂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就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教材开发,创新“三材”,通过实例做简要说明。

一、教材创新——教活书

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时把“生成”当成一种意外收获、一种教育智慧;而新课程教学把“生成”看成一种价值追求、一种常态要求。在这种理念下,教学应“回归”生活,应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应关注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感觉到知识是有用的。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如何在函数与图像的教学中充分体现这一重点,并缩小教材与学生心灵之差距,使之学得愉快,通过年级备课小组商议确定以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兴

趣,从而更好地学习数学。

用人人熟知的生活常识作底色,创设阅读情境,在生活中使数学定理“浮出水面”,凸显了数学的人性化与应用的宽泛化,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构造出不等比定理,在模仿中透着创新。

二、境材创新——教书活

“错误”让人性流露,“错误”让灵性张扬,“错误”让个性生成。如果教学中善于挖掘此资源可使教学更添色彩。

实例2:教学“垂径定理的应用——已知弧四等分”时,我在用圆规示范画圆的过程中,突然圆规脚尖滑落了,快要画好的圆“临产夭折”。我正想擦掉重画,突然计上心来:“同学们,你们能帮老师想办法把这个圆补完整吗?”学生认为要找准圆心。我顺势问:“怎样找圆心?”一石激起千重浪——

S1:用圆规在不完整的圆内试找。

S2:那样不准确,也不科学,可以去拿直尺找直径,两条直径的交点就是圆心。

……

T:同学们说得很好。很好地解决了老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同学们很了不起,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何将“已知弧四等分”,可以讨论,请阐述自己的做法,不一会儿新问题迎刃而解。

“教室是出错的地方”。平时教学中,常会发生学生、老师出错的现象,对此教师不必惊慌“失色”,视“错”为禁忌,而应想方设法加以纠正,使“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有时,师生之“错”经过教师纠错方式改变,进行合情合理的“染色”处理,反而能转化为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应用后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人材创新——活教书

教学应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这就意味着教学资

源应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现实性学习心理来组织课堂教学,这样容易引领他们主动进入课堂

的探索过程中,也能使课堂问题发挥更大的效能。

实例3:教学“角的度量”,学生练习测量角,教师巡视,意外发生了——

小惠:老师,我的量角器断了,我还有一个角没量,怎么办?

T:哦!大家看,小惠的量角器断成了两半,它还能量角吗?

S1:那小半块肯定不行了,因为已经没有了中心点。

S2: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

……

T: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每个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1:先用三角板在角内画出一个直角,然后量余下角的度数,量得的度数加90°,就是原来钝角的度数。

小组2:把这个钝角分成两个锐角,分别量出两个角的度数后再相加。

……

教学中突发事件会打乱教师的设想,打乱教学的程序,但教师不应选择回避,应选择适应。教师可调整转向,只要教师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突发事件就可能成为用好教学“活”资源的良好契机。

总之,新课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运用“数形”结合,“声色”互动,“动静”搭配,“内外”调剂,“进退”自由,给知识穿上“时装”,使其解答更活,使学生更容易接纳,更易于理解,更易于拓展知识,实现“活教书”的追求。

(作者单位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

上一篇:职业学校的教师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 下一篇:以博客平台实践教育教学